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ree Grows in Brooklyn>是美國的經典小說之一。它從一個小姑娘(francie nolan)的視角講述了一個貧窮的愛爾蘭移民家庭於20世紀初在紐約布魯克林的生活。文筆細膩入微,把生活瑣事描寫得栩栩如生。即使是貧困的生活,點點生活細節卻也充滿了溫暖和快樂。比如他們有點錢去買肉店,隻舍得買個大骨頭,為了買個好的骨頭要費些心思。大骨頭燉湯香氣四溢,然後把骨髓挖出來抹在烤熱的麵包上,那真是美味呀!從苦日子過來的人大概會心有戚戚,美國人民也是有過為填飽肚子發愁的日子的。
Francie 的媽媽katie是個美麗的女人,爸爸jonny是個會唱歌的帥哥。可惜爸爸酗酒。Katie是個清潔工,為一家子糊口而操勞,但她是個勤勞而生機勃勃的女人。有個中年警官(後來是政府官員)mcshane 對katie一見鍾情。他當時有個久病的老婆,那時候的人是保守的,他直到太太和jonny 都去世後,他才登katie的門。那時katie生完第三個孩子不久,而jonny 在孩子出生就去世了,家境拮據地很。這個警官上門,目的是很清楚的。讓我吃驚的是: 他一開口就說他的收入:我一月掙一千美元!那時候francie工廠打工,一個星期是5塊。所以說這上門的是個富翁。然後這位先生就直接求婚來了。到書結尾,他們還沒結婚,但是katie信心滿滿知道自己會是他的一個好妻子。
求偶第一件事就是擺出收入,這在今天似乎不可思議。即使愛財,至少也要半遮半掩吧。
不過這場景倒是很熟悉。 我有一堆漂亮的表姐堂姐。在我上小學中學時,這些姐姐們找對象訂婚結婚的事,一年年綿綿不絕。姑媽常常叫上我媽一起跟媒人和姐姐去“看人家”,就是去相親。是一定去南方家裏的。除了看小夥,還要考察南方的父母和家底。一般是媒人和雙方家長聊得歡。姐姐和那邊年輕男士彼此打量,可能簡單說幾句。南方一般看姑娘就行了,一般不用上女方門,當然媒人也會把女方基本情況講好。每次看人家回來,姑媽和我媽就會一番討論,主要是小夥子長得好不好,講話大方不大方,那家人好不好,家底怎樣。總結起來,一是看小夥相貌,二是看家庭經濟情況,然後刪掉負麵表現,比如過於吝嗇等。她們看上了,再征求姐姐的意見。如果都滿意,就讓媒人轉達消息,讓年輕人來往幾次。幾個月後沒問題,就討論訂婚事宜。對當時還在讀瓊瑤小說的我來說,這是多麽俗氣而可笑的事。愛情呢,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呢?怎麽都是條件的計較呢?還別說,大多姐姐的婚姻還是幸福的。記得有個姐姐訂婚後,與南方交往後不滿意,最後要求解除婚約。男方當然生氣,要求償還所有經濟支出。不光是訂婚的禮金,連第一次上女方門買的禮物,第一次相親南方招待的幾碗雞蛋湯,都折算錢要求賠償。姑父說:這樣的人家,真不能要!
看到mcshane求婚,真讓我大笑,想起了當年的這些往事。1910年代的美國人和1980年代的中國人,婚戀觀是一樣的呢。在大家專心想找個肉骨頭改善生活的年代裏,男方求偶還真是要把收入擺出來,就這麽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