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比華利富人區的外賣哥
孩子出生,安頓了住處,我又開始了外賣哥的生涯,為了要有足夠的奶粉錢,我跑到比較遠的比華利的富人區去工作,我同時做了兩份工作,就是想賺多一些錢,滿足生活的需要。比華利山莊的住戶,大多都是明星,導演,律師,醫生,企業家等世界級富豪住的地方。送餐時,我總是在揣摩這個深宅大院豪宅的主人是做什麽的,一定是傲慢,刻薄的人吧!怎麽會這麽成功,可以住在幾千萬美金的房子裏。
記的有一次送餐到比華利山莊,靠近山坡上的宅子,大門口就給幾個警衛攔下來,盤問,就差沒有過安檢了。放行後我又開車在私人大宅的花園路上開了一段,才看到真正的宅子門口。這哪是房子,這根本就是城堡!送餐的金額不多,大概50塊美金,結果客人卻給了我100塊小費,我還在想著找錢給客人,客人說不用找了,這是你應該得到的,我一臉迷惑的不敢相信。這是一種什麽樣的邏輯,難度這就是美國嗎?!
接觸多了,發現他們大多數人都是謙卑,友善的平凡人。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的成功,他們的今日,是昨日的勤奮與拚搏換來的。
不甘平庸 職業躍遷
兼職兩份工作的我,每月可以有三四千美金的收入,在90年代中期也是一筆不小的生活來源。每天的起早貪黑,隻剩下不知疲倦的肩膀,擔負著簡單的滿足。幾乎都是淩晨兩點回家,太太生日那天也不例外。我清楚地記得,那天她獨自一人坐在家裏,等著我回家和她一起點燃生日蠟燭,慶祝生日。望著她平靜又快樂的許願神情,我的內心有一陣陣地酸楚。有一個堅定的聲音不停地敲打著我,多陪陪妻子孩子,即使不能大富大貴,也要全力以赴給他們更好的生活。
一大早起來,我就決定告別外賣的工作。對於剛剛在美國紮根的年輕人,告別一份可以養家糊口的工作並不容易。比起未知的恐懼,前程的迷茫,握住眼前的一切似乎更容易。太太非常詫異一個拚命工作不願停下來的人,居然連工錢都不要,就要換工作。就從那一刻,我的人生軌跡改變了。
當時的電腦城坐落在新住處附近的城市,有點象北京的中關村。大多數的公司都是賣電腦以及各種配件的。走到不同公司,買不同的零部件就可以組裝起來一台電腦。唯一不同的就是這些公司都比較大,差不多都有大型倉庫,主要經營批發業務。從來沒有摸過電腦,又沒有工作經驗的我,怎麽才能進入這個行業呢?初生牛犢不怕虎,我挨家挨戶的拜訪電腦公司,打電話發傳真,問他們是否有職位空缺,即使最初級的工作也不介意。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成功應聘一家電腦公司的送貨司機,正式進入這個行業。
80-90年代的美國,電腦產業非常的紅火,洛杉磯的工業市(City of Industry)是全美最集中的批發區域,基本上貨櫃到Long beach碼頭,再到庫房。當時基本上是業務員通過電話和傳真的方式跟客戶聯係,通過洛杉磯的庫房發貨給全美各地的分銷商,和本地的實體店。
我每天的送貨也非常的忙碌,大洛杉磯地區有100多個衛星城市,範圍很廣。每天的送貨期間,接觸到不同的客戶,借此機會,也好好了解洛杉磯的商業模式。與國內不同,洛杉磯商業由各個族裔的商業活動形成的。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印度人,墨西哥人,歐洲人,還有中東人形成自己的社區,各自在彼此的社區做著生意。他們從電腦城進貨,再賣給同在美國的同胞。不同族裔更加願意和同胞產生更多的商業往來,一是語言上更易於交流,二是不同族裔都有不同的商業文化,三是更強的信任。很多族裔不單單有美國的生意,還成立自己國家的美國辦事處,從電腦公司下單,賣回到自己的母國。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這個行業有很多的弊端。主要的現象是,客戶惡性倒閉的情況非常多。盡管下單時公司都會嚴查客戶的以往信用狀況,很多的客戶都會在周四下大的訂單,讓周五送貨,但周一就聽到某些公司周末“大搬家”了,拖欠員工薪水了,老板跑路了。跑路的基本上都是韓國公司,印度人的公司,當然也有中國人的公司。當時公司的業務員倍感壓力,因為接單非常不容易。他們往往說賣貨給客人,是單膝跪著求客人下單,客人下單後,是雙膝跪著求客人付貨款。
這些在電腦公司工作的經曆,奠定了我今後不走倉儲批發的套路,因為資金風險太大了,電子商務的銷售就沒有這方麵的弊端,因為客人付錢後,商家才會發貨,即使是客人詐欺也是小的損失,不會傷到公司的正常運作。
作為過來人,我了解年輕人在異國他鄉職業選擇的困難與掙紮,更加清楚職業晉升的不易。人,生而孤獨,你需要長出自己的判斷力,決策力來陪伴你;更需要規劃,自律,堅毅來促進你的職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