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63)
2021 (118)
2022 (197)
2023 (88)
2024 (60)
昨夜七月半,俗稱“鬼節”:鬼門大開,遊魂歸家,享受後人祭祀的香火。七月半也是中元節 - 地官冥誕,赦罪解厄之日。
晚飯後,先生和我在小區散步閑聊。圓月在雲朵中穿越遮掩,緩緩西移。在我童年的記憶裏,七月半這晚要給祖先燒紙送錢。記得有一年夜裏下雨,家家戶戶便在門口屋簷下焚燒冥錢祭祖先。抬眼望去,一堆堆火光相連閃爍,仿佛星河落人間。
先生說,他從未聽說過這樣的風俗。不知如今還有哪些地方,依舊延續這古老的風俗?還記得那時和哥哥弟弟們一起“打冥錢”。買來一刀黃紙,下麵墊厚木板,上麵整整齊齊地擺上圓孔銅錢,蓋上薄板用榔頭敲打。敲打一陣後,檢查銅錢印子印到最下邊的黃紙就可以了。把打好的冥錢封好,然後用毛筆寫上先人的名諱。大人教我們如何寫:“先考(妣)某某,孝子某某敬奉”。那時才知道亡父稱“考”,亡母稱“妣”。明白成語“如喪考妣"為何悲痛至極。
燒冥錢時,大人們一邊將冥錢投入火中,一邊低聲絮語家中的大小事。小一輩聽著,對冥錢信封上從未見過的太爺爺,太奶奶多了一點認知。除了給先人的冥錢,還有空白的信封和散錢。老人說,那是給路過和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的。
作古之人,也曾鮮活;但他們的故事被歲月沉寂,所剩無幾。時光流轉,有多少人能被後人記住?而那些被銘記的,在流傳的文字裏,又有幾分真實?人生一世,活在當下,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