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69年的端午節

(2018-01-01 17:08:11) 下一個


1969年的端午節        

又到端午。恰恰無意中翻到一張老照片----1969年在山西插隊時後拍的。
    幾個月之前的1968年底,從北京來到晉中地區的榆次縣。
回北京過了春節後,再一次回到山村。
下次何時回京,遙遙無期!
回---這個常用的詞,當時突然感覺疑惑了,含義不明確了----回北京是回,回插隊的村子也是回。
北京是家,到山村“安家落戶”也算一個家--但真的沒有家的感覺!
    端午到了,每逢佳節倍思親,想家的感覺在插隊生裏洶湧起來,蔓延開來。
那一天,盡管豔陽高照,農活正忙,大家一致決定罷工一天,過節!
    山西的粽子是黃米做的---黃米是黍子碾出來的,顏色形狀都與小米很接近,就是顆粒大了許多。
估計是一個家族的成員,是小米的表哥?
黍子產量比穀子低很多,熟了以後粘粘的。
當地人用黃米作粽子,也可以直接悶出黏米飯。
一般是逢年過節,婚喪嫁娶,家裏來了貴客時候才能吃到黃米。
黃米也可以磨成麵,做炸糕,蒸年糕。
那更是少見的稀罕事兒。
一年也吃不到幾次。
    粽子葉山溝裏就有,但要到很深的溝裏,那裏有蘆葦。
老鄉家裏都有存貨,我們是去和房東要來的。
房東大嫂不但送來粽子葉,還親自過來幫我們包,因為北京的學生很少會包粽子的。
包不成倒無所謂,浪費了糧食就罪過大了!
    門板上,插了一支采回來的艾蒿。
辟邪的。
    一晃將近四十年了。經常會提起那段日子---因為我們的一段青春埋葬在那裏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