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一位穿著“官服”(也稱行政夾克)的演唱者在網上走紅。他是90後,每次出場都穿著行政夾克或大衣,後來才得知他是河南某縣的局長。這位年輕的局長一直熱衷於在公共廣場唱歌,唱得很投入,沒想到通過翻唱《攙扶》意外走紅,令人驚訝和覺得親切。隨著他的知名度提升,也帶動了全縣經濟的發展。民眾在關注他的歌聲的同時,還開始討論他的著裝風格,這種風格正是近年來中國官員著裝演變的重要體現。
行政立領夾克(圖片來自網絡)
這種深藍色立領夾克,既沒有西裝的商業感,又比傳統中山裝更現代、更具親和力。這些年來,它頻繁出現在政務場合,成為中國官員的“新製服”。如果回顧中國現代官員服飾的演變,不難發現,這一趨勢並非偶然。從列寧裝、中山裝的革命氣息,到改革開放後西裝的全麵普及,官員的穿著風格一直在隨時代變化。如今,深藍色夾克的流行,也許是反映了現代政務形象的新需求。
《中國政務著裝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兩會上,深藍色夾克的出鏡率超過60%,省級政府采購量近三年年均增長18%,遠超西裝的3%。在媒體報道中,“親民”“務實”等詞匯頻繁與深藍色夾克聯係在一起,高達72%的關聯度。其實,不僅在中國,東亞其他國家也有類似趨勢,比如新加坡的李顯龍喜歡穿“南洋藍”襯衫,韓國的文在寅曾多次選擇改良版韓式中山裝。這些穿著風格都體現了一種“去西裝化”的趨勢,旨在減少過度正式感,讓官員形象更具親和力。
值得注意的是,立領設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相較於翻領,立領的線條更加簡潔,既延續了中山裝的克製感,又擺脫了西裝的商業屬性。調查顯示,在民眾認知中,立領夾克的“權威感”比西裝高出17%,“親和力”則高出23%。2015年全國兩會上,立領夾克的出鏡率高達62%,而在近三年的政府采購數據中,立領款式的占比從58%上升至83%。這一變化不僅反映了官員形象管理的調整,也符合民眾對官員更加務實、接地氣的期待。
從社會學角度來看,深藍色立領夾克既不同於西裝所代表的“經濟資本”,也有別於中山裝背後的“革命敘事”,而是在二者之間找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例如,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慶典上,多位中國官員選擇了深藍色立領夾克,既保持了正式感,又讓形象更加親民。當時,這一著裝選擇引發了廣泛討論,許多媒體認為,它比傳統西裝更符合中國官員塑造的“務實形象”。
我想在未來,官員的著裝風格可能會進一步趨向簡潔、務實,以符合公眾對政府形象的期待。深藍色立領夾克的流行,像是一座橋梁,連接著正式與親民的兩岸 - 它避免了西裝帶來的商業感,同時保留了官員應有的莊重感。隨著政務風格的不斷演變,據說我們會看到更多結合中國傳統元素的款式,讓現代感和文化認同感兼具。無論如何,官員的穿著,始終是時代的一麵鏡子,折射出社會期待與權力形象的變遷。
最美不過四月天
四月初的北京永定河引水渠畔
下麵的五張照片均為原創
在美國的家裏盛開的桃花
下麵的全部圖片由AI製作,原創
人麵桃花相映紅
轎車中手持玫瑰花的女孩
置身於花團錦簇中的女子
眺望花海,寧靜致遠,心境悠遠
紅衣和紫藤花下的女子
有關數據來自網絡
你提到中國沒有統一的男士官服標準,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你認為中國應該如何設計符合現代化又能體現傳統文化的官員服裝呢?我很期待聽到你的更多見解。
新名片,挺確切。可惜這個新時尚,在我看來,最大的不足是不夠正式。或者說中國至今沒有統一認定的男士官服正裝。
比如,從前些天民企大佬會見會的照片看,藍夾克占多數,有西裝外套加白襯衫,有其他便裝。彆扭,沒品味,不正式。
千年文明國家,衣食住行文化中的衣,怎麼不去訂製一個核心標準呢?
記得以前胡書記在北京旺街那裏買了不用燙的西服,那家西服店一下子火爆起來。
----------------------------------------------------------------
問好!從中山裝到西裝,再到今天的行政立領夾克,不同時代的領袖風格總能影響一代人的著裝取向。
----------------------------------------------------------------
謝謝鼓勵!很好的建議,下次試試。
-----------------------------------------------------------------------
好像是黨政幹部的工作服,我在電視裏看到一些官員,一身深藍色,上身夾克,裏麵搭配白襯衫,下身西褲,就連皮帶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記得以前胡書記在北京旺街那裏買了不用燙的西服,那家西服店一下子火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