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賽歐

地主雜談


做一個眉宇間寫滿風調雨順的人,安靜於暖,安然於心,不急不燥,清淡歡顏。
個人資料
康賽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樓道裏的默契經濟學: 市井中的“道法自然”

(2025-07-13 07:05:12) 下一個

有人說,這世上沒有絕對的是非,隻是立場不同,得出不同的判斷。我覺得這話有幾分道理。

記得去年在北京家中,無意間發現樓道水房的門被鎖上了。那水房不大,卻裝著包括我家在內幾戶人家的水閘和水表。家裏若要修水管、換水龍頭,第一步就得進去關水。門被鎖,鑰匙在物業手裏,真要是遇上突發情況,隻怕水已經四溢,人還沒到。

有次樓上一家就碰上這種事,水管突然爆裂,幸虧屋裏有人,水沒流太久。可我家有時會沒人,雖有老鄰居和小區管理人員幫忙照看著房子,但每次離京前我都要關水閘,水房上鎖著實不便。

我就打電話問物業,希望能將門重新打開。接電話的小姐姐告訴我,上鎖是因為有人往水房裏放了不少紙盒,把那裏當成了臨時儲物間。物業無奈,隻好一鎖了之。

我也能理解,許多老一輩人節儉慣了,存些紙盒,想著賣些錢。離家不遠有個廢品回收站,我曾多次路過,看到院子裏堆滿了捆綁好的紙盒。廢品回收本沒錯,隻是水房畢竟是公共區域,隨意占用,總歸不妥。

我對物業闡述水房門上鎖的弊端後,就又說,讓我來看著吧。誰再堆雜物,我來清理。物業答應後,很快解了鎖。我在門上貼了張紙條,大意是:請勿在水房裏堆放紙盒等私人雜物,謝謝理解與配合。

沒過多久,我去查看時,看見一堆紙盒又悄悄回來了。它們像是某種頑固的欲望,隻要留一線縫隙,就會卷土重來。我找來打掃樓道的保潔阿姨說明情況,她二話沒說,幹脆利落地將那些紙盒清理了。從那以後,水房就一直幹淨如初。

我沒打算追究是誰放的。做人,沒必要事事翻賬、處處對簿公堂。我在意的,是水房是否幹淨,不是誰心裏那點小算盤。問題解決了,那些“隱身的人”,也就無需再被提起。

有些人喜歡將簡單的事拔高成道德問題,站在“正義”的製高點,指責這個、諷刺那個。可是我不一樣,沒想評判誰高尚,誰自私,隻是想把那扇門打開。

我的想法和做法都很簡單:把紙盒從水房裏拿出來,以後就沒人再費勁去存放在那裏了;沒便宜可占,某些心思自然就打消了。至於那位保潔阿姨,清理得麻利,並不是因為我講了多少大道理,隻是我們之間本就有默契:她平時收集紙盒,我家裏一有,也都順手給她;她願意清理水房,是因為她知道,那些紙盒最後都歸她所有了。

 

 

說到底,人做事總有動因,就連雷鋒叔叔做好事也要記在日記裏。要真有人說自己毫無所求,比雷鋒叔叔還“純粹”,我活到今天,還真沒遇到過。所以,別急著扮“比別人高一等”的角色。你真想解決問題,就動動手;如果隻是借某事說人,那就別自稱高尚,因為高尚,從來不是貼個標簽就能成立的。

現實或網絡中,總有人緊盯他人言行,自詡維護秩序;可他們真正在意的,往往不是秩序本身,隻是那個被盯著的“誰”。這就像黑暗森林裏的獵人 —— 舉槍瞄準的瞬間,暴露的其實是自己的執念。你在意了,自然盯著;你反複提及,不過是在與自己較勁,而那些真正不在意的人,連你的目光落在何處都無從察覺。

有自知之明,比空口高尚更可貴。《道德經》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能看清自己那點小心思,就已經活得比大多數人清醒了。

古人早就看穿人性:“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做人,何不真誠一點?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高標,連古人都不信。我們不如真實些,認清自己在意什麽、計較什麽,反倒活得更輕鬆些。通透的人,不拿“高尚”為難自己,也不拿“道德”去壓別人。

我始終相信,解決問題的從來不是鐵鎖或道德審判,而是在規訓與欲望的裂縫間,長出的那一絲柔韌的共識;就像北京有些胡同裏經年的青磚,既承受著千萬次踩踏,又默許縫隙裏鑽出的野草。這城市樓道中靜默的智慧,何嚐不是一種市井版的“道法自然”?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道法自然”:不是玄學,它是生活的體悟,就發生在北京一個小區樓道的水房門前。

 

 

 

 

照片是我種的玫瑰

圖片由AI製作,原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8)
評論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野彪' 的評論 : 看起來你租住的小區以中青年為主。我家這邊則是中老年人居多,電動車非常少,私家車倒是不少。聽說院子裏的車位是要買的,但數量不多。我沒什麽經濟頭腦,要是當年買個車位,現在租出去,據說能賺不少錢呢。

每到周末,小區前麵那條街道兩邊都停滿了車,原本是雙行道,結果硬生生能變成了四排車道。附近還有好幾個老小區,都是很多年前蓋的,地下車庫車位不夠,剩下的車隻能停到街邊,說是還要收費。
野彪 回複 悄悄話 我租住的小區,看上去很不錯,綠化搞得很好,很幹淨。
但是住進去以後,發現住戶的素質的確不行。電梯裏麵明明寫著電動車禁止入內,但很多人還是將電動車推進電梯,然後上樓,回家充電。這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我買了火災是專用的活性炭麵罩,買了可以直通樓底下的安全繩,萬一真有火災,可以順著安全繩滑下去。
門口的公共空間裏麵,鄰居放了不少東西。然後在四周的牆壁上都訂上了櫃子。我個子高,頭部可以接觸到櫃子角,擔心不小心碰傷。鄰居還挺貼心的,將所有的櫃子角都包上了海綿。但這種公共空間能占就占的做法,的確是不好。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謝謝認同!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做的對!互諒互讓是鄰裏之間的準則,中外皆如此。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暖冬cool夏' 的評論 : 謝謝鼓勵和認同!

是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理該如此。可偏偏有些人反著來。

我十幾年前從國內回來時,帶回了一本《道德經》,閑時看看。“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種順其本性、無為而治的思想,對我影響挺深的。

周末快樂!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杜鵑盛開' 的評論 : 我家住的小區裏退休的人挺多的,年紀大的住戶占了相當的比例。家對門鄰居那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我知道她有收集紙盒的習慣。因為有一次,我臨時把一個大紙盒放在屋門外,準備下樓時順便交給保潔阿姨。就在屋裏換鞋的工夫,突然聽見外麵傳來一個男聲:“把紙盒放下。” 接著,一個女聲響起:“這肯定是她家不要的。” 那男聲又說:“那也不能拿。”

聽聲音我就知道,是對門那老兩口。我趕緊開門一看,樓道裏已經沒人了,想必他們已經回屋。我敲了敲他家的門,開門的是老先生的兒子。我跟他說紙盒我不要了,可以拿走。他連忙說不要。我也沒多說啥,轉身就下樓了。

等我回來的時候,發現門口的紙盒已經沒了。

那位老先生,退休前是局級幹部,老太太幹過什麽我就不太清楚了。不過我不知道,水房裏那些紙盒,是不是老太太拿去放的。

周末快樂!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康康的文章越寫越好,我這不是第一次說:)最後的“道法自然”引申的特別好。
做人,沒必要事事翻賬、處處對簿公堂。
+1, 做人還是要寬以待人。
杜鵑盛開 回複 悄悄話 康康處理事情挺好,我也會這樣做。事情解決了就好,水房也幹淨了,康康隨時可以進去關水。那個放紙盒的人是不對,可也不是天大的錯,或許節儉或許確實需要錢或許其他,況且人家不再放了,沒必要揪著不放。人都會犯錯,也都有難處,都不容易。康康周末快樂!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謝謝喜歡我的玫瑰,有淡淡的香味。我看見有蚜蟲在葉子上爬,但很少,就一二個,估計葉子是被蚜蟲吃的。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有自知之明,比空口高尚更可貴。《道德經》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能看清自己那點小心思,就已經活得比大多數人清醒了。 ”, 確實如此。
-----------------------------------------------------------------
謝謝認同!我們都是凡人,自知是修行,看透是清醒。隻可惜,總有人特別喜歡幫別人“修行”。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好文章。 以件小事折射了人的自私心理。“它們像是某種頑固的欲望,隻要留一線縫隙,就會卷土重來。”。 但總是有這樣的人, 率先做出這種事。
-------------------------------------------------------------------
謝謝鼓勵!有些行為看似不起眼,其實背後真的是欲望和慣性的合謀。越是看似小事,越藏著人性的模樣。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多倫多橄欖樹' 的評論 : 謝謝小樹鼓勵!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玫瑰真漂亮!你有方法,解決了這個水房堆放紙盒的問題,大家都方便了。有些問題其實不難解決,不非得強硬方法,弄得大家都不方便。
盯著別人找毛病也是一種習慣,其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好好利用有限的時間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最好。互相指責,甚至吵架,尤其網上,不值得,若幹年後回憶起來也不是啥愉快的事情,這世上啥人都有,做好自己就好了。
--------------------------------------------------------------------
謝謝你認可我處理這件事的方式。我覺得解決問題比“誰對誰錯”重要,表達方式不同沒關係,我就用我最自然的方式說說看見的事兒。

生活中什麽樣的人都有,能不較勁就不較勁,真遇上特別愛管別人、又特別怕別人管自己那種,也隻能“各歸各位,各走各路”了。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玫瑰花的顏色很漂亮。 有香味麽? 葉子上好像有蟲子吃的痕跡。 不過看樣子是治住了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有自知之明,比空口高尚更可貴。《道德經》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能看清自己那點小心思,就已經活得比大多數人清醒了。 ”, 確實如此。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 以件小事折射了人的自私心理。“它們像是某種頑固的欲望,隻要留一線縫隙,就會卷土重來。”。 但總是有這樣的人, 率先做出這種事。
多倫多橄欖樹 回複 悄悄話 小事情裏有大道理,好文章~~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玫瑰真漂亮!你有方法,解決了這個水房堆放紙盒的問題,大家都方便了。有些問題其實不難解決,不非得強硬方法,弄得大家都不方便。
盯著別人找毛病也是一種習慣,其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好好利用有限的時間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最好。互相指責,甚至吵架,尤其網上,不值得,若幹年後回憶起來也不是啥愉快的事情,這世上啥人都有,做好自己就好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