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4月30日,以高級科技人員為主體的參政黨九三學社的專家、學者聚集北京,研究討論了他們將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的《關於大西南岩溶地區脫貧和振興經濟的建議》。
我國岩溶麵積為344萬多平方公裏,居世界第二位,分布在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的岩溶出露麵積為我國岩溶出露麵積的一半。這些地區的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交通不便,能源短缺,嚴重製約著大西南經濟振興的步伐。西南岩溶地區居住著36個少數民族,人口超過了全國少數民族人口的一半。
九三學社的專家們懷著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力圖使各民族共同繁榮,真正平等。他們經過一年多跋山涉水的調查,集思廣益地多次修改,寫出了向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的建議。
九三學社建議黨和政府把西南部岩溶貧困區列為20世紀90年代重點脫貧開發計劃,改變過去單純依靠單項扶貧,單項科技推廣的零敲碎打的做法,開展科學的有計劃的綜合性治理,尋求整體效益。建議國家製定民族老區、貧困區資源開發合理的政策和規定,平衡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的利益分配,建議撥一定數量的專款,設立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基金,建立科技扶貧試驗區。
國務委員兼國家科委主任宋健在研討會上肯定了九三學社的做法。他說:九三學社是科學界的一個思想庫。曆史上為國家作出了貢獻,現在還在做貢獻。這次帶頭聯合各方對大西南岩溶地區的經濟開發和社會發展提出全麵的科學的建議有說服力,提出的措施有科學依據。黨中央、國務院對九三學社的建議很重視。這對各部委、各省市今後規劃地區開發和進一步製定計劃,采取措施很有幫助。
宋健說:振興西南貧困地區必須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麵中央、國務院要盡神聖的職責,繼續堅定不移地扶持這一地區的經濟文化建設;另一方麵要發動群眾,通過農科教統籌法,提高人民的素質,鼓勵當地群眾自立、自助,依靠科技發展農業,用科學的辦法對付大自然,擺脫古老的封閉的自然經濟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狀態,奮發圖強,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