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門太陽風

在人際穿梭如同在星際遊走,仰望星空,太陽風狂飆掠過,顯示的就是不假他人的原創精神
正文

繪雲坊手記——《羋月傳》的恥辱

(2018-07-08 08:29:06) 下一個

 

 

我不知道《羋月傳》的電視是何時上映的,這無關緊要,我知道電視連續劇的上映收視率高票房高,我剛剛看完九九八十一集的《羋月傳》,說真的,我的心裏五味雜陳,骨鯁在喉不得不吐。

 

春秋精神、戰國風骨是什麽?它既不是什麽命理,也不是什麽尊卑貴賤,更不是什麽統一大業造福百姓,先秦人的精神、五霸七雄的時代是一個張揚個性、敢做敢為敢當、充滿血性、自由奔放、思想羽翼繽紛的時代。

 

在我的眼中,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們的華夏民族最閃爍最耀眼最令後人驕傲的時代。可是《羋月傳》想告訴我們什麽呢?

 

告訴我們齊家治國平天下?告訴我們天欲降大任於斯人?這些今天人以為的孔孟之道在當時還非顯學,降至漢朝的文景時代,國家的意識形態還是黃老刑名控掌朝野,直到武帝時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儒家靠強製的官府力量成為顯學之後,東方帝國變成了不能馥鬱的絹花紙花,帝國的士子知識分子基本上成了閹人。你以為統一的國家給黎民百姓帶來了繁榮穩定和安寧嗎?是,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在天安門廣場上說一句永垂不朽就可以完成偉大的唬弄程序了嗎?

 

四五清明的廣場上,春秋精神戰國胸臆雖然還能看見幽靈般的傳承:今天的中國/不是過去的中國/人民也不是愚不可及……。一部《羋月傳》,你還知道魯迅的《拿來主義》一文嗎?

 

演藝界應不應該有使命?今天的演藝界活活托托成為權力的佞臣君王的寵妃,還是自覺自律自獻。它們真的很高興重新閹割民族的雄性嗎?

 

知道高崗同誌曾經怎樣批判資產階級思想嗎?

 

資產階級思想就像那個雞巴——動不動就翹起來——東北王選擇自殺還不失血性吧。

 

諂媚陰損,賣友求榮,背信棄義,宮廷殺伐,電視劇給觀眾的朝堂的猥瑣與人性的猥瑣,我覺得,戰國時代戰國人全然不是這樣的。為什麽她留給我們今天的人知道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千萬別錯以為是五十年代那個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那才是太監思想所為),你知道聶瑩的故事嗎?你還聽說專褚刺王僚的故事嗎?你聽說生不九鼎食亦當九鼎烹的豪言壯語嗎?你還記得侯王將相寧有種乎的話嗎?這就是《羋月傳》那個時代的人和他們(她們)的精神。燕趙多慷慨之士,楚歌秦舞輝煌奔放,堍狗者如樊噲鴻門宴上麵對西楚霸王猶有臣死且不怕,卮酒安足辭的器宇。今天的人,我們恐怕唯有嚇尿了。

 

宣太後,司馬遷《史記》所載不過寥寥數語,不得已讓小說家演義讓演藝界發揮,如何演繹如何發揮,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比如孔夫子,今天我們看見的孔夫子,我敢說,一定不是孔子本人,就像馬克思說他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一樣。曆代王朝演繹發揮後的孔夫子,是一個因循守舊呆板乏味還不可唐突的聖人。而孔子不是這樣的,孔子是一個平等思想的人,師生之間沒有隔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孔子的幽默,如割雞焉用牛刀、喪家之犬的出典,都來自孔子。

 

我們想如何演義發揮春秋戰國?

 

我們想如何演繹發揮先秦?

 

舞榭歌台,錦衣華服,聲勢浩大,揮金如土,看得很過癮嗎?在中國票房收視,眾所周知,並非判評影視作品的真正砝碼。演藝人的天賦,作曲家的靈感呈現在《羋月傳》裏的,不過是讓紙花絹花更加鮮豔好看而已。

 

沒有生命的馥鬱,紙花就是紙花。思想沒有羽翼,走獸永遠不會成為飛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Erg 回複 悄悄話 讚!讚!讚!
金玉屋 回複 悄悄話 有思想的佳作。謝謝
Kastalia 回複 悄悄話 難得清醒而有見地!讚一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