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做為重要的生活七件事之一,人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漸漸地,茶水的衝泡被賦予了更多的精神內涵和社會功能, 因此便形成了茶藝。
在中國,能夠流傳至今並為人們廣泛沿用的非功夫茶莫屬。工夫茶采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隻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茶壺的好壞標準有四字訣:“小、淺、齊、老。” 其中,“小”就是需要“工夫”去衝泡,而不是用大茶壺“偷懶”;“淺”能釀味,能留香,不蓄水,這樣茶葉才不易變澀;”齊“就是壺嘴、壺口、壺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三山齊”;”老“則是看茶壺是否是古董,是否出自名家之手。茶壺(潮州人稱“衝罐”)是陶製的,以紫砂為最優。
泡製功夫茶,首先需要溫杯,溫熱的茶杯有助於茶湯撒發出茶葉的清香。然後以茶壺的容量為準,放入七成茶葉,用二沸水衝泡。何為二沸水?《茶說》曰:“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為一沸。銚緣湧如連珠,是為二沸。騰波鼓浪,是為三沸。一沸太稚,謂之嬰兒沸;三沸太老,謂之百壽湯;若水麵浮珠,聲若鬆濤,是為二沸,正好之候也” 也就是在水大開之前的時候,水還沒有被“煮老”。將沸水環壺口,沿壺邊(切忌直衝壺心)高高的衝入茶壺,高衝使開水有力地衝擊茶葉,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揮發,由茶精迅速揮發,單寧則來不及溶解,所以茶葉才不會有澀滯。然後刮去浮沫,蓋好壺蓋,再以滾水淋於壺上,使茶壺加溫並衝去外麵的浮沫。斟茶時要把茶湯依次輪轉灑入茶杯,如此反複二、三次把各個茶杯漸漸斟滿,叫做“關公巡城”,這樣能使各杯裏的茶湯湯色均勻,並取公平之意。壺中茶水少許時,則住各杯點斟茶水,謂之“韓信點兵”。
品茶,要先聞香味,然後看茶湯的顏色,最後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剛好分為三口品完。功夫茶的最高境界是“物我兩忘,天人合一”,讓茶葉以最美好的狀態呈現在人們麵前,即最高境界之“和”。進而引申到人們的行為規範當中,使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相互扶持,共同發展。
提到茶藝,就不能不說日本茶道。日本茶道起源於十六世紀末,以“和、敬、清、寂”, “茶禪一味”將茶藝賦予更高的神聖感與儀式感。
茶道有繁瑣的規程: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幹淨,主持人的動作要規範,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
茶道品茶很講究場所,一般均在茶室中進行。接待賓客時,待客人入座後,由主持儀式的茶師按規定動作點炭火、煮開水、衝茶或抹茶,然後依次獻給賓客。客人按規定須恭敬地雙手接茶,先致謝,爾後三轉茶碗,輕品、慢飲、奉還。飲茶完畢,按照習慣,客人要對各種茶具進行鑒賞,讚美一番。最後,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別,主人熱情相送。;“和敬”是日本茶道追求的最高境界。
體驗和欣賞日本茶道,已經不能把茶藝和解渴聯係起來。因為茶湯的苦澀隻能使人輕啜一滴”茶汁“,並佐以極甜的甜點(稱之為“和果子”),才能中和其中的苦澀。日本茶道更像是一種社交儀式,人們身在其中學習和體驗社交禮儀和待人處事的行為規範:和與敬。
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