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一,1907年出生於滿城縣,是工人運動傑出領導人,曾擔任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聯部部長,1994年去世。
1986年1月12日,我去人民大會堂采訪老幹部書畫展,很開眼界。作者中大部分是離退休幹部,其中有97歲的許德珩13幅,有92歲的胡厥文、90歲的胡子昂、徐向前、長征幹部李真。他們對書法很感興趣,認為是陶冶心情,養身之道。
現場,我訪問了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長、全國政協常委、79歲的劉寧一。劉寧一是著名的工人運動領導人,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1986年,他和幾位老同誌創辦了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
其實,劉寧一沒有學過畫。在小學時學了一點常識,上中學時,因為鬧學潮被開除了,後來到唐山工作,以在農村當教員做掩護。在礦區當教員,礦工的子弟喜歡畫畫。他也通過畫畫聯係群眾,與青年人交朋友,從事革命宣傳活動。1937年到1943年,他都是以此為掩護,1943年去了延安。有的人拿一藍花生,一包紅棗找他學畫畫。有的老年人要做壽,就讓劉寧一畫壽星。
解放後,他因工作忙,沒有練習時間,隻能買別人的畫冊,看別人畫。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幫”把他關了七年,他隻能看毛澤東選集。1975年到1978年底,被流放到襄樊。這三年不準到處跑,所以練習了三年。自己畫,畫得不像,但有些體會,陶冶性情,延年益壽。他看著紙上的全局,集中思想構思。他說:“要對山水有感情,要理解山的構造,取舍脈絡,對祖國的山河大地發生興趣。真正學畫是觀察自然的存在,風景花鳥美人,要抓住本質的東西才能畫好。有的人畫出來有精神,是對祖國山河大地觀察得好,與人的精神情趣有關係,不等於能畫好每一件。”
劉寧一說:老年人畫畫有基礎,有豐富的經驗。民間畫是文化遺產,人民喜歡。在國際上這種藝術有獨特的風味,有利於文化交流,有共同語言。老年人受中國畫熏陶,很多人愛寫毛筆字。字與畫有共同點。老年人怎樣對社會做點工作,最容易的是書畫。可以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方麵發揮優勢。老年人閑不住,他們為革命奮鬥終生,現在畫畫,把文化遺產傳給後代。畫一些移風易俗的畫,老年人青年人都能接受。對台灣、港澳僑胞也是聯係的好方式。他們看到祖國山河,可以交流感情,對社會發展、文化建設、統一祖國可以發揮作用。
老年書畫研究會的隊伍越來越大,愛好書法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發揚傳統、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經常組織書法家到農村、工廠寫對聯。1986年老年書畫研究會又辦了函授大學,在全國各地設立了84個分校及函授站,招收學生3萬3千多人。1986年在全國舉辦過三次大的展覽。
在深圳展出後,多幅作品受港澳同胞、海外華僑和國外遊子四千多人的讚賞。
劉寧一認為,搞書法要勤學苦練,對生活要有美的追求,參加有意義的活動。老幹部年輕時參加革命是為社會服務,退下來也為社會做些有益的事情,不是為了得到什麽報酬,不是為了以權謀私。每天畫一張畫需要三個小時。
劉寧一在文化大革命流放到襄陽時畫了《報春圖》,他還題詩一首:
誰道烏雲刹時去,
十年徘徊楚天低。
虧得梅花耐風寒,
老幹橫枝百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