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在倫敦的一個老教堂地下室聽爵士樂演奏,遇到也是自助遊、來自阿根廷的一對夫婦,年輕的太太說,她覺得一個地方要去兩次才能感受當地的生活與文化。那時我想,世界上有那麼多好玩的地方,一個地方去兩次,時間不夠啦。
但從那年我第一次去倫敦,至今三年間,因緣際會我自助遊倫敦兩次和巴黎兩次。二度造訪不要說當地的路走的更多,街逛的更遠,連第二次遊羅浮宮都對同一幅畫、同一座彫像有不同的感受。
早上六點半的羅浮宮。2017.05.10
2017.05.03, 早上九點羅浮宮一開館,鎮館之寶—蒙娜麗莎畫像前,就擠得滿滿的仰慕者。
說實在話,看這幅名畫不如在羅浮宮的網站上看得清楚。
2019.09.25, 兩年後再度造訪,羅浮宮變更入館規則,訪客買票時必需登記入館時間,進入蒙娜麗莎畫像的展廳,就像買周傑倫演唱會的票,得尋著一條條左轉右轉的長長排隊路線,最後終於排到了畫像的前方,隻見幾位館員在那兒控製一梯次隻準大約廿人走到蒙娜麗莎女士麵前,一親她的芳澤,五六分鐘後就「送客」。所以你隻能在拍照或欣賞蒙娜麗莎間做一抉擇。但這樣的安排已比兩年前井然有序多了。隻是,看蒙娜麗莎還是在網上看較清楚。不過我還是覺得達文西畫的最好的一幅人像畫,是英國國家美術館典藏的戴著麵紗的女人,華府National Gallery of Art 典藏達文西的一幅少女畫,也畫的比蒙娜麗莎好。
2019.09.25這是羅浮宮地下一樓,管控蒙娜麗莎畫像參觀人潮的另一個入口,蒙娜麗莎的仰慕者需再上三樓才會進入蒙娜麗莎畫像的展廳。
2017.05.03,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 / Nike of Samothrace 勝利女神像,大約創作於西元前二世紀,是現存少數古希臘彫像原作,而非羅馬複製古希臘彫像作品。她隨風飄逸的衣衫,和飛揚的雙翼,讓人難以置信,此一作品是兩塊堅石的創作。目前勝利女神Nike腳踩的船頭和她的右翼是後人製作的複製品。
2017.05.03, 雖然維那斯像創造了藝術史上的黃金定律,我更喜歡這座勝利女神像,或許是那動感,感動了我。隻是第一次造訪羅浮宮,訝異於那菜市場般的人群,很難靜心欣賞藝術創作,決定用相機紀錄這巴黎「一景」—羅浮宮三個鎮館之寶(蒙娜麗莎像,勝利女神像和維那斯像)的人潮。
2017.05.03 維那斯像。
2019.09.25, 米開蘭基羅的兩座slaves 像之一。 這是我第一次去沒看到的彫像,或說未讓我覺得必看而忽略的彫像;但在2018.04去了羅馬和佛羅倫斯,研讀了一些文藝復興時代的歷史和藝術作品,發現這兩座著名的dying slaves 彫像竟在羅浮宮,二次造訪一定要去欣賞。
這彫像是1505年, Julius II 教宗打造自己的陵墓,聘請米開蘭基羅替他創作16座奴隸彫像,但一年後,教宗又要米開蘭基羅前往梵蒂岡繪製西斯汀教堂的屋頂,同時又把建陵墓的經費撥往修建聖彼得大教堂,奴隸彫像的計劃因此無疾而終。但米開蘭基羅持續彫塑了六個奴隸彫像,有兩座幾近完成,收藏於羅浮宮,另四座尚屬初彫階段,為佛羅倫斯藝術學院典藏。
這奴隸扭轉身驅用盡全身肌力極欲爭脫綁在身上的繩索,是米開蘭基羅的精典之作。
2019.09.25, 這件作品雖未完成,右手尚在石中,但藝術評論家認為,這有如神來之筆,讓這奴隸有若從石頭中爭脫他的枷鎖。
2019.09.25, 這是米開蘭基羅的另一座奴隸彫像。你是如何詮譯這座奴隸彫像?
2019.09.25,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早期的著名藝術家Botticelli 的溼壁畫(Fresco),1445年,佛羅倫斯。據維基的說明,溼壁畫是先在牆壁上抹上幾層灰泥,有時多達四層。在倒數第二層勾出要畫的圖形(即初步輪廓), 然後刷上最後一層石灰漿,趁石灰漿未乾前,將顏料塗在剛抹在牆壁表麵的濕灰泥。但因石灰漿乾得很快,繪圖者動作必須很快。這是一種十分耐久的壁飾繪畫。法國人竟能把這種溼壁畫從義大利牆上搬到巴黎。
2017.05.03
2019.09.25
2019.09.25
2019.09.25
2019.09.25
2019.09.25
20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