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由北大校長念錯字想起的.......!

(2018-05-20 06:03:43) 下一個

由北大校長念錯字想起的.......!


轟動一時的北大校長念錯"鴻鵠"二字的醜聞給了人們很多的思考,   事實上念錯字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北大校長林建華在道歉信中說是"受文革影響的"?   道歉信中還說,  一九七七年恢複舊式高考製度的首年他去參加高考了,   後被北大錄取,  說明數理化考得很好,  這裏這麽就不講受文革影響了呢?!  偏偏念錯"鴻鵠"二字是受影響的,  事後當中學教員大學教授前後四十多年這"鴻鵠"二字的發音沒有學好要讓文革為他背黑鍋?  短短一篇道歉信前後矛盾滿紙謊言!

 道歉信中還說, "我生活在內蒙古的一個小農場,隻有幾十戶人家。"假如讓社會倒退二十年回到一九四九年前,  沒有社會主義更沒有文革,  北大校長林建華還能考上北大嗎? 如果他的父母是這個小農場的場主可以還有可能,   如果不是呢?    根據一九六O年統計局的累計數字,全國在這種舊式高考製度下招收的大學生,90%是生活在大中城市家庭,而其出身是屬於封建官僚、資本家、地主家庭的子女,竟占到近80%。這就是說, 占中國人口九成以上的基層百姓,即廣大工人、農民以及其他低下階層家庭的子弟,則很少有人能登堂入室而為大學生者。主要原因是占中國人口九成以上的基層百姓的子女幾乎都沒有讀過小學初中和高中,  因而都沒法參加高考去上大學。

那麽經曆了二十多年的社會主義公有製尤其是文革後,  新中國全國性地開展成人的掃盲運動,   中央號召地方各級政府建立小學中校免費招收所有適齡兒童上學讀書,  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那時代農村人民公社城市各區縣都全民支持開辦學校,  所有兒童都能上學讀書。因新中國在長時間戰爭後剛剛建立一窮二白,  一切都是貪窮落後的,  但沒有貪富差距,  每個適齡兒童都能上學讀書。 試想如果沒有這種社會製度的存在和保障,  一個"生活在內蒙古的一個小農場"的奴隸的兒子能上學讀書?  還能考上北大?  七七屆考上大學的工人農民的子女們不都是如此相同的經曆嗎?  工人農民的子女們還有理由抹黑攻擊新中國和文革嗎?  假如是出身在舊時代富人家庭的子女例外。

其實當年恢複舊式高考製度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照顧讓出身在舊時代富人家庭的子女應該去上大學,  這與全麵平反右派為同一目的,  走資派們想建立並拉起一幫堅決擁護和支持所謂的"改革開放”實則是複辟資本主義的鐵扞隊伍。恢複舊式高考,還有人忽悠說:“是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其實恢複高考的同時,也是廢除了另一項入學製度,那就是推薦製度。這表明,即便是不恢複高考,大學校園裏學生也仍然是滿滿,其讀書聲照樣是朗朗,而且絕不會培養出如今這麽多的右派甚至是右稚,   又或是如北大校長式的讀白字校長。所以,一定要說改變什麽的話,即通過推薦而不是高考,也同樣應該是“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的製度,   而這幾代人就是工人農民們的子女,   還不止幾代人又或是更長久了。

另外,新中國當時還有一個更實際的問題。教育是為了滿足經濟建設的需要,可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這樣的舊式招生下近十年培養的約1百多萬的大學生,卻很少有人能到經濟建設最需要的第一線上去。即便是有去的, 也都很快的因各種理由而返回了城市。而與此形成了鮮明對比的是,當時全國縣以下的初高中畢業生,每年卻都有數百萬的“回鄉知識青年(農村戶口)”成為農村經濟建設的骨幹量。但他們都沒有機會去上大學。

正是由於以上原因,毛澤東對這一時期的國家高等教育十分的不滿,而這也是他發動文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1966年作為文化大革命開端的一項重大決策就是要廢除高考製度。

這種舊式的高考製度,看似公平,參加高考得高分者上大學。但在那時,人們有沒有想一想,    考生的各種情況不同,  即有在農村與城市的區別、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的區別這一大的客觀條件還存在有根本差別的背景下,或者說是在教育資源還非常不平 衡的情況下,這中學高考製度的所謂“公平”是及其有限度的。且別說是當時,就以如今來論:差別更大,   富人的子女一對一補課教育不擔心生活來源,  城市的孩子可參加補習班,    而農村的考生不管是教育資源還是生活困難都不能以城市比,  更不可與富人家孩子比,   如若想靠分數考進北京、上海的大學,即便是有政策的傾斜(如錄取名額的分配等),他們也仍然是難以企望的。而這也就不難解釋新中國之初的那十年為什麽是鮮有基層或工農兵子弟進入大學的另一個原因了。而且大學生學成之後都不願去基層及經濟建設第一線等艱苦的地方,  不符合國家培養學生所期望的目的,  必須實現教育民主化,   非改變舊式高考製度不可。

文革取消高考後,根據毛主席: “大學還是要辦……要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的指示,國家開始以推薦的方式,直接從社會底層即從社會生產勞動的第一線推薦優秀青年入學,這 就是所謂的“工農兵大學生”或“工農兵學員”。整個文革期間共培養了80多萬工農兵大學生,這些學員後來也都成為了領導中國經濟建設的骨幹。據09年的一 份調查統計,當時省部級以上的領導幹部中,有近一半的人,其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一學曆都是“工農兵大學生”。而如今中共領導最高層的7名常委中,就有三名曾 是“工農兵大學生,這其中就包括總書記習近平(另兩位是王岐山、張德江)。

文革期間全國的“老三屆”畢業生大約是1億,據此有人 說:廢除高考是毀了一代人。這顯然是以這1億人都能進入大學為假想的一種忽悠說法。而事實上,當時全國大學的實際錄取能力每年不超過20萬,因此,即便是不廢除高考,那十年的總計錄取也不過就是2百多萬人。而且,這1億的畢業生中,屬於縣以下的農村畢業生約占8成,即是有8千多萬,那麽再聯係到前麵說的文 革前高考錄取學員的構成情況還可以推知,這基層的8千萬中,有可能進入大學的不會超過2萬,即隻可能是占這2百萬錄取生的10%。

2百萬——2萬——“毀了一代人”,這顯然是改革”精英”們太能煽乎了!

恢複高考的頭兩年入學考生總計是60多萬,雖然沒有查到相關的統計,但仍然可以確定,這60多萬的入學新生中,有90%都是應該是教育資源相對優越,基礎知識學 的比較紮實,即是屬於大中城市的“老三屆”、“新三屆”以及各類中專畢業生。而占同類畢業生總數的8成,即是屬於縣以下級別的農村入考生,也仍然會是極少極少之人數。

關於恢複高考,還有人忽悠說:“是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其實恢複高考的同時,也是廢除了另一項入學製度,那就是推薦製度。這表明,即便是不恢複高考,大學校園裏學生也仍然是滿滿,其讀書聲照樣是朗朗,而且絕不會培養出如今這麽多的右派甚至是右稚,   又或是如北大校長式的讀白字校長。所以,一定要說改變什麽的話,即通過推薦而不是高考,也同樣應該是“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的製度,   而這幾代人就是工人農民們的子女。

推薦入學,即當時招的“工農兵大學生”一直被抹黑為是靠關係,靠走後門入的。以至使許多人都回避或忌諱談自己“工農兵大學生”的經曆。其實就像高考也有 高考的問題一樣,這種推薦入學由於開展的時間短,製度還不夠完善,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通過簡單醜化昨天來讚美今天,這則是今天的右 稚"精英"們常用抹黑手法。且依實而論,當時希望入學的肯定是多多,而被推薦的必定是少少,是故因沒被推薦而嫉妒、懷疑以至醜化、抹黑的肯定也是多多。而若單從這 個角度看,這高考製度的所謂“公平”竟可以讓人不被錄取也沒有了脾氣,則的確是優於推薦製度。

總之,廢除高考是毛澤東從人民當家作主,即是從培養無產階級革 命事業接班人的戰略高度上來思考並謀劃的。而具體地說,毛主席這樣做,就是要在教育領域裏實行民主化,即是從根本製度上廢除舊的封建權貴式或西方資本式的教育路線。 當然,被毛主席廢除的這一路線,後來是翻案了。而目前一些高校提倡的即效仿西方的所謂“精英教育”,更可謂是這一翻案動作的極致寫照。

中國自一九七七年恢複舊式高考製度己經四十年了,  經過四十年的實踐檢驗那個舊式高考製度的真麵目己經完全地顯現了出來,  以私有製度的角度來看沿用了幾千年的就是這個樣子,  但從新中國曾經有過的二十八年公有製的角度看,  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化大學教育應該沒有高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3)
評論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財智學中有一則財富定律:對白手起家的人來說,如果第一個百萬花費了10年時間,那麽從100萬到1000萬,隻需5年,再從1000萬到1億,隻需要3年就足夠了。開頭幾年是最艱苦的日子,接下來會越來越容易。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一個國家白手起家,第一個5000億(1978年5689.8億)花費了30年時間,那麽從5000億到5萬億(10倍),隻需15年,再從5萬億到50萬億(10倍),隻需要9年就夠了。也即如果毛澤東更長壽些,中國應在2000年左右達到50萬億元(且無物價上漲水份)。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新中國當時還有一個更實際的問題。教育是為了滿足經濟建設的需要,可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這樣的舊式招生下近十年培養的約1百多萬的大學生,卻很少有人能到經濟建設最需要的第一線上去。即便是有去的, 也都很快的因各種理由而返回了城市。而與此形成了鮮明對比的是,當時全國縣以下的初高中畢業生,每年卻都有數百萬的“回鄉知識青年(農村戶口)”成為農村經濟建設的骨幹量。但他們都沒有機會去上大學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根據一九六O年統計局的累計數字,全國在這種舊式高考製度下招收的大學生,90%是生活在大中城市家庭,而其出身是屬於封建官僚、資本家、地主家庭的子女,竟占到近80%。這就是說, 占中國人口九成以上的基層百姓,即廣大工人、農民以及其他低下階層家庭的子弟,則很少有人能登堂入室而為大學生者。主要原因是占中國人口九成以上的基層百姓的子女幾乎都沒有讀過小學初中和高中, 因而都沒法參加高考去上大學。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整個文革期間共培養了80多萬工農兵大學生,這些學員後來也都成為了領導中國經濟建設的骨幹。據09年的一 份調查統計,當時省部級以上的領導幹部中,有近一半的人,其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一學曆都是“工農兵大學生”。而如今中共領導最高層的7名常委中,就有三名曾 是“工農兵大學生,這其中就包括總書記習近平(另兩位是王岐山、張德江)。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恢複高考的同時,培養出如今這麽多的右派甚至是右稚, 中國培養好的人才都為自己掙錢服務外國了。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其實恢複高考的同時,也是廢除了另一項入學製度,那就是推薦製度。這表明,即便是不恢複高考,大學校園裏學生也仍然是滿滿,其讀書聲照樣是朗朗,而且絕不會培養出如今這麽多的右派甚至是右稚, 又或是如北大校長式的讀白字校長。更不可能中國培養好的人才都為自己掙錢服務外國了。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這種推薦入學由於開展的時間短,製度還不夠完善,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也是不可避免的。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廢除高考是毛澤東從人民當家作主,即是從培養無產階級革 命事業接班人的戰略高度上來思考並謀劃的。而具體地說,毛主席這樣做,就是要在教育領域裏實行民主化,即是從根本製度上廢除舊的封建權貴式或西方資本式的教育路線。
lovNordstrom 回複 悄悄話 你這個其實沒什麽好爭論的,階級不同。你希望以出身不好壓製別人上大學的機會,你好拿走上大學的機會。說明以你本來的資質,是無法跟人競爭的。
lovNordstrom 回複 悄悄話 幸好1978年恢複高考,所有人得以公平競爭。
lovNordstrom 回複 悄悄話 你不該跟1949年前比,你知道那時候在打仗,二戰內戰。你如果跟解放後文革前比,就知道差距了。解放後中國派出了很多留學生去蘇聯,很多人拿了博士副博士回來。文革中上大學的這些人,怕是連基本的俄語英語都不太會,其實不要說拿蘇聯博士,很多文革中上大學的,連普通高中生的數學物理基礎都達不到。
yuentin 回複 悄悄話 尊翁認為折騰可以造就大治,那就隔幾年再來一就大亂好了。老百姓同意嗎?應該說社會風氣的敗壞,自"四清"開始就正氣不彰了。
haiwaiyouzi 回複 悄悄話 支持樓主的評述!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位名校的大校長把自己念錯字怪罪為文革的原因,實在是荒謬 !! 77和78級的高考生中絕大部分都是文革期間的高中生,而這些人中很多已成為中國科技力量的大梁人物。文革的教育為後期的改革開放墊定了盤石般的基礎 !任何別有用心的人不管地位有多高妄想抹煞文革的教育成果隻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曆史將會給文革的教育貢獻作出公證的評價!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文革”中大專院校共招收了七屆工農兵學員,約有2300萬人;全國各地大中型廠礦創辦的七?二一工人大學和各縣創辦的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共招收的學員也不下2000萬人。前者畢業後70%回其原來所在的廠礦、市縣、部隊從事專業技術工作,30%由國家分配到中央和地方教科文衛事業單位和黨政群團機關從事相應的專業技術工作。後者畢業後大都回原廠礦、公社、大隊從事相應的專業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他們曆經30多年的風風雨雨,大都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任勞任怨,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一些人通過妖魔化紅衛兵達到了抹黑文革的目的,通過妖魔化的“大鍋飯”達到了否定社會主義的目的,通過妖魔化 計劃經濟達到了搞亂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的目的。通過妖魔化毛澤東,以達到否定共產黨的目的。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文 革”中的高教改革既是社會主義文明發展到一定高度的產物,也是社會主義文明進一步發展的推動器。相對於其他的社會形式而言,她具有不可逆性。即社會主義在 一定條件下可以采取推薦製度,其他社會形式絕對不可以采取推薦製度。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當年在工農兵中推薦優秀青年上大學,按現在人的眼光,根本沒法搞。一者招生的數量少,二者曆屆初高中畢業的人數多,如果都為“自我”去擠這座獨木橋,無疑會擠壞身子,打破腦売,踩死人命。可“文革”中從1970年開始推薦了七屆工農兵學員,除張鐵生交過一張白卷之外,沒有發生過一起糾紛事件。這不能說不是一個奇跡,奇就奇在當時的風清氣正上。

隻有在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洗禮,社會主義製度不斷完善,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極大提高,各級幹部為人民服務和接受人民群眾有效監督的社會環境中,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如果黨風不正,社會風氣很壞,選人標準就會被扭曲,選人程序就會被搞亂,有權、有 錢、有勢的人就會利用職權、金錢、美色拉關係、找門路、做交易,甚至動用警察和黑社會,將自己的子女、親屬、關係戶塞進各類院校,工農子弟眼睜睜地被忽 悠、被冒名、被警閉、被殺害。精英們會站出來證明弱勢群體的子弟“底子差”和愛仇富,不能為突出他們而剝奪官二代、富二代的“人權”,對那些想吃天鵝肉的 “無賴”,隻能用刀子捅他八刀,這樣才能加快發展;賤民不服就用天價維穩,警察﹑保安不夠用武警,武警不夠用軍隊,還怕翻天不成?結果是越維越糟,世道人 心陷入一片混亂……這是任何政權、任何社會都不敢輕易嚐試的。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有人說造成現在這一“畢業等於失業”的問題是擴招後大學生過多造成的。舊中國的大學何其少,每個省一兩所,邊遠省份還是空白,且普通大學隻有幾百名乃至百十名在校生,清華大學1947年在校生也不過2000人,除去留學美國,也是畢業等於失業!關鍵的問題還是要有健全的工農業生產體係結構和城鄉社會結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改革開放後己若打掉工農兵上管改這一體係,農村各級各類機構和單位的專業技術崗位便首先不複存在,城市專業技術崗位體係也會隨之七零八落,剩下一點雜碎連七大姑八大姨都照顧不過 來,加之國內高端企業都被外資壟斷,諸多專業技術崗位還輪不到咱中國人。如此這般,大學生、研究生畢業不甘於失業,或不甘於與民工搶活幹,就隻好送錢去國 外“留學”打洋工,或像舊時科舉考試那樣,再過考公務員的獨木橋,甚至像八旗子弟那樣到隊伍上去吃糧當兵!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劃時代的工農兵上管改,猶如“文革”星空上的一顆劃過的流星,僅實行了七年就開始墜落……在中國的紅色土地上,她的意義和作用如同巴黎公社一樣,雖敗猶榮、猶著。她是工農兵占領上層建築領域的一次成功的嚐試,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大壯舉,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裏程碑。她之所以空前絕後,是因為她的存活必須具備兩條極為苛刻的社會條件。

一 條是完善的社會主義製度。其精髓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製和按勞分配基礎上的人民當家做主和為人民服務,按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 化需要發展社會生產,舉辦各項社會公益事業。這是其本質性的一麵;

另一麵是因其脫胎於舊中國剝削階級的社會基礎和政權體製,或多或少地帶有一些舊的痕跡, 如家族資本經營、單幹耕作、鄉政村治、家長製作風等。怎樣使新的經濟基礎和政權組織形成更好地適應人民國家的本質性要求,革命的共產黨人一直在進行探索, 經過一波三折,直到1965年 才基本定型。如“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農業生產組織體製;以全民所有製為主體,以集體所有製為補充的工礦商貿企業生產經營體製;取消按資分配,實行按勞 分配;取消軍銜製,實行官兵平等;反對性別歧視,實行男女平權……但在人民當家作主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觀念和實際行動上還沒有完全解決,如幹部決定一切還 是人民群眾決定一切?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在城市還是放在農村?高等教育、文學藝術是為少數精英服務還是為人民大眾服務?還需要一場靈魂深處的革命和組織 機製的完善。

三年文革的疾風暴雨對人們的靈魂是一次極大的洗禮,最明顯的變化是人民群眾提升了主人翁的意識,愛評議國家大事;人民群眾不僅能進 “三 結合”的領導班子管理國家事務,還能寫大字報監督幹部;幹部從眼光向上的決策和向下的發號施令變成了“事事看群眾臉色”。

茲後七年的繼續革命,在批判資產 階級法權的同時,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幹部進五七幹校學習鍛煉、城市醫護人員下鄉巡回醫療、文藝工作者爭創歌頌工農兵的 文藝節目等為人民服務的製度和機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直接為工農兵服務、為工農業生產服務的組織機構體係,形成了與工農業生產第一線的生產勞動崗位相適應 的科技文化和業務管理的崗位體係。

就 農村而言,直接為農民服務的除有縣、區、社衛生院醫生、中小學公辦教師、文化館(站)的文藝工作者及竹木家具廠、供銷社、食品站的人員崗位外,還有公社、 大隊的民辦教師、赤腳醫生、代銷員、文藝宣傳隊員崗位;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的有縣、區、社農場、林場、養殖場、知青點、建築公司、運輸隊、搬運站、農科 所、林科所、畜牧獸醫站、農業技術推廣站、植保站、排灌站、農田水利建設規劃設計的專業技術崗位,以及大隊、生產隊植保員、農機員、電工崗位;直接為農業 機械化服務的有縣、區、社農機廠、農機修配站、生資門市部的技術崗位;直接為提升農業生產管理水平服務的有縣、區、社各類機構的業務幹部崗位及大隊生產隊 長、會計和小隊財經隊員、會計、倉庫保管員、記工員崗位等。

就 城市而言,直接為工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有各大中小企業內設的科研院所、設計院室、技術處室、生產處室、供銷處室、財務處室及工宣教機構的專業技術崗位;有國 家和地方設立的各類科研設計院所、交通流通部門、質檢標準化機構的專業技術崗位。直接為市民和城鄉人民群眾服務的有防疫站、醫院、療養院、商店、糧店、銀 行、學校、文藝團體、文化場館、電台、電視台、報刊雜誌社、出版社、公益福利機構、公交水電燃料公司等專業技術崗位。直接為維護人民利益服務的有公、檢、 法、公安、警備部隊的專業技術崗位。直接為提升工業生產和城鄉管理水平服務的有各級各類企事業單位和黨政群團機構的專業領導崗位等。

完 備的社會主義國民經濟體係和工農業生產體係及分布其間的專用技術崗位體係,既是推薦工農兵上大學的源頭活水,也是工農兵學員畢業對口分配工作的廣闊天地。
零不是數 回複 悄悄話 工農兵大學生裏有高中畢業的老三屆,也有頂多高小文化的,三年學製,學工的從初等代數學起,大家一起上,又沒有給水平高的同學開選修課,再加上學工學農,搞政治,其畢業時的平均水平實在不敢恭維。
也有個別好的,78年直接考研。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每年7月24日和8月24日放暑假,有的留校攻讀,有的回家自習和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春節放10天寒假,過完年就返校上課。學習方式除課前預習、課中聽講、課後討論和 練習外,還結合本院工廠、農場﹑實驗室的生產和實驗進行對照學習,到廠校、社校掛鉤的廠礦和社隊聆聽專場講座和參加“三結合”攻關試驗。這樣設置的好處是 既能鞏固學員所學的理論知識,也能增強其實際操作能力,使其除具備一般大學生的專業知識之外,還能勞動、會測算、製圖、測量、開拖拉機、裝收音機等,更重 要的是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從農業生產第一線入學的同學大都當過 中小學民辦教師。當年大專院校均實行供給製度,工礦和部隊學員帶薪學習,其他同學按每人每月13.5元的夥食標準發一大張進餐券,另發5元錢零用。此外還可以憑學生證免費看病,到學院澡堂洗澡。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在1966年--1967年大學沒有招生後的1968年7月21日,中央向全國發出了高教改革的重要指示:“大學還是要辦的,這裏主要說的是理工科大學還要辦,但學製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要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和農民中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後,又回到生產實踐中去。”

“七·一二”工人大學、共產主義勞動大學,以及經過改進後 的各類社會主義新型大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一批批來自農村、廠礦、部隊的工農兵學員,肩負黨和人民的希望,從祖國的四麵八方,匯集 到繼續革命的新戰場,上大學,管大學, 改造大學。
零不是數 回複 悄悄話 令堂令尊一定是“工農兵大學生”。 看你說話的口氣,你自己不是。
“那時大多數的工農兵學員是公平公正地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才被送去上大學,”? 人民群眾是誰?如何評定什麽是公平? 你大概根本沒有經曆過,道聽途說也不能隻信一家之言。
天下本來就沒有公平,對你公平,對他人就不公平。“出身不好”能當工農兵大學生嗎?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工農兵學員中有的來自農村, 有的來自工廠, 還有一些來自解放軍, 他們穿著軍裝有四個口袋的, 有二個口袋的, 來自工廠的和四個口袋的軍人享受原單位的工資待遇, 農村來的和解放軍戰士學校發生活費, 吃和住宿都是免費的. 年齡大一些己結婚有的己有孩子, 大部分年輕的都是末婚的.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改革開放複辟舊教育製度的考試後的幾年裏, 上大學的待遇延續了文革中工農兵上大學的待遇! 那批人上大學不用家裏化錢, 畢業後包分配工作! 學到的知識是免費的, 在大學裏吃住都是免費的, 包分配工作後拿著工資積累了工作經驗是自己的! 長本事了羽翅硬了滿世界去闖自己的幸福生活了! 然而又滿世界地吹自己有多能耐, 共產黨又有多壞! 有意思嗎?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那時大多數的工農兵學員是公平公正地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才被送去上大學, 而且大部分學成後都回到原單位工作的! 因為是初次嚐試當然一定會有不完善不全麵的地方需要改正和完善! 從結果看克服了在今天上大學中的許多弊端! 底層的百姓子弟同樣有機會被送去上大學, 不用擔心沒有錢上不起大學, 畢業了每個大學都能有工作都能學以致用..........!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文革》中工農兵上大學是在文革中教育改革的一大創舉並取得了成功, 前後七年時間到改革開放後被迫取消. 隨後幾十年的控訴讓人們知道的隻是負麵! 幾十年的控訴讓人們知道的最多的是"開後門”, 當今中國的”習大大"當時的父輩己下放接受勞動再教育了, 己不在位無權了, 他被"迫害"十五歲逃出北京求助親戚無門之下去上山下鄉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麵壁思過一年多下決心為了自己也為當地的村民好好幹! 再有了當地的村幹部和村民把他送去北京大學深造的!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讀錯了“鴻鵠”的發音是受"文革"影響的? 一個63歲的北大校長說出如此之理由簡直謊謬之極! 什麽醜事壞事都是"精英"小醜們犯下的, 而又都往"文革"身上裝。請問一個63歲的人能記得小學裏學了多少字? 中學裏學了多少字? 中學以後就不能再學一些不懂的字了嗎? 這幫臭不要臉的改革"精英”們除了學會了謊言就再沒有別的什麽了。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那個字即使是文革前的高中課本裏也沒有。"那麽不會讀這二個字為什麽還要怪文革? 讓"文革"來背黑鍋?
零不是數 回複 悄悄話 “文革期間全國的“老三屆”畢業生大約是1億,據此有人 說:廢除高考是毀了一代人。這顯然是以這1億人都能進入大學為假想的一種忽悠說法。而事實上,當時全國大學的實際錄取能力每年不超過20萬,因此,即便是不廢除高考,那十年的總計錄取也不過就是2百多萬人。”
除了大學,中專,技校也沒了。除了能考上的,還有其他努力學習備考的人呢?大家都不讀書了,難道沒有毀掉一代人?
老三屆就有一億?你確定自己不是忽悠,是不會算數?
零不是數 回複 悄悄話 你有證據證明是秘書寫的嗎?即使是,你有證據他事先沒讀過一遍? 我一直會寫這兩個字,但一直都不知道正確的發音(以為念“藳”)。因為不知道自己會讀錯,所以也不會去查字典。
他是讀錯了,但道歉信所寫未必不是實情。
那個字即使是文革前的高中課本裏也沒有。他又不是學文的。
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四種寫法比懂化學沒用得多。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林建華道歉信說 " 很抱歉,在校慶大會的致辭中讀錯了“鴻鵠”的發音。說實話,我還真的不熟悉這個詞的發音,這次應當是學會了,但成本的確是太高了一些。"就是秘書寫好了, 開會前看一篇的功夫都沒有? 發現"不熟悉這個詞的發音"不可查一下字典? 身邊沒有字典不可以問一下秘書? 讀錯字上至總統下至平民多了去了, 為什麽把自己造成的一個小錯誤都要讓"文革"來背黑鍋?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對於讀錯字的事情來說,做為北大校長的確不應該.這件事情也許給許多人敲了警鍾,那就是對演講的稿件一定要事先去讀,對叫不準的字一定要查字典.平安是福.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經曆了二十多年的社會主義公有製尤其是文革後, 新中國全國性地開展成人的掃盲運動, 中央號召地方各級政府建立小學中校免費招收所有適齡兒童上學讀書, 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那時代農村人民公社城市各區縣都全民支持開辦學校, 所有兒童都能上學讀書。因新中國在長時間戰爭後剛剛建立一窮二白, 一切都是貪窮落後的, 但沒有貪富差距, 每個適齡兒童都能上學讀書。 試想如果沒有這種社會製度的存在和保障, 一個"生活在內蒙古的一個小農場"的奴隸的兒子能上學讀書? 還能考上北大? 七七屆考上大學的工人農民的子女們不都是如此相同的經曆嗎? 工人農民的子女們還有理由抹黑攻擊新中國和文革嗎?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道歉信中還說, "我生活在內蒙古的一個小農場,隻有幾十戶人家。"假如讓社會倒退二十多年回到一九四九年前, 沒有社會主義更沒有文革, 北大校長林建華還能考上北大嗎? 如果他的父母是這個小農場的場主可以還有可能, 如果不是呢? 根據一九六O年統計局的累計數字,全國在這種舊式高考製度下招收的大學生,90%是生活在大中城市家庭,而其出身是屬於封建官僚、資本家、地主家庭的子女,竟占到近80%。這就是說, 占中國人口九成以上的基層百姓,即廣大工人、農民以及其他低下階層家庭的子弟,則很少有人能登堂入室而為大學生者。主要原因是占中國人口九成以上的基層百姓的子女幾乎都沒有讀過小學初中和高中, 因而都沒法參加高考去上大學。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念錯字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北大校長林建華在道歉信中說是"受文革影響的"? 道歉信中還說, 一九七七年恢複舊式高考製度的首年他去參加高考了, 後被北大錄取, 說明數理化考得很好, 這裏這麽就不講受文革影響了呢?! 偏偏念錯"鴻鵠"二字是受影響的, 事後當中學教員大學教授前後四十多年這"鴻鵠"二字的發音沒有學好要讓文革為他背黑鍋? 短短一篇道歉信前後矛盾滿紙謊言!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能夠讓我們走向未來的,是堅定的信心、直麵現實的勇氣和直麵未來的行動。”且不說這種觀點對錯, 但改為“謊言與忽悠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人們邁向未來的腳步。能夠讓人們走向未來的,是堅定的誠信、實事求是的勇氣和認真勇以認錯改錯的行動。”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剛出了一本書《校長觀念-大學的改革與未來》,其中還提到了當時的情況:"又要去忽悠和欺騙年輕一代了!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文革"影響了“鴻鵠”的發音???"77級的高考語文考試作文占了80分,詞句和語法隻有20分,否則我可能就考不上北大了。"如何又是考上北大的"文革"沒有影響了? 從當中學老師到大學教授前後有四十多年沒能學好“鴻鵠”的發音? 又要怪罪於"文革"?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林建華 " 很抱歉,在校慶大會的致辭中讀錯了“鴻鵠”的發音。說實話,我還真的不熟悉這個詞的發音,這次應當是學會了,但成本的確是太高了一些。"就是秘書寫好了, 開會前看一篇的功夫都沒有? 發現"不熟悉這個詞的發音"不可查一下字曲? 身邊沒有字曲不可以問一下秘書? 讀錯字上至總統下至平民多了去了, 為什麽把自己造成的一個小錯誤都要讓"文革"來背黑鍋?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北大校長 林建華的道歉信

  親愛的同學們,

  很抱歉,在校慶大會的致辭中讀錯了“鴻鵠”的發音。說實話,我還真的不熟悉這個詞的發音,這次應當是學會了,但成本的確是太高了一些。

  我想,我的這個錯誤會使很多同學和朋友失望,覺得作為一個北大校長,不應該文字功底這樣差。說實話,我的文字功底的確不好,這次出錯是把這個問題暴露了出來。

  上中小學時,正趕上文革,教育幾乎停滯了。開始的幾年沒有課本,後來有了課本,也非常簡單。我接受的基礎教育既不完整、也不係統。我生活在內蒙古的一個小農場,隻有幾十戶人家。現在人們很難想像當時的閉塞狀態,農場離縣城幾十公裏,距離雖不能算遠,但乘馬車要一整天時間。當時不但沒有現在發達的互聯網,連像樣的書都很難找到。最近,我剛出了一本書《校長觀念-大學的改革與未來》,其中還提到了當時的情況:

  “文化大革命開始時,我小學五年級,幾年都沒有課本,老師隻是讓我們背語錄和老三篇。十幾歲時是求知欲最強的時候,沒有其他的書,反複讀毛選和當時一本幹部培訓用的蘇聯社會主義教程。我的中國近現代史知識,最初都是通過讀毛選和後麵的注釋得到的。《矛盾論》和《實踐論》當時都讀過,中學政治課又學了一遍。一分為二、對立統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等,這些概念都滾瓜爛熟,也深深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的思想觀念。”

  我很幸運,77級的高考語文考試作文占了80分,詞句和語法隻有20分,否則我可能就考不上北大了。我隻是在考試前的幾天,讀了一本語法方麵的書,剛剛知道什麽是主語和謂語。語法概念不清,上大學之後學英語也多費了很大的勁。

  我寫這封信,告訴大家這些,並不是想為自己的無知或失誤辯護,隻是想讓你們知道真實的我。你們的校長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也有缺點和不足,也會犯錯誤。另外,我還想告訴大家,我所有重要講話,也包括上麵提到的那本書,都是自己寫的,其中的內容和思想都是我希望大家了解的。

  我是會努力的,但我還是很難保證今後不會出現類似的錯誤,因為文字上的修煉並非一日之功。像我這個年紀的人,恐怕也很難短時間內,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進步了。

  真正讓我感到失望和內疚的,是我的這個錯誤所引起的關注,使人們忽視了我希望通過致詞讓大家理解的思想:“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能夠讓我們走向未來的,是堅定的信心、直麵現實的勇氣和直麵未來的行動。”

  再次致以歉意!

  熱愛你們的校長,

林建華
零不是數 回複 悄悄話 當了幾十年教員就一定會念那兩個字嗎?
其實沒有文革,很多人也不會念。
haohao88 回複 悄悄話 我覺得大家更糾結的是他作為北大校長辦校的理念,對“質疑”的否定,反映出他是一個不合格的校長。
A_bobcat 回複 悄悄話 讀錯一個字社會上就那麽多不滿的聲音?網上查了一下,林建華-無機固體化學和材料化學博士, 不是語言學博士。再說,博士出論文的時候,不知得先檢查多少遍,才寄出去。觀點和分析結論正確重要,還是完美主義重要。校長的講稿多是秘書起草的,美國總統也是如此。特朗普剛才發推特祝賀妻子出院卻拚錯了名字, 讓他因這事辭職,就太大笑話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三人行,必有我師。是謙虛到了隻有別人有一點可取,便可尊其為師。現在是一字之差,就有被萬人打到的感覺。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北京大學"文革"時有17個係,64個專業,4200名學生。他有2100名教師,與文革前數量相等。另一方麵,以前學生錄取數量是11000名。據固體物理學家 Raphael Tsu說,到1974年,在校學生有望達到10000名。 Tsu還說教師數量與文革前保持一致。文革期間,老師們忙於重新整理、寫作新的課本,設計新的課程和做研究。北京大學革命委員會的副主席周培源,等同與校長,是一個物理學家,他還是中國科技協會的代主席。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美國科學家聯盟代表團就北大的修改過的錄取政策與課程變化做了廣泛的交流。文化大革命期間,學生不是在大學接受訓練。當學生被錄取,他們隻接受一年新生的學習。到目前這些學生是在他們的第三年。學生不再從高中錄取,而是必須在公社、工廠或者軍隊裏工作至少兩至三年。他們是從同齡人裏,按照智力,政治意識和健康的身體挑選出來的,但最終決定權在大學。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當被問及這些學生與老的選拔方式選出來的學生相比如何的時候,FAS被告知,他們還沒有足夠的機會評價新的係統,因為還沒有一個班畢業。文化大革命期間,班級暫停了,所以他們目前剛剛錄取了他們的第三班學生。課程從文革前的5、6年被縮短到了目前的3年,(除了理論物理要4年),而獲得相當於本科的學位。在大學裏有小型的工廠,其中的一個製造示波器,學生在這些工廠裏要花很多時間。在北京大學的初級物理實驗室,Goldberger看到了可以與美國相媲美的設備。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高能理論學家楊振寧(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今年夏天再次回到中國參觀。他去年曾成為多年來第一個參觀中國的物理學家。(Physics Today, 1971年11月,61頁)他與北大物理係一組40到50人的學生聊天,他發現這些學生非常敬業,工作努力而且有高度的積極性。對比於他以前住在中國的時候知道的一般學生,他發現這些學生非常善於表達,他把這歸功於目前鼓勵人講話的態度。“學生們非常關心他們自己對社會的貢獻,和中國整體的進步。他們把他們自己的學習當作是他們可以為社會做貢獻的方法。楊和一個25歲的大一學生進行了交談,這個學生以前是在工廠做了7年技工。當被問及他是怎樣來大學的時候,他說每個適齡的人都有機會來。他們有討論組來決定他們中的哪一個人會被推薦上大學。然後大學會出人篩選候選人。這個以前工廠的工人覺得盡管他已經忘記很多東西了,他7年的工作給了他其他高中畢業生沒有的經曆。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所有的新生要經過一個為期4個月的補課來彌補他們已經忘掉的知識,為將來的課程提供一個均一的水平。去年理論物理和低溫物理沒有接受新生,但是今年接受了。這種情況為什麽發生並不清楚。“很明顯,設立這些專業並分配學生到這些專業裏去,中國正在使科學訓練,比之餘通常情況,比如美國,更加專業化”。他覺得中國已經選擇了這樣一條路,因為他急需各種應用物理專業的人才,而且中國覺得這種方式可以快速的訓練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