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008) 智力遊戲皇冠上的明珠——圍棋 (1/2)

(2017-11-30 11:16:24) 下一個

標題:智力遊戲皇冠上的明珠——圍棋 (1/2)
初稿於2004年8月15日

2004年秋天,本人應邀為本地兩所中文學校教授圍棋,為鼓勵孩子們學習圍棋,寫了此文,發表在兩所學校的網站上(http://www.fenghuaschool.org/ 和 http://www.xilinnorth.com/)。後又投稿於北美地區最早最大的中文網站華夏文摘上,有幸通過了編輯們的審稿,於2004年9月5日被公開發表在華夏快遞上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7643)。

智力遊戲皇冠上的明珠——圍棋
家長們,您們想讓孩子們成龍成鳳嗎?那就從學習人類智力遊戲皇冠上的明珠——圍棋開始吧。 

在數千年的文明史中,人類發明了許多種類的智力遊戲,棋類遊戲是最為複雜的。近代電子計算機出現後,許多科學家都試圖用計算機來下棋,由此產生了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的一門分支。欲知一種棋的複雜性,通常用這種棋能下出多少種不同的棋局來衡量。例如,國際象棋(Chess)是10^40,中國象棋是10^90。而圍棋則是10^726。對於早期的計算機來說,10^40是個無法操縱的巨大的天文數字。從那時開始,眾多科學家發明出了許多優秀的計算方法,以減少其巨大的不同棋局的數量,並設計出了許多高水平的國際象棋對局程序。1997年5月,電腦巨人IBM公司設計出了當時最高水平的國際象棋對局程序Deep Blue (http://www.research.ibm.com/deepblue/),用一台高速並行計算機,擊敗了國際象棋的世界冠軍Garry Kasparov。與此同時亦有其他科學家用類似的計算原理設計了其它棋類的計算機對局程序,使世界冠軍們為之膽寒。從而使所有古老的棋類遊戲全都變成了計算機遊戲,而不再是單屬咱們人腦的遊戲。但隻有一項超出電子計算機能力的例外,那就是人類智力遊戲皇冠上的明珠——圍棋。她一花獨放,鶴立雞群,傲視群芳,毅然挺立在智慧金字塔的塔尖上,閃爍著永久的光輝。 

據考古學發現,遠在4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時代,中國人就已經發明了圍棋。比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都早了2000多年。圍棋簡單易學,變化複雜,豐富多彩,數千年來一直都是皇宮貴族上層社會的遊戲,人稱陽春白雪。500年前,中國勢微,日本崛起,成為圍棋的後起之秀,為現代圍棋理論和向全世界推廣圍棋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現代所有與圍棋有關的英語詞匯均來源於日本語,例如“圍棋”一詞被翻譯成“Go Game”,而不是“Weiqi Game”。圍棋隻有黑白兩種棋子,不用漢字,易於學習和普及。在日本人的推動下,近200年來,圍棋已在歐美上層社會日益普及流行。大家是否看過美國電影“A Beautiful Mind”?說的是美國數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金獲得者John Nash傳奇的人生,是真人真事。沒看過該電影的人最好自己去租一盤DVD,回家欣賞一番。John Nash和他的好朋友全都是優秀的數學家,歐美上層社會的精英。這些聰明絕頂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的愛好全都是圍棋!學會圍棋將會非常有益於孩子們的數學和邏輯能力,會對孩子們的大腦發育及其人生成長產生巨大的影響。 

文章太長,剩下一半下期發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