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

路漫漫,上下求索。
正文

小談小農意識

(2017-09-23 16:58:48) 下一個

我從小就在曆史課本或報刊雜誌中看到國人的小農意識的說法。隱約知道是貶義,但實在不能確切理解到底是什麽意思。一家幾口人辛苦下地耕種的生活是值得讚歎的,怎能是貶義的呢?

我很喜歡聽網上袁騰飛的曆史課錄音,很受啟發。最近又聽了網上的石國鵬的曆史課,又清楚了他的一個觀點:中國曆史上朝代更迭,農民起義,本質上都是農民同地主鬥爭想變成新的地主,地主與地主鬥爭也是為控製這片土地。

BINGGO!這種人們為自己有限利益不停鬥爭,就是小農意識!而不是辛辛苦苦耕作生存的意識叫做小農意識!不可思議嗎?

自古中國這塊豐沃廣闊的土地,周圍受到太平海洋,蒙古草原,新疆沙漠,青藏高原的阻隔,人們習慣於在農耕社會的漫長曆史中不斷的為爭奪這狹小土地的所有權而你死我活的鬥爭。因此中國社會的思想不像西方開放的地理環境可以讓其居民不必究於本地利益的爭奪,可以遷徙或探求居住地外的生長環境。因此人與人之間的利益衝突不致於從肉體消滅。而中國人的幾千年來生存空間就這麽大,人們沒有任何衝出這個空間限製的想法,北方的唯一方向也自覺的用長城來阻隔當道。

因此人們的互相爭鬥成為生活主題,文化主題。比如現在電視裏的皇子爭位,後宮鬥劇,官場沉浮,百姓家中,街頭鄰裏,戾氣衝天。

這樣的生存狀態,用國粹麻將來描述很恰當:每個人都崩著臉或苦著臉抓牌,抓到好牌賴牌不能流露出來。自己打出不要的牌,也千萬小心不能給別人點炮胡牌。自己沒得到利益,其他人也不能得到。

因此每個人的基本狀態是:自私,孤立,雖然勤勞聰明,但惡意競爭,不講合作。大家聽到過在國外幾家同類中國生意為互相排擠而打價格戰,最終兩敗俱傷的例子。一個人是龍,幾個人是蟲。這就是小農意識的發作。眼界狹小到眼前的利益和格局,不會用和平心態製造雙贏多贏局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