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A股市場,像坐上了過山車,前一天創了近四年新高,次日就急轉直下,這種冰火兩重天的體驗,讓每個投資者都深刻體會到:比市場波動更難掌控的,是自己的心態,這比追逐數字更重要。
從8月12日開始,美國股市在利好消息刺激下大漲,帶動全球市場一片熱潮。中國股市13日收盤,上證指數報3,683.46點,創近四年新高,盤中最高曾突破去年“9.24”行情的高點3,674點。14日卻急跌,而在15日收盤指數報3,696.77點,盤中一度逼近3,700點整數關口,但最終未能站穩。麵對這種起伏,讓我意識到,在投資中,真正的挑戰不僅是看懂市場,更是要看懂自己。
我想起了一位資深投資人的故事:2015年牛市時,他重倉杠杆追逐熱門題材,盡管事先研究過波動風險,但真正麵對千股跌停時,手指卻懸在止損鍵上遲遲按不下去。最終虧損遠超預期,他後來總結道:當時我熟悉市場規則,卻不熟悉自己心跳的節奏。
很多病,是靠養好的,不是完全靠治好的。身體和心理的不舒服,往往一劑藥、一場手術,其實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是需要平時的作息、心情調整和生活環境的配合,才能慢慢好起來。人的身心就像花園,最養人的是讓你開心的人,最讓人安心的,是那些讓你放下戒備、舒服呼吸的“磁場”。它可以是夫妻間默契的眼神、朋友間的鼓勵,或是一盞常亮的書房燈...... 這些像隱形的容器,穩穩接住你的情緒,讓你慢慢好起來。
投資也一樣,本質是一種“自我養成”,是對自我認知和心理耐力的培養。許多人剛入市時,眼睛隻盯著行情、業績、新聞,不停追問:創新藥前景如何?機器人產業機會在哪?軍工板塊會翻身嗎?他們以為投資就是了解市場,越懂越賺錢。現實是,如果不了解自己,不問自己能夠承受多大風險,這些“好機會”很可能變成心理負擔,導致決策失誤。
投資做到最後,真正重要的,是懂自己。你需要清楚:我的風險偏好是什麽?能承受多大的波動?在市場回調時,你會慌亂拋售,還是保持冷靜?了解標的的曆史表現、最大回撤和波動率隻是工具,關鍵是判斷自己是否做好心理準備。可以做個壓力測試:假設持倉下跌20%,你是夜不能寐,還是能理性分析基本麵?彼得·林奇就建議,每隔三個月重新評估自己的承受能力,因為隨著經驗的積累,人對風險的認知會發生變化。投資不僅僅是追逐每一個熱門題材,還要在符合自身條件和心理承受力的框架下,做出合理配置。這就如同養生,是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方法,不是盲目跟風。
當你真正了解自己後,再考慮資產分配:哪些是“保命錢”,不可觸碰;哪些是“靈活用錢”,可適度參與市場機會;哪些是“增值錢”,可承擔更高波動追求收益。明確這些後,投資才會變成平和、理性的行為,而不是焦慮與恐懼的累積。市場機會永遠存在,缺的,是認清自己後的冷靜判斷。
心理的“養護”尤為重要;市場波動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情緒失控。許多投資者在牛市時過度樂觀,在熊市時過度悲觀,他們的問題不是市場不公,隻是對自我認知不足。這正像身體上的一些病症,如果沒有給身體足夠的時間和環境自愈,就不能簡單地歸結為藥物沒起到作用。投資心理也一樣,需要時間、耐心和對自己的誠實。
我體會到,投資中真正的功夫,不在於抓住每一個機會,往往是在過程中更了解自己、管理好自己。就像養身體一樣,投資也是長期修煉。最穩的回報不是短期爆發,而是對風險、標的和心理的深刻理解。生活中讓你心安的人和環境,是寶貴財富;投資中能在波動市場保持冷靜的策略,同樣是最重要的資產。
養身、養心、養投資,其實很相通。養身需要溫暖安全的環境;養心需要耐心和清醒;養投資需要適合自己的標的和策略。古人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很多病不光是靠藥,是在合適環境下慢慢調養好的。理財也是一樣:最好的投資,是踩上市場的節奏,不頻繁買賣,不追漲殺跌,耐得住寂寞;最深的幸福,是與波動共處,與自己和解。
文中數據來自網絡
文中圖片由AI製作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roll/2025-08-13/doc-infkuyff8065960.shtml
不過去年10月8號某個時刻有躍進也可能。 謝謝解釋。
-----------------------------------------------------------------------
我文中的這段:“從8月12日開始,美國股市在利好消息刺激下大漲,帶動全球市場一片熱潮。中國股市13日收盤,上證指數報3,683.46點,創近四年新高,盤中最高曾突破去年“9.24”行情的高點3,674點。14日卻急跌,而在15日收盤指數報3,696.77點,盤中一度逼近3,700點整數關口,但最終未能站穩。麵對這種起伏,讓我意識到,在投資中,真正的挑戰不僅是看懂市場,更是要看懂自己。” 我講的都是2025年8月。
------------------------------------------------------------------------
長期投資指數基金、ETF確實不用天天盯盤。不過個股就不一樣了,尤其是A股的小票,有時候消息麵一出就劇烈波動,如果完全不盯,風險還是挺大。你說的“中國股市是個例外”,我認為A股的問題更多是結構性因素所致,但市場在不斷成長,同時也能看到政府推動改革的決心。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股市目前僅在三千多點,確實讓人感到有些意外。盡管如此,從長期來看,股市有望逐步改善,關鍵在於保持耐心,理性應對波動。
謝謝留言!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roll/2025-08-13/doc-infkuyff8065960.shtml
不過去年10月8號某個時刻有躍進也可能。 謝謝解釋。
2024 年 10 月 8 日盤中,滬指高開至 3674.4 點
CNR
FastBull
當日收盤報 3489.78 點,上漲 4.59%
Sina Finance
2024年10月8日,上證指數盤中最高達到3674.4點,此後迅速回落,收盤點位是3489.78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