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川普遭遇的“Pussy門”,到在到現在這場轟轟烈烈的“米兔(ME TOO)”運動潮汐,絕對是打得性侵分子滿地找牙,大家看得好過癮。每天都有政客,明星,高管等人被揭發披露然後瞬間跌落凡塵,吃瓜群眾們娛樂不已,可咱們華人看這場熱鬧,有沒有看得覺得越來越眼熟?好像當年全中國查找五一六分子,互批互鬥,找出地富反壞右,定義黑五類那段曆史。
但那個位高權重的你,和那個過街老鼠一樣的你,中間也許隻隔了一封“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舉報信,細思你不恐極嗎?
在一個總理高調為恐怖份子維權賠償的奇怪國家,請允許我,一個小老百姓,也能為“性侵嫌疑人”們的權利說幾句,不過分吧?
在加拿大,這場戰鬥在輿論+媒體+政治勢力的推動下,早已變味,原先的就事論事,精準打擊,開始無限擴大化,最近落馬的幾個政客,無論法庭是否開始調查、結論如何,隻要媒體介入,他們基本都基本算在政治生涯領了便當。
我們曾經奉為圭皋的西方文明中的“民主和法製”是什麽時候被社交媒體的權力所壓倒?民主的體製中,下結論前,難道不是要給被指控的人一個辯解證實清白的機會嗎?西方法製不是講求“無罪推斷”的嗎?但世界變了,那些曾經的文明基石都不得不向勢力滔天的“政治正確”獻上了膝蓋。調查也許會給出無罪的結果,但那已是你失去一切之後的事情了。
彭建邦從“安省大救星”到“破鼓任人捶”不過是一夜之間,誰說落差最大的過山車在美國?明明就在安省嘛。看他起高樓,看他宴賓客,看他樓塌了,彭建邦跌落塵土,人人要和他做政治切割。倒黴了吧?誰讓你“安省進步保守黨”簡稱“PC”,人家“政治正確”的英文縮寫也是“PC”呢?吼吼吼。
但我想說,警方還在調查,法庭還沒來及取證呀,但兜售“正義”的人士都已經紛紛出來支持“受害人”了,這甚至已經變成加拿大的“新常態”。而且象那個11歲戴頭巾的小戲精撒謊,讓全國政客表錯情的事情,根本沒人吸取教訓,有任何事情發生,社交媒體還是熱衷於未審先判。
我更擔心的是,Me Too的維權運動這樣發展下去,會不會變成You Too批鬥運動?會不會迎來一個,隻要褲襠裏還藏有“犯案凶器”的性功能正常的男人,就會覺得人人自危的年代?
因為隨便一個多年前認識的女性(或者男性),指責你曾說過一句過分調情的話(自由黨的肯荷部長,說了句“你看起來好美味”,就被拿來做性侵證據之一),或者不小心手放錯了地方/想表達一下親熱企圖心,又或者當年為愛情鼓掌啪啪啪的時候讓你停卻沒停,甚至一個莫須有的借口,都可以被定義成“性侵”,讓你嚐嚐什麽叫“千夫所指”的滋味。(在性別平等的今天,男女都有機會被構陷甚至被不小心自我構陷成性侵喲。)
加拿大人,麵對這場“整風”運動,你為什麽不害怕?
安省的政壇上,這些性侵指控都已成為對手,甚至隊友手中的必殺技,是匕首,是投槍,等著在哪個角落給你來個一劍封喉。
《紙牌屋》裏美國總統Underwood夫妻為挽救政治敗局,不惜發動戰爭;而咱們加拿大人則選擇群眾喜聞樂見的愛情動作片路子。反正頭條從來都隻能有一個,要cover自己的醜聞和無能,又或者給風頭太盛的隊友使個袢子,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讓對手的負麵消息變頭條了。
但政壇經此一役,道德底線就沒有最低,隻有更低了。是不是從此男性公眾服務人員隻能和男性民眾/工作人員接觸,女性也隻能在女性圈裏紮堆兒。否則男性站在門口問屋子裏的女性一句,“你能不能讓我進來”— 請腦補一下,這句普通用語,換個曖昧的口氣,完全也可以是性侵證據啊。我還真沒有歧視同性戀的意思,這話男的問男的,女的問女的,疑問同樣成立。
一個本意是抨擊男性濫用權勢金錢欺壓女性、維護社會公義的運動,是如何會在當今“政治正確高於民主法製”的社會中被推向極致後,走向其反麵?真心希望運動發展可以自動糾偏,也真心希望我是杞人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