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02)打麻雀(1/2)

(2019-06-12 07:52:05) 下一個

(202)
張又普:打麻雀(1/2)

前不久(本文初稿於1994年7月),我看了兩場電影。一部是由田壯壯導演、呂麗萍主演的“藍風箏”,另一部是由英國BBC電視台拍攝的“1949年以後的毛澤東”。兩部電影描寫的都是1949年以後、文化大革命之前的中國故事,因觸動禁區,在國內遭到禁演,這反而為兩片做了絕妙的免費廣告。這兩部影片在加拿大Montreal(蒙特利爾)公演時,眾多市民反應積極,踴躍購票,前往觀看。引起我的興趣,導致本文誕生的原因是因為兩片均重現了1958年席卷中國大地的“打麻雀運動”,而且還播放了一段當年的記錄電影,頓時激起了我對童年的回憶。

1958年,毛澤東先生親自發動並領導了一場轟轟烈烈、史無前例的打麻雀運動,要把麻雀消滅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那時,真心實意地熱衷於打麻雀的人除毛澤東先生之外,還有本文作者張又普。五歲的我當然不能理解這場運動的"偉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影響",更不知道消滅鳥類動物給中國生態環境平衡所帶來的災難性的後果。隻是看到滿街的人山人海,敲鑼打鼓,搖旗呐喊,比過新年熱鬧得多,令人亢奮不已。幼兒園放假,可以堂堂正正地出門玩個痛快了。但見一位年青英俊、瀟灑倜儻的西安市業餘網球錦標賽男子雙打冠軍,身穿一身運動服,神采奕奕,精神煥發,右手拿個網球拍,左手抓住三個球,看見麻雀飛來,一拍子把球打得又高又準,宛若身在球場一般。眾麻雀驚慌失措,四散逃命。我這個身邊的小兒子則興高采烈,歡喜鵲躍,連蹦帶跳,前奔後跑,象隻小狗似的去給爸爸來回揀球。一個網球可真大,我兩隻手才能抓住一個球。爸爸的手比天大,一隻手能抓住三個球,而且運用自如,靈活異常,能穩穩地抓住兩個球而隻把一個球拋向空中,當時使我羨慕崇拜得五體投地,終生不忘。

一天下來,爸爸媽媽累得腰酸腿疼,我卻在旁邊急切地問道:“下一次什麽時候再打麻雀”?當時年幼的我不可能察覺到爸爸對打麻雀這種幼稚行為的反感,至今我也不清楚當時有多少人是真的願意去打麻雀,但可以肯定,至少有兩個人是虔誠、認真的:毛澤東先生和本文作者張又普。

後記:從我有記憶力那天開始,我就知道父親是西安市的業餘網球名將。5歲那一年學會了滿地亂跑,最願意幹的事情就是給爸爸撿球。然而當父親在西北大學網球場上訓練時,他不允許我進入球場撿球,使我感到委屈和不滿。父親害怕我被奔跑中的運動員碰著。打麻雀時例外,父親破例允許我撿球,使我受寵若驚。這就是“打麻雀”運動留給我的幸福而又美好的回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