端午節在小時候的記憶裏就是青青的竹葉,泡得有點胖胖的白白的糯米,還有就是用來做扇子的棕櫚葉子撕成一綹一綹的當成繩子,一個又一個的粽子綁起來,這樣看起來就是一大提粽子。。。
有糯米飯吃,而且有粽子吃。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是小小的我一年到頭最盼望的事情。。。
我的家鄉在山區,那個時候隻能夠靠天吃飯。種那些不需要管太多,能夠自生自滅的玉米一類的食物。需要用水來種的稻子幾乎沒有。種糯米更是少之又少。糯米是奢侈的象征。隻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才會憑票供應一點兒,父母才可以做點食品擺上桌子。端午節的粽子和過年的湯圓是我的最愛。特別喜歡糯米那種軟軟的糯糯的,吃在嘴裏有一點點兒粘牙的感覺。。。
家鄉的粽子是用竹葉子洗幹淨來包的。一般來說是2張竹葉平放在一起,重疊一小部分。把它們卷成尖尖的一角,先放一點米,用一根筷子來慢慢的捅實,直到把所有的米捅到那個尖尖的角裏後。再一把一把的米放進去,隨時用手把米壓實。到了最後,放一大把米高出表麵,把竹葉折下來遮蓋住上麵這一把米,一定要壓實了,然後靠左手的虎口和食指姆指形成3角形,把長出來的葉子用右手折出角,疊在側麵用左手的姆指壓著,這才用棕櫚葉的筋來一道又一道的捆住了。捆緊了。這一步是關鍵,不然煮的時候會散。就不是吃粽子而是喝糯米稀飯了。
包好的粽子還不要馬上煮,放在水裏再泡一泡。讓糯米漲起來把粽子的角角落落都塞滿了。然後就用冷水來煮。水要寬,一大鍋水一開始就要蓋過所有的粽子,大火先煮開,然後加上煤蓋住火苗,讓小火慢慢熬煮。一般要煮3,4個小時呢。好了還要端到旁邊讓粽子在水裏泡一陣子。這樣才拿出來。。。
這樣的費時費力費功夫的粽子看得我們這些小朋友口水流,心癢癢。此間幾次三番的跑到廚房去看。直到大人說可以來吃粽子了,真的是歡天喜地的跑到桌子邊上。看見大人用剪刀剪斷捆粽子的棕櫚筋繩。那個時候人小還夠不到高高的桌子,趕快爬上一個凳子,伏在桌子上,大人打開粽子頭上的粽葉,用一支筷子從大頭穿進白深深的粽子裏麵,輕輕一轉,粽子葉就下來了,交到小孩子手上的就是一個尖尖帽樣子的粽子了。桌子上每個小朋友麵前還會有一個小盤子,裏麵有一小撮平時看不見的白沙糖,用粽子的尖沾一點糖,然後小小心心的咬一口,那個甜,那個糯,那個滿足,直擊心頭。嘴角在笑,眼睛在笑,感覺眉毛,頭發也都在笑呢。。。
結婚以後才知道我家那一半是不吃糯米的。他從盛產稻米的地方來。號稱從小吃傷了。。。真是飽漢不知餓漢饑!後來家裏一雙兒女也不愛吃糯米,搞得我這個媽媽好掃興,包粽子的氣氛也沒有了。現在也不饞粽子了。。。
懷念小時候的粽子。。。
今天我的老師包的家鄉的尖尖粽子發在微信上的。好多好多熟悉的記憶都湧上心頭。。。
記憶中的粽子,記憶中的端午節,是回不去的小時候,是一點點的甜就會感覺快樂的那些天。。。
所以說,窮日子也可以有美好的記憶,那是因為有慈愛的父母,那是因為有親愛的兄弟姐妹。愛可以很單純,可以很簡單。那個時候的愛很濃很令人懷念。。。
謝謝您的時間!
如果從那個年代出來,喜歡過去的東西,可以看看我的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