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物質生活肯定是越來越好了。就硬指標來講,人的壽命越來越長,吃飽穿暖已經成了必需的了,母嬰死亡率大大下降了,連家務勞動都有很多機器幫助了。那我們更快樂了嗎?
如果讓你列舉出3個決定快樂的因素,你會列舉什麽?大多數人會列出:1.財富;2,健康,3.親密人際關係。一個人貧窮的時候,財富增加肯定是讓人更快樂的. 從饑寒交迫到溫飽,從溫飽到小康,從小康到大康,生活上舒服了,生存壓力也小了。但是快樂不見得跟財富成線性關係,它到一定程度就飽和了,至於這個觀點是一年收入7萬,15萬,還是45 萬,或更高,都有可能。算上今日的通貨膨脹,數字就是個數字。我們普通人看新聞裏有錢的名人自殺嗑藥抑鬱酗酒,想來富人的苦咱雖不懂,但也是明晃晃擺在那裏的。那健康呢?研究發現,疾病短期能降低快樂度,但過一會人適應調整了也就如常了。另一方麵,健康的很多人並不快樂呢。一個溫暖支持的家庭和社區是能讓人快樂的。想想一個孩子長大,家裏父母疼愛,出門有小夥伴玩,方圓幾十裏都是自己的地盤,這種強烈的歸屬感,是很有支持力量的。可惜呀,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人類在遷移,原來極其穩定的家庭社區慢慢散開了,這是全球趨勢。現在的一個大好青年,一般不會遵循:父母在不遠遊“的規則了。相應而來的,就在在異鄉的漂泊感。有人提議,這三個因素都是有的:人類的物質文化發展大大增加了前兩個因素而破壞了第3個因素,兩正一負,結果看哪個比重大,所以人可能更快樂可能更不快樂。
也有研究說,以上3因素都是外在的。人的快樂跟以上三個因素都沒直接關係。你的快樂的感覺來自於現實有沒有達到或超過你的期待。比如你期待加薪10%,老板給加了5%,工資漲了,你並不高興;要是加了20%,沒準很開心。所以說知足常樂,就是這個道理。但是人總是習慣去攀比。以前你就看到你的鄰居。現在你可以在社交媒體,在廣告電視上看到別人粉飾的世界,你會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他人帶勁呢。釋迦摩尼悟出的道,就是說人有貪欲,快樂的想要永遠保持,痛苦的想要早點過去。如果持平常心,接受任何發生的事情,就沒有痛苦了。
一還有一種理論認為人的快樂來自於腦子裏的化學物質。現代精神科用藥就是基於這個理論。人腦裏有多少快樂介質有基因成分也有後天作用。有的人,從孩提時代就開開心心;有的人,小寶寶時就皺著眉。基因組成是個背景,外界因素再跟基因背景互相影響。所以即使是一個家庭出來的,也可以有快樂的和不快樂的。
快樂如果隻是指身體愉悅的感覺,我們知道腦內能產生快樂的介質,那我們用藥物就讓人快樂了。事實上並不如此。快樂或者幸福,可以比身體愉悅感更豐富。當一個年輕媽媽帶著孩子的時候,她感到快樂。有一個實驗,讓年輕媽媽把每天的每個活動寫下來,並評價它是枯燥的還是讓她快樂的。結果發現,照顧嬰兒的絕大部分事情,都是讓人不快樂的。但是總體上媽媽找到快樂,是因為她在做這些枯燥的事情上找到了意義。人還是向往更高的精神生活的。神經精神科大師VIKTOR FRANKLE 在集中營了遭遇了難以想象的虐待和痛苦,他還失去了他的妻子和家人。但是他從他的經曆裏悟到了人對人生意義的追求所帶來的力量,任何事情都是有意義的。即使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找到它的意義你就會得到正麵的結果。
你看人類有這個那個關於快樂的理論,其實就意味著人類對此的研究還是很不成熟的。百花齊放,不管這理論那理論,隻要有一種對你有啟發,就是好的。
我想我自己,從基因上講是偏於不快樂的,有一個總是拉著臉的老媽,不管是基因還是環境,自然長不出快樂的娃。
好在我有機會受教育。成年後尤其中年後開始反思自己的成長經曆,知道自己心理有很多創傷。雖然在外人看來有很好的穩定工作,孩子聰明上進,大概是外表的模範家庭。但是自己的傷自己知道。
也曾經相信生命的意義在於跟人的連接。所以努力學習打開自己,去親近父母,包容隊友。有衝突的時候反省自己哪裏做得不好。盡量仿效主耶穌基督去原諒他人。結果並沒有換來對方的理解,反而被認為包子讓對方得寸進尺。掙紮好久覺得自己情感枯萎的時候頓悟了: 我在教會沒有被主摸著,反而遺失了自己。我其實沒有責任把他人的十字架背上。一個人背另一個人是很累的。父母帶娃,就是很累的,但是有生物要傳承DNA的動力在驅動。一個隊友不給力,另一個就是很累的,哪有背另一個人的擔子會輕鬆的呢?DAVID BROOKS 的書讓我理解了人性。這本SAPIENS 書也讓我理解了人性。我父母是被限製在他們自己狹窄的視野裏的,情感上也是有缺陷的並不能給出溫暖和愛的人。看清楚了這點我就對他們沒有索求愛和親近的動力了。對他人,我能看到一個人是否成熟,能辨別哪些人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哪些人是能給他人 光亮的。對於他人的一點缺點甚至惡意,我能坦然處之,知道怎麽SET BOUNDARIES.
等不再刻意去追求關係的時候,我反而能放鬆跟他人相處了。我也不再去追尋生命的意義,而是珍惜我來這個世界隻有一次,我活著,像那棵樹,那朵花,我活著就有意義。開車上班,看到田野裏的野鴨,看到玉米地裏的玉米變黃了,看到一個剃頭店放了個有趣的招牌,我都覺得很美好。有很多書可看,有很多地方想去走走,有很多好吃的東西,還要想辦法吃了以後怎樣把熱量燃燒掉。人都是按著被灌輸的一套準則行事,這套準則並不是絕對的對與錯。隻要不妨礙他人,我可以過得爽一些。
辦公室裏一個主要領導是個工作很有效但是善於媚上欺下的白大媽。我知道自己不喜歡,曾經在討好她和詆毀她之間搖擺。現在能從高處看下去,能看到她作為人的惡其實是人天然的一部分。跟她共事不要有感情的投入和道德的評判就好了。如果見了她鬱悶,那就自己冥想一會兒舒緩一下吧。職場裏都會有惡心人的。職場上後悔的一件事是有了做領導的機會沒抓住。雖然自己做技術工作很受尊敬,但是做領導的其實不隻是有壓力和責任,有authority帶來的其實是自由和尊嚴,難怪大家都要急著當領導。而且一個領導之所以能做領導,不見得就是有過人的leadership,差不多的人到了那個位置,做一陣就能做好了。就像橡皮泥,倒到一個模子裏,就被磨出個領導樣了。印度人深諳這點,會不會不管,機會先討來再說。
所以我現在很快樂,就因為我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