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露媽的閑言碎語

過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力爭不做乏味、油膩的中年女人
正文

鄧小平罵耿飆

(2018-11-08 06:47:16) 下一個

一篇載入廣播史冊的報道

 

《新聞愛好者》2007年第7期編者按: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我們發表此稿,以示紀念。

鄧小平喊記者“回來!我還有話講”

在慶祝香港回歸10周年之際,一次難忘的采訪,一篇載入廣播史冊的報道又在我腦海裏翻滾。

1984年5月25日上午10點,我走進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準備采訪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鄧小平會見來北京出席六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六屆二次會議的港澳代表和委員。

鄧小平、姬鵬飛和港澳辦的同誌已經在福建廳了。

我與國際台的沙奇光本來站在後邊。鄧小平主動把手伸向我倆,並說:“握握手!”

我走進去的時候,正趕上小平同誌在發脾氣。他們都站著聽,當麵見小平同誌發脾氣,我還在第一次,把我嚇了一跳。隻聽他大聲喊道:“香港駐軍必須堅持,將來包括黑社會,內部搗亂,那時再派軍隊去就問題大了。這一條不能讓步。耿飆他有什麽資格對記者說那樣的話?黃華也講了香港代表將來可以參加聯合國。這也不對!他們根據什麽講的,誰授權讓他們講的?要他們做出交代!”“以後,有關香港問題的發言人,我算是正式的,趙紫陽總理算是正式的。真正發言的機構是姬鵬飛領導的那個港澳辦說了算,外交部主管這個問題的發言人是正式的,其他人發言都無效。耿飆胡說八道。”

事情的起因是有關香港回歸是否駐軍的問題。在當年的“兩會”期間,香港記者到處采訪。打探關於香港問題的立場、決定。有記者問耿彪副委員長:“香港老百姓怕駐軍,你們中央是不是一定要在香港駐軍?”這位中央領導人做了含糊其詞地回答:我們可以不一定駐軍吧。第二天,香港各報都在頭版頭條,用大字標題登著“某某領導人講香港不必駐軍,是中國政府的意見”,“中共前國防部長說,香港恢複後,中國將不派軍隊進駐香港”。一時間,滿城風雨。有的認為關於駐軍問題中國政策變了,有的認為鄧小平說的不算了。

耿飆同誌是解放軍的著名高級將領,解放後長期在外交戰線工作。後擔任國防部部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外交、國防工作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但他一句含糊其辭的話,被香港記者做了帶有明顯傾向性的詮釋和報道,因而引起一場軒然大波。

眾所周知,中英兩國解決香港問題的談判,從1982年9月至1984年9月,進行了整整兩年。分為秘密磋商和正式會談兩個階段。正式會談的時間是14個月,共進行了22輪。中國與英國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遲遲達不成協議的焦點是“國家主權”。英國步步為營,我國寸步不讓。在多次談判中,我方堅持“香港回歸後,國防、外交必須由中央直接管理”。英國說:“不要駐軍,駐軍了以後,老百姓就嚇壞了,都要移民了。”參加過中英香港問題談判的中國代表團團長、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說:“哪有這樣的事,你們能駐軍,我們為什麽不能駐軍?”英方說:“我們不一樣啊!英國離香港十萬八千裏,萬一有什麽事,我們來不了,可你們就在旁邊啊!你們不需要在香港駐軍。你們在廣州、深圳有軍隊就行了,萬一發生香港受到外國侵略的事情,得事先征求港府的意見,立法會同意了,你可以暫時來一下,沒有任務了就馬上回去。”這簡直是荒唐邏輯。

1984年4月,鄧小平在審閱外交部《關於同英國外交大臣就香港問題會談方案的請示報告》上,就在關於香港駐軍一條下親自批示:“在港駐軍一條必須堅持,不能讓步。”

我在往日的采訪中也親耳聽到一句話。那是1982年9月,同樣是在人民大會堂的福建廳,鄧小平當麵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提出“我國政府有權在香港駐軍”。並強調,這是中國政府在香港恢複行使主權的象征。他還斬釘截鐵地說:“我們不能做李鴻章。”

可見,兩年後的5月25日,小平同誌發那麽大的脾氣,是完全有道理的。

在嚴肅、緊張的氣氛中,大家陪同鄧小平同誌慢慢走到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早已等候在那裏的港澳同胞立即站起來,熱烈鼓掌。

我在北邊的第三排坐下來,一邊聽小平同誌講話,一邊準備做記錄。

會見開始5分鍾後,警衛人員按照慣例,請站著的其他記者們退場。我和新華社的一個文字記者是事先允許留下來的。

鄧小平突然對記者說:“哎!你們回來,等一等,我還有話講。你們出去給我發一條消息,就說某某,某某講這個是胡說八道。你們給我辟個謠。”

鄧小平顯得柔中有剛,他特意對記者鄭重其事地說了下麵一段話:

“我國在恢複對香港的主權以後,中國有權在香港駐軍。這是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主權的象征,是國家主權的象征,也是香港穩定和繁榮的保證。”

鄧小平氣憤地喊道:“香港是中國的領土,為什麽不能駐軍?沒有這個權力還叫什麽中國領土!”“我們明確講,由中央開支軍費,不用香港開支”“有軍隊就不會胡作亂為,如果不駐軍,出現問題再派軍隊去,那形勢就不容易控製了。這一條必須堅持,派7000人?3000人?5000人也夠了,凡事要想得周到一點好,盡管是13年以後的事。有了中央的軍隊,事情看大一點好,可以應付一切動亂。”

稍等片刻,他麵對來自香港和澳門的同胞,又平和地解釋:“我們解決香港問題的立場是完全合情合理的。”“隻要按照我國政府的政策辦事,香港問題是會得到圓滿解決的,真正愛國的、愛香港的人是不會失望的。”

此時此刻,我馬上意識到這是一篇分量很重的報道。一是表明了我國在香港問題上的鮮明立場,亮出了中英兩國在談判中的嚴重分歧點;二是給香港的知名人士做工作,讓他們放心,不要為香港的繁榮昌盛擔憂;三是利用輿論辟謠,以示正聽。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是國家電台,直接擔負著傳達黨中央的聲音、國務院政令的任務。時事政治記者的首要素質就是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政治敏感性強。

我把小平同誌的話直接寫到稿紙上,這樣便於會見一結束就可以請領導審定稿件。小平同誌講完話,我趕快把廣播稿送給港澳辦的同誌審閱。主管部門的同誌與我的心情一樣,比較沉重。他們認真研究稿件。我數了數,當時在場的有國務委員兼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姬鵬飛、副主任李後等9位同誌。

順利完成采訪任務,心情輕鬆愉快。我按正常手續很快把稿件交給新聞編輯部,大大地喘了一口氣後,到台長辦公室向楊兆麟同誌做了簡短的匯報。

中午,在播出之前,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編輯張漢壽來找我說:“你發的稿,我們不敢用。”我肯定地說:“絕對沒錯,快播吧!稿件是經過嚴格審查過的。”編輯走了。

下午,編輯又來找我,說還是不敢廣播。我有點生氣。因為離新聞發生的時間已經兩三個小時了,這不符合中央台、國際台常強調的“準確、及時,發揮廣播優勢的原則”。我像打機關槍一樣,嘟嘟嘟又做了進一步的解釋。意見沒能統一,最後,他們把稿件甩給我說,你看著辦吧!

這時,我看了新華通訊社發的同一條消息,心中也納悶了。

通訊社發的稿件是這樣的:“鄧小平會見出席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的代表和出席政協六屆二次會議的委員,分別同他們一起照了像。”“會見時,鄧小平同代表、委員和記者熱情握手、詢問情況,歡迎他們來首都共商國家大計和采訪。”

與我發的內容相差甚遠,一篇是針鋒相對的鬥爭,口氣硬,態度堅定;一篇是握手,照相。

一場緊急“官司”,不得不打。我先去找了廣播電影電視部總編室主任何光,陳述我的觀點。又去找到廣電部副部長馬慶雄哇啦哇啦吵了一通。好在部領導都認為我是對的。  

但為了慎重期間,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播出稿件的同時,廣電部的領導還是把我反映的現場情況和寫的廣播稿向中共中央宣傳部做了匯報。本應在當天中午就播出的這篇稿子,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終於在當天16:00播出了,它澄清了中央關於香港駐軍問題的立場,讓炒做耿飆答話的媒體不得不重新報道。

當天深夜,新華通訊社才補發了一條含有香港駐軍內容的稿件。

人民日報沒有派記者采訪這項活動。所以出現了局外人誰都不會看出來的天大笑話。1984年5月26日的《人民日報》在第一版刊登了新華社發的兩條同樣的,但內容有很大區別的消息。

試想,假如編輯部不提出質疑,假如廣電部不向上匯報情況,假如某某通訊社不再補發一條有駐軍內容的消息,祖國大陸各媒體隻能發那條“握手、照相”的消息了,將造成多大的被動啊!

事後,我寫的《鄧小平強調香港有權駐軍》這篇消息稿獲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獎和中國新聞獎。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領導楊正泉對我說:“你為大陸記者立了一功。”“記者及時采訪,抓住了談話的實質,準確及時地作了報道,使這一重要談話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