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做毛猴的樂趣
20多年前,我在北京中華世紀壇參觀一展覽,突然看到一群群惟妙惟肖的小毛猴在玩耍。喜歡極了,總想多看一眼,可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不允許我駐足。隻聽到講解員介紹是用玉蘭花骨朵和蟬蛻做的。
從此,毛猴的形象就藏在我心中。每年到玉蘭花開前,我站在樹下,就想:哎呀!怎麽能搞到幾個花骨朵?一年年過去了,走到哪兒我都不敢隨便去采摘。
前不久,我和老伴路遇一輛汽車把玉蘭花樹撞斷。老伴隨手采下幾枝,回家插在花瓶裏水養。能不能做個毛猴呢?我心裏沒把握,也沒敢說用處。當夜,我躺在床上左思右想,心血來潮,趕快給在農村的弟弟發微信,讓他火速寄蟬蛻來。
材料齊備,如何下手?我從資料上了解到,用蟬蛻的頭做猴頭,前爪做猴腿,後腿做猴的兩胳膊,用膠水粘上即可。說起來簡單,真要動手時,可不容易了。由於氣候寒冷,花骨朵還沒長成,掐頭去尾也不到兩厘米長。這是個考驗耐性的細活。剪蟬蛻的頭時要專心致誌,否則就會碰掉眼睛。粘毛猴的腿時,輕拿慢放,一絲不苟。那一刻,我的心是那樣的平靜、舒坦。
我的第一件作品是“中國赴土耳其救援隊”,猴們拿著工具,扛著旗幟出發。
第二件作品是一群小猴在演出前,等著春晚劇組給發盒飯。
第三件作品是四個猴過獨木橋。
試驗品做得不怎麽樣,可我按捺不住心頭的喜悅,當天晚上就發到朋友圈,得到大家的認可。
興趣越來越濃,我又找了個扣子當碾盤,小珠子當石滾,做了兩猴推碾子,回憶一下我少兒時期在農村的生活。當時,家裏窮,沒喂牲口,我和兩個弟弟輪流推穀子。七八歲的大弟弟特別懂事,每次輪到我,他總是找各種借口讓我少幹點活兒。
後來又用瓶子蓋當桌子,小珠子當凳子做個“哥倆下棋”。
這些試驗品雖然都不太精致,小動物不夠可愛,顏色不鮮,腿站不起來,道具不搶眼,故事情節更談不上,但起碼了結了我多年的心願,不留遺憾。
朋友告訴我,毛猴是北京民間傳統手工藝。我趕快查了資料。相傳清朝同治年間,北京宣武門外,騾馬市大街有個“南慶仁堂”中藥鋪。有一天,店裏的小夥計不知怎麽得罪了賬房先生,挨了一頓罵。小夥計怕丟飯碗,隻好忍氣吞聲。晚上,獨自一人在櫃台上擺弄中藥材蟬蛻、辛夷、白芨(有粘性的草藥)、木通(做毛猴鬥笠)解悶,粘了個尖嘴猴腮的賬房先生解解心中之氣。師兄們看到後都說真像。後來就演變成了商機,藥鋪把辛夷、蟬蛻、白芨、木通幾位藥,單獨包裝成“猴料”出售,供家長給孩子們做毛猴玩。久而久之便成了京城逢年過節的傳統。
太有意思了,這讓我了解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長了知識,增強了自信,活躍了我的退休生活,陶冶了情操,防止懶惰情緒,也為我做的手工藝品,增添了新花樣。
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我則是活到老玩到老。10歲,學苗雲繡花;上小學時,我從竹子掃把上折粗、細兩根棍,在細竹棍的頭上,綁個沾水筆尖,粗棍兒當筆帽,用來寫作業;上山掰棵野酸棗枝,插上無數爆米花,染上粉紅色,遠看特像春天的梅花;用六個雞蛋殼做個白胖娃娃成了我的童趣。在職時,沒時間玩。退休生活豐富多彩,一生有點愛好更開心。除了幹點正事外,做的手工藝品,全部送人分享。真感到時間不夠用。
https://mp.weixin.qq.com/s/M0si6LUbJ5xgnpwFaQwFrQ
作者:劉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