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賽歐

地主雜談


做一個眉宇間寫滿風調雨順的人,安靜於暖,安然於心,不急不燥,清淡歡顏。
個人資料
康賽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享受和存錢,是一對冤家

(2018-10-17 14:54:55) 下一個

我出租房時遇到幾對年輕人,都是20多歲,有結婚的,有沒結婚的。老美的年輕人就是想得開,管它三七二十一,就是要住比較好的房子。

我們剛來美帝時也是年輕人,由於是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覺得很沒安全感,各方麵的人脈資源也不行,深感掙錢的不易,所以處處節省著花。在美帝土生土長的不少年輕人就不同了,比較能享受,其中表現之一是想要住好房,可是囊中羞澀。

遇到一對年輕情侶,帶著個小孩,看了房子非常想租,收入雖然是房租的三倍,可還要養一個小孩,每個月交了房租,就剩不下多少錢了,還要吃飯穿衣等等花費,想必是過得緊巴巴的,就別說存錢了。按我的理念,去租一個中檔的公寓是比較適合的,每個月能省下幾百塊,就可以存起來了,可年輕人就想住獨立屋,我也知道,住獨立屋比住公寓舒適許多。我幫著他們分析哈,搬個家要有些花費,特別是要交租房押金,租金加押金,一下要拿出好幾千塊錢呢。這對年輕人聽後,摸摸頭,想起了還有押金這回事。看完房後,要了份申請表就走了,幾天過去了,沒見遞交申請,估計是拿不出押金。

還要來對年輕夫婦看房,兩人20出頭就結婚了,男的工作不錯,在聯邦政府工作,可是我認為工資是入門水平。兩個人的收入加起來是勉強到達租金的三倍,他們其它方麵的條件都不錯,說話也誠懇,真不忍心拒絕他們來看房,不過,看了也是白看,他們的收入租這個房還是比較的不寬裕。咳,看就看吧。

我現在出租房子,吸取以前的教訓,再加上年齡大了,不想整那麽多的人來看房,看著眼暈,搞得自己挺累挺煩,可遞交申請的人卻寥寥無幾,最後能達標的超不過一個。我認為,多數人看著房子想租,就是拿不出那麽多的錢來,過過眼癮罷了。現在都是回答了問題才能來看房,我認為這樣就控製了些隻是隨便看看房的人,可是來的99%的人雖然都回答了問題,那個沒回答問題來看房的還是自己忘了問了,可看著能租得起的房的是微乎其微,永遠都是找到一個非常理想的租客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也確實遇到過條件很好的租客,不過他們一般都住不長,人家會去買房子的。

相比之下,很多老中比老美有錢許多,不少老美沒啥存款,特別是這些租客,有存款的少之甚少,所以做房東的風險之一就是一旦老美租客失業,99%的人就會交不起房租。

房子裝修的好,又打整的幹淨,確實吸引人,特別是年輕人;年輕人經曆的少就會無知者無畏,反正就掙那些錢,先享受了再說,日子過得瀟灑,存不下錢來,更不會去想著將來退休需要多少錢,那是遙遠的未來,想那麽多幹嘛。我們這代老中憂患意識太強,為了增加安全感,從年輕時候開始,就喜歡存錢,可錢是存下來了,生活似乎缺少了些樂趣,看看周圍有些人的所做,就能證明我所說的。

有些老中號稱有著幾百萬或是上千萬的存款才能退休,看看大多數老美,就是槍斃他們好幾回也是拿不出這些錢來,我們老中還是別扯了,不要在那裏自我吹噓了,陶醉在臆想中,現實點兒,把日子過得有質量些才是真,多享受些生活,那才不枉在世上走一遭。我曾跟特愛存錢,生活過分節儉的人開過玩笑說道:老美通過向銀行借貸的方式,把錢借出來買房,買車等等用來享受生活了,他們花的都是你存在銀行裏省吃儉用下的錢啊。我現在接受這個觀點:這輩子不是看你存了多少錢,而是看你花了多少錢。想想有道理,錢花出去了才是自己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1)
評論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溪姐姐' 的評論 : 樂樂謝謝小溪姐姐的誇獎,我希望能永遠陪伴著愛的人,可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樂樂我已經13歲了,身體還有病,隻想在有生之年,多陪陪麻麻。。。
小溪姐姐 回複 悄悄話 也很想誇誇樂樂的聰明和討喜,麻麻怕樂樂被大家誇得驕傲了,就關了評論。樂樂的好評就貼到這裏。希望樂樂讀後,更加善解人意,陪伴麻麻,分擔麻麻當地主的辛苦和喜樂。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溪姐姐' 的評論 : 小溪姐姐說得好啊,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讓錢為自己服務,達到目的,而不是守財奴,才是生活的真諦。
小溪姐姐 回複 悄悄話 和康康,yy56' 的生活觀差不多,父母不在了,基本上自己掙的錢,自己花,即不吝嗇摳門,也不鋪張顯擺。退休後,生活趨於簡單,存錢就不放在首位了,如需助人,會量力而行,信奉施比受更有福。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山韭菜' 的評論 : 是啊,說得不錯。
山韭菜 回複 悄悄話 美國人月光族的很多!問好,祝周末愉快!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多倫多橄欖樹' 的評論 : 大多數人先去掙錢,然後攢了錢才能投資,不過有空手套白狼的,但多數人做不來。
多倫多橄欖樹 回複 悄悄話 第一代移民,就別想存錢的事,有錢用來投資了。
唐西 回複 悄悄話 @bjszh
我是八十年代末全資、自費、自保留學生,所有費用在中國自己掙來的,不用打工,到歐洲遊學,還常常被老師質批,因為動不動就不上學了。幹嘛去呢?去幫助那些無數的非法移民,還有合法老移民。銀行開戶就是一項工作,三天兩頭那些人就關心存折簿上的數字,打印出的本子來他媽的一個減號就問你半天,哎喲。怎麽啦,怎麽啦,怎麽被扣了。
一個上海廣東人更神了,開著大奔去菜場揀菜,給我罵了一頓。
綠卡來之不易,多少人睡覺死死地把那張小卡”鎖”在胸口,怕被同宿舍的人偷去。
早期移民的笑話多著呢,從非法到合法,從窮小子變成了土豪,有些人豪氣沒了又變窮了。
反正錢財就那幾個零為代表,不是跑左就是走右的,忽左忽右,還真把不少人折騰的不成樣子。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jszh' 的評論 : 說的有意思。
bjszh 回複 悄悄話 唐西 發表評論於 2018-10-17 23:03:37
老中憂患意識在國外太強了,非常讚同博主的觀點。
認識了不少奮鬥了幾十年的人還在哪裏省,天天看著銀行存折簿在那裏偷笑,或許這就是他們的樂趣吧。
==================================================================================
哈哈,人家偷笑你怎麽知道的?
確實,就是有人花錢心痛。白人也有。我一個老美朋友說一個省錢的同事花錢總是像他的第一個美元似的(it's always like his first dollar)。最糟糕的是有些第一代華人移民把孩子也培養得如此。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燕麥禾兒' 的評論 : 是,我也遇到過,70多歲了,還去二手店排隊買衣服,那個二手店是有些穿過的名牌衣服賣。誰能想到,那人是個很有錢的主。家具也是在朋友的慫恿下,才去買了新的,都70多歲了呀。
燕麥禾兒 回複 悄悄話 我有個朋友,夫妻都是高收入,來美國三十年了,但還是用路邊撿來的家具。他是奶奶帶大的,一花錢就心疼。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y56' 的評論 : 是的,怎麽高興怎麽活。
yy56 回複 悄悄話 以舒適為原則,包括物資上和心理上。別吝嗇摳門,也別鋪張,做別人眼裏的光環。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超然看眾家' 的評論 : 是啊,我剛來美帝時打餐館,英文不好,小費掙的就不是很好,一天下來,能掙到1百刀小費就非常高興了,不過多數情況下,忙乎了一整天,掙不到1百到,那時中午是自助餐,小費少。
超然看眾家 回複 悄悄話 在美華人節儉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小時候窮怕了,二是來美之初掙錢不易。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說的不錯,第一代移民基本上是這種心理,所以我們從白手起家,到擁有了自己的一些財產。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曌' 的評論 : 是啊,說得好。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每天一講' 的評論 : 看來你銀行存款大大的,天天數錢都能笑醒,要不咋會對號入座呢,嗬嗬。。。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五湖以北' 的評論 : 你是個愛妻的人,隻要老婆高興,你就犧牲自我了。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lue-Crab' 的評論 : 你我都說的是種現象,有些人之所以成為富翁,就是能掙,不能花。有些人之所以成為租客,就是不能掙,卻能花。不過,是窮人多還是富人多呢?我說的是租客群體,我曾經也是租客,但我離開了那個群體,是因為我勤儉持家,我屬於不能掙,不能花的一個群體。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咱們的習慣是需要心安,沒存款心裏不踏實,慌慌張張的就享受不了生活。
回複 悄悄話 Spending according to one's means is the first principle of asset management.
每天一講 回複 悄悄話 我的媽呀,小康,你說的老中是不是指我呀? :)
五湖以北 回複 悄悄話 我偏向享受,LP愛攢錢,意見常常統一不起來,但最後總是她贏呀
Blue-Crab 回複 悄悄話 美國人也有不少勤儉持家的,中上收入,普通住房,普通汽車,“隔壁的(鄰家)的百萬富翁”說的就是不顯山露水的美國白人。當然,借房的完全是另一個群體。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唐西' 的評論 : 說的好逗,看著銀行存折在那裏偷笑。。。我曾經聽一人說過他家的一個親戚,年齡很大了,一花錢就還心痛呢。是啊,有些人就是這樣,存錢是享受,花錢就心痛。消費理念不同,對錢的認知也不同。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黑貝王妃' 的評論 : 是啊,說的不錯。不過有些年輕人沒存款,比如買房付不起down payment, 銀行不願意借錢給他們,還有的credit太差。
唐西 回複 悄悄話 老中憂患意識在國外太強了,非常讚同博主的觀點。
認識了不少奮鬥了幾十年的人還在哪裏省,天天看著銀行存折簿在那裏偷笑,或許這就是他們的樂趣吧。

黑貝王妃 回複 悄悄話 年輕時適當多借錢投資,自己的現金可以享受生活,但不能超過負擔能力。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