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腸是北京小吃的一種。先如今的灌腸與腸半點關係都沒有
老北京的灌腸以長安街聚仙居的為最好。明劉若愚《明宮史》中就有所記載。灌腸的色澤粉紅,鮮潤可口,鹹辣酥香,別有風味。清光緒福興居的灌腸很有名氣,人稱普掌櫃的為“灌腸普”,傳說其製作的灌腸為西太後所喜。各大廟會所賣灌腸是用澱粉加紅曲所製。據說最初的灌腸是用豬小腸灌綠豆粉芡和紅曲,蒸熟後,外皮白色,腸心粉紅。後來由於豬小腸與澱粉不相合,就用澱粉搓成腸子形,上鍋蒸,但保持了灌腸的名稱。再後也不用綠豆粉了,顏色也不象以前的好看。 著名的隆福寺東口有一家專營京味小吃——“灌腸”的2001年,已有50多年的曆史了。北京人愛吃這裏的灌腸,主要是這個小店,一直執著追求京味灌腸的傳統風味和恢複京味新品種。2001年,這裏重新裝修,擴大了店堂,2.50元一盤的京味灌腸,頗受歡迎。
它的出身可謂曆史悠遠,早在明萬曆年間的《酌中誌》和清乾隆年間的《都門竹技詞》中均記有“爆肚油肝香灌腸”和“灌腸紅粉一時煎,辣蒜鹹汁說美鮮”等詩句。
原來的豐年小店,就在隆福寺街專營北京風味灌腸。它從原料、烹製和小作料等,一直追求它的傳統口味。主料是選用性味甘、平的甘薯澱粉,經蒸熟晾涼,切菱形薄片,平鍋煎焦。吃灌腸澆的蒜汁,一直沿用傳統的石臼搗製蒜泥,將外焦裏嫩的灌腸,澆上鹹味蒜汁,別有風味,一些老北京讚揚說:這才是地道的京味灌腸。小店還增添了京味的“門釘肉餅”也很受歡迎。另外,這裏零售生灌腸,吃時切成小片,用油煎焦,澆點鹹蒜汁即可。
借別人的圖看看它長啥樣兒
出國後時常懷念北京灌腸,經過多次失敗才發現自己做北京灌腸,很簡單,重要是要找對了原料-地瓜澱粉,不是地瓜粉,也不是別的澱粉,一定要地瓜澱粉。
做法:1. 先將澱粉打碎,不要有顆粒,
2. 澱粉:水 = 1:1 體積比
3. 將水燒開倒入澱粉中,快速用筷子攪拌成團,手抹些油,把澱粉團整捏成常的桶
形,墊上蠟紙蒸20分鍾,涼後入冰箱至少4小時,隔夜更好,
4. 切成片,切麵最好不齊,放風口幹幹更好(我一般等不及)
5. 平鍋燒熱,倒入油開煎,
6. 蒜泥最好是搗時加鹽的,兌了涼開水,(放了雞精會提鮮)為沾汁
我女兒評價:隆福寺的第一,你就數第二了。
下圖這個就好用
因我這次沒做,先借個圖給大家看看灌腸像貌
以後我做時再補上。
好想念兒時的北京,現在已經變味兒了。。。
灌腸是北京小吃的一種,其實說白了跟腸一點關係都沒有,就是蒸熟的澱粉坨,切片油煎至外焦裏嫩沾鹽蒜汁,別有一番味道,我先借個圖讓你看看啥樣,以後我做了再補上,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