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

曆史 文化 藝術 旅遊風光 像風一樣隨意
正文

孤獨求敗:膠片時代的柯達,數碼時代的Adobe

(2020-04-23 05:37:45) 下一個

我學膠片很早,但接觸數碼卻比別人晚;我學攝影是為了追求藝術,學數碼是因為藝術追求我;在人人都可以“哢嚓”一張的數碼時代,繆斯(古希臘司藝術的女神)隻好倒追我們。
小時候我家住機關宿舍,院裏有一高一矮兩棟樓。有一天,矮樓裏的一個大孩子跑來說,他要在我們高樓的外牆上畫一幅很大的領袖像。當時那個年代到處都可以掛標語和領袖像,大家也不好說反對。我卻覺得特別興奮,也特別好奇,就屁顛屁顛的圍著他打下手。
這個大孩子還是名高中生,隻有中學美術課的繪畫基礎,他憑什麽把一張十幾吋大小的印刷品,臨摹到好幾公尺見方的牆麵上去呢?他很聰明,先給印刷品的領袖像打上密密麻麻、橫豎線的網格,然後把網格同比例放大到牆麵上,再把印刷品上每一個網格中的圖像,一格一格的描畫到牆麵對應的網格中,我記得他畫了有十幾天,把幾百個網格一一描繪,終於完成那幅畫像。
他是我人生的第一位偶像,他讓我第一次親眼目睹了一幅“巨作”的繪製過程。沒想到多年以後,我初學數碼,他又一次映現腦海,讓我茅塞頓開,一下子領悟了數碼攝影的奧秘。

原來,攝影是模擬人眼觀看景物的過程,眼睛的最外麵是一個球麵的透明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片,鏡片的後麵是視網膜,顧名思義,這層膜是網格狀的。
攝影的發明,是“上帝之手”讓我們發現隨著光線的明暗變化,膠片上的溴化銀會留下被攝物的影像。但最初隻能是簡單模仿繪畫,因為黑白膠片的技術根本無法模擬視網膜。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數過,人的視網膜上究竟有多少個網格,但數碼攝影一開始就可以在傳感器上,分割出數以萬計的網格,到現在為止,已經可以分割超過一億的網格,真正實現了視網膜的效果。
每一個網格被稱為一個像素,而“像素”這個詞仿佛是美術概念,它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油畫上的一個小色塊。其實數碼傳感器上的網格並不是塊狀的,而是一速光線穿過的“通道”。“網格”是從二維平麵上看,而“通道”則包含縱向維度,這就是為什麽我們說數碼攝影是三維成像。
當光線穿過視網膜的時候,被分解成無數細小的光通道,神經元把守在每一個通道口,還原光線中的色彩,在數碼傳感器上,我們根據三原色對每一個通道進行“濾色”(也叫遮色),來還原彩色影像。神經元對視網膜的作用是被動的,是由人的生理結構決定的,然而數碼對“通道”的“遮色”是可以主動的和智能的行為,同時每一次的“遮色”動作都會形成“圖層”,這些“圖層”不斷地遞進(或者說疊加),直到完成預設的影像。同時,“三維成像”還可以使靜態圖片變成活動影像,不再像電影那樣,利用每分鍾24幀膠片的移動產生視覺錯覺。
通道、遮色和圖層是數碼影像的三個基本要素,然而奇怪的是,你學攝影的時候,卻沒人會告訴你這些,隻有當你深入學習數碼後期,才能在Adobe的軟件上看到這些名詞。
我們還像膠片時代那樣,把拍照稱為“前期”,把影像完成稱為“後期”。做後期 ,就像我當年玩暗房,把膠卷衝成底片,把底片放大成照片。不過一張拍壞的底片是無法變成一張好照片的,一張數碼照片,卻可以隨時讓它改頭換麵。所以,膠片攝影師你不必自己衝曬照片,而數碼影像則全過程是一個整體。
而且,今天的數碼後期,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你繞不開Adobe公司的photo shop軟件!就像當年的柯達巨人,掌控著從膠片到彩色顯影曬照的整個過程,那麽Adobe公司獨步天下的神器是什麽呢?是它出神入化的“魔(模)塊”Module!當年柯達不用花力氣造照相機,卻控製著整個攝影產業。今天,照相機的生產廠家開發數碼傳感器,也一樣要去請教Adobe的專家,讓他們從眾多的色彩模塊中,挑選出最佳的預設方案。
這裏要說明一下,濾鏡filter和模塊Module之間的區別,因為是翻譯的原因,它們常常被混合成了一個意思。濾鏡在膠片時代的意思是:帶顏色的玻璃。而數碼時代的模塊Module實際上是許多遮色圖層的集合,有些是用來調色的,有些是用來變形的。所以,當你在Adobe上使用一個濾鏡的時候,很可能你是在使用一個模塊Module。
不過,我不覺得Adobe公司有意壟斷自己的數碼技術,還是因為我們的認識方法依舊停留在膠片時代,我們仍然把拍照和後期絕然分開,把攝影技術看成是:拍一張完美的直出照片。實際上今天任何一張歎為觀止的數碼照片,至少有1/3是在拍照之後加工完成的。
當你對Adobe公司高山仰止、無比敬畏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仍然有許多私人玩家,把自己製作的模塊Module,免費提供給大家使用,開發者中也不乏中國人的名字。
今天,手機拍照是一個重要的挑戰者,手機在硬件上以增加鏡頭的數量,來達到變形要求;在軟件上利用電腦算法,進行高速圖層混合;逐步擴大拍照在數碼全過程中的占有率,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Adobe的“後期”空間。可以預見的未來是:如果你把一張圖片的構思輸入預設,就可以輕鬆的拍出一張梵高式,或者一張達芬奇式的絕頂照片。

(圖文原創,謝謝閱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