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真實,是作為一個旁觀者的。等她入世了,其實也難活得真實。道理都寫出來了,活不活得出來,則是更高深的道行。讓我們來看看她的文字和她的生活吧。
“對於大多數女人,愛的意思就是被愛。“。這是張愛玲對女性嘲諷的話。放到她身上,不幸命中。張愛玲是怎樣愛上胡蘭成的?這是她的初戀。才20出頭的她,熟讀鴛鴦蝴蝶夢的舊式小說,寫盡塵世間男女情事,實際上作者自己,還啥都沒有經曆過。長大過程中,她被母親看做累贅,被父親看作叛徒;被保姆看作失敗的事業。長這麽大,何曾有一個人停下來細細看看她。哪怕啥都不做,隻是全心注視她,張愛玲的這顆心,該會多雀躍! 何況從天上掉下個風度翩翩文采斐然的成熟男人,那麽專心地注視她讚美她,花時間陪伴她。張愛玲的心,能不淪陷嗎? 她執意嫁給胡的理由是: 他懂我. 是呀,人生難得一知己。隻是聰慧如你, 你懂他嗎?愛情是雙向的呀,姑娘。 愛玲去了美國後,遇到賴雅,一個大她30歲貧病交加的不知名作家。張愛玲嫁了,因為”從來沒有一個人這麽了解我“, 還有,賴雅無比癡愛她。 張女士,你兜了一圈,兩次嫁人的理由卻都如此相似!女人啊,除了被愛,你還在乎啥呢?
“半生緣”裏,顧曼貞最後說:“世鈞,我們回不去了”
愛玲,這是你旁觀的理智。你明白當初在雲端裏飄的幸福,永遠過去了。在地上的日子才是真實。隻是人心底總是貪戀溫暖,即使是往事隨風,也有便利的自我慰藉的價值。愛玲,你懂,但是你也過不去這個坎。像在“小團圓”的結尾裏:“這時候也都不想起之雍的名字,隻認識那感覺,五中如沸,混身火燒火辣燙傷了一樣,潮水一樣的淹上來,總要淹個兩三次才退。就是做的夢,也是這樣的:當時的彩色片還很壞,俗艷得像著色的風景明信片,青山上紅棕色的小木屋,映著碧藍的天,陽光下滿地樹影搖晃著,有好幾個小孩在鬆林中出沒,都是她的。之雍出現了,微笑著把她往木屋裏拉。非常可笑,她忽然羞澀起來,兩人的手臂拉成一條直線,就在這時候醒了。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來快樂了很久很久。” 愛玲呀,縱使萬般才華修飾,其實你內心裏是個多麽渴望被愛的小女生!而凡人如你我,難道不是經常貪戀過往的溫柔,不想承認白月光已成米飯粒,朱砂痣已成蚊子血?此時如有一分清醒,請對自己說十遍:“我們回不去了。”
“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似乎是很平淡繞口的一句話。年輕時無感,人到中年了才讀懂其深意。翻譯成白話就是說:“我知道自己是有不好的討人嫌的地方,這是因為我經過了這些這些;你明白了,就該從心裏疼我呀”。這是在祈求完全的接納。美麗的東西誰不愛呢? 難得的是愛不美的地方。張愛玲對自己的長相是不滿意的,因為她一直有個風華絕代的母親比著。戀人誇她的眼睛,她自嘲是三角眼。她自知自己與人相處有點僵,總覺得自己不討喜。舉個小例子,姑姑告訴她,從小帶她的保姆要走了,約時間與她告辭。敏感如她,嗅出對方該有物質上的期待,所以買了兩袋油乎乎的糖果。當保姆快速收起並無笑臉時,張大小姐馬上想到她送錯了:人家更期待錢呢。一時沒意思起來。對自己的不自信,讓她是這麽渴望被懂得被無條件接納。這樣的要求,其實變成了她與親人相處的盲點。她看路人看得透,看親人,卻未必如此。她看她母親,永遠是個小女生在看媽媽:羨慕她的風采,鬱鬱於得不到她的愛。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是可以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父母。張愛玲,你有過從一個成年女人的角度看你的母親嗎?你有沒有看到她自小父母雙亡後的無助和漂泊各地的焦慮呢?你的母親會不會說:“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
浙江大學的校訓是“求是創新”。 求是要放在創新之前。因為人的懶惰人的貪戀人的軟弱,求是不那麽容易。即使求到了真實,活出來,更不容易。可是隻有活出來的真實,才會帶來真正的自由。張愛玲呀,你很早到了半山腰,你的通透來自於你的高度。這高度,已經是超越了很多人的,隻是,以你的才華,你是可以走更遠的。求真的人不喜歡假如,不過愛你如此,我還是會想,假如你運氣好一點,像“歡樂頌”裏的安迪遇到老譚被嗬護珍惜,你能否可以借一點點力,飛到峰頂看風景呢?凡人如你我,浪跡紅塵,追尋且追尋,切記變化總是真。有懷舊麽?有後悔麽?就對自己說:“我們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