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政策極其惡毒!其目的就是滅絕漢族!
年輕人應珍惜生子,古代九成九窮人無後代,富不過三代窮沒有三代
少子化已經是個很嚴重的問題了,今天的中國年輕人不願意談戀愛不願意結婚不願意生孩子,很多人甚至說我自己一個人,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這樣的日子不是過得很悠閑嗎?為什麽要背負重重的壓力?談戀愛是要花錢的,結婚是要給彩禮的,生孩子養育更是一個無底洞。正是現代社會給了年輕人重重壓力,所以年輕人們才越來越要用躺平去對抗,以至於我們進入到了少子化的時代。
可是仔細想一想,大家有沒有感覺到讓我們生孩子讓我們留有後代這是現代社會給予現代文明人一個巨大的饋贈,古代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和有權利實現後代的繁衍的。我們經常說一句話叫富不過三代,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什麽意思呢?就是辛苦創業的第一代甭管有多麽強大的能力,甭管占據了什麽樣的高位,甭管你積累了多麽驚人的財富,但是恐怕過不了幾代你的那些兒孫就會把家敗光。
李鴻章當年富甲天下,所謂宰相合肥天下瘦,為官幾十年積累了巨大的財富,可是你能想到嗎?也就是幾代而已,李鴻章的孫子重孫子都要流落到上海街頭要飯了,其實這倒是一個正常現象,一個家族能夠有榮耀的第一代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後來的幾代絕對就是一蟹不如一蟹。紅樓夢的故事、大觀園的衰敗,其實幾乎在我國每一個名門望族之中都有體現,但是這講的是富人,那麽窮人呢?是不是窮也不過三代?窮三代窮四代就可以翻身農奴把歌唱變成富人呢?這是萬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大部分的人也是窮不過三代,隻不過是你根本繁衍不到第三代。
在古代如果窮的話,你連生兒育女和延續基因的可能性都沒有,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我國曆史源遠流長,所謂上下五千年,比別的國家曆史長的多得多,所以我們也有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料可以佐證。我們今天14億中國人中每一個人往上倒騰你都能找到祖宗,而且我敢保證每一個人的祖宗當年都是達官顯貴,為什麽?沒有錢的人在古代真的他就生存都生存不下去,更不要提延續基因了,讓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夠結婚,能夠正常生活,能夠生兒育女,這真是現代文明社會才有的。
其實隻要看看過往那些年曆朝曆代的人口就知道了,我國人口真正大爆發也就是滿清時期,從康熙時期的1億多人到宣統時期的4億多人,這是中華大地上第一次有超過4億的人口,為什麽我們會有這麽多人口?有人說主要還是因為現代科學技術的傳播以及番薯等高產農作物的引入,再加上清代康雍乾這100多年相對來講沒有什麽戰亂,大量的荒地被開墾出來,所以導致我們人口激增。
可是清代此前的曆代王朝,我國人口很難過一億,有的時候人口也就幾千萬,但是這幾千萬人中留下來的恐怕都是父母輩祖父輩有點錢的家族。我們就舉一個例子明代,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身世非常悲慘,當年餓得吃不飽飯他去當了和尚,去當了流浪兒,從軍打出了一片天地。朱元璋身邊的家人幾乎都死絕了,所以朱元璋對自己的兒子特別好,大兒子封為太子,其他的所有兒子都封為王。明代初年的藩王那絕對是實打實的當權派,人家不但是有爵位,朝廷給予大量的俸祿,而且開衙建府他們還有自己的親兵衛隊,老朱對自己的兒子真是好,而且老朱為了讓朱家萬萬年傳承下去,還特別給每個兒子都指定了超過20個字的字輩,老朱真的希望朱家能夠迅速的開枝散葉,因為在他這一代實在是太苦了。
明代也就200多年時間,從朱元璋老哥一個人繁衍到明代末年,有多少人呢?朱氏皇親貴族有超過100萬人,這就200多年,老朱當年心想我都是皇帝了,那我本人我的兒子我的孫子一定得得到最好的待遇。而且咱們國家這麽大,有幾千萬老百姓供養,我們朱家一家困難嗎?當年當然不困難了,可是到了明末,國家滿目瘡痍之時,還要供養上百萬的朱氏宗親這就困難了,以至於當年有的縣給中央打報告說,我們這個縣財政全拿出來都不夠給我們縣域內的皇室宗親發俸祿的。
可是整個明代人口和宋代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朱氏這一門就有上百萬人,可想而知其他的皇親貴戚,他們在和平年代能繁衍出多少人呢?繼而普通老百姓他根本可能就活不下去,尤其是我們經常說中國古代雖然也是一夫一妻製,但是有錢的人有權的人,往往可以大量的霸占女性,三妻四妾那是家常便飯。反過來講,我們男女是平衡的,普通男性根本就娶不起老婆,以至於在我國古代還有租妻的製度。
說實話你到了荒年賣兒賣女把老婆賣掉這我們都能理解,你把老婆賣給別人了換點銀元你就不娶老婆,可是在中國古代還有租妻這種行為大家知道嗎?什麽意思呢?就是一戶人家實在太窮了,把老婆租給另外一個窮人,當然能租妻的人估計也家裏沒啥錢,你的老婆跟那個男的過了一年,給人家生了個大胖小子之後孩子留在人家,老婆拿回來。租約結束就靠租妻這點錢,小夫妻回來還能過幾年好日子,所以大家看到沒有,底層男性為了繁衍後代延續基因娶不起老婆,租個老婆生個孩子都行。
包括我國東北地區還有所謂的拉幫套,大家知道什麽叫拉幫套嗎?就是一對小夫妻可能男的沒有什麽勞動能力,賺不到什麽錢,怎麽辦呢?老婆出去再找一個男的來,仨人一塊過生活,這個就叫拉幫套。甚至在我國很多偏遠山區還有這樣的情況,就是兄弟四個合娶一個老婆,生下來的第二代說實話連哪個是自己的親生爸爸都不知道,當然他們也分辨不出來,是的,我國古代窮人的日子過得就是這樣的慘。
而且有學者也做過調研,西北山區有一個鬆源鎮,這個地方地形相對比較封閉,屬於河穀盆地,受外界影響較小,鬆原鎮有一個大戶姓魏,魏氏宗譜最早編修於明代正德8年也就是1513年,其後曆次增修到民國6年,也就是1917年一共進行了5次增修,從1650年到1917年,魏氏家族逐漸擴張,該家族的每20年新生男子數從初期的16人逐漸增加到100人左右。1770年以後,每20年新生男子數穩定在80到100人,魏氏家族在當地繁衍幾百年,所以它留下來的宗譜很值得我們細細研究。
鬆源魏氏在經曆第一代繁衍之後淘汰了43.8%的支脈,也就是說,有超過4成的支脈絕嗣,到了第二代淘汰了62.13%的支脈,第三代淘汰了71.6%,可見三代之內鬆源魏氏的大多數支脈的香火已斷,支脈被淘汰的速度非常快。在鬆源魏氏能夠繁衍5代的支脈,大多數就已經成為魏氏家族中人丁興旺的大支了,而直到觀測的最後時間1917年,初期的169個支脈中有86.39已經先後絕嗣,也就是說短短經曆了200多年的繁衍競爭,整個鬆源魏氏家族隻有13%的人能有自己的嫡係後人,剩下的8成多根本在並不漫長的歲月之中都已經絕嗣了,為什麽?其實還不是因為沒有錢過於窮,200多年就能使8成以上的人絕嗣。
我國文明史有接近5000年,所以我們剛才說今天14億中國人的每一個人你往上倒騰祖宗絕對都是達官顯貴,那即便不是皇家不是親王也至少是個文臣武將公爵侯爵。反過來講咱們這個生存競爭還真是非常非常的殘酷,這就是古代詩人所說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在古代哪怕你生活在所謂的文景之治、漢唐盛世,窮人恐怕也很難活下來,窮人的壽命恐怕也非常短,窮人想延續自己的基因留有後代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富都不過能傳三代,窮那真是傳到第三代都很難,所以我說咱們得感謝現代這樣一個文明社會,人人平等,每個人的收入雖然咱們跟富人之間有很大差距,但並沒有誇張到古代那個狀態。更為關鍵的是,隻要我們想隻要我們努力,年輕人是談得起戀愛結得起婚也生得起孩子的,像古代那樣每隔20年就會有3成4成的人絕嗣,這種情況不應當在現代文明社會出現。
但是反過來講,確實有的國家比如說咱們的鄰邦日本,年輕人由於長時間的壓力已經養成了這種不婚的狀態,據不完全資料統計,今天50歲以上的日本人中有四分之一是真的從來沒有結過婚的,那麽他們這些人當然就會絕嗣。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會這個情況會進一步的惡化呢?從大的方麵講,我們真是不想看到,有的國家有的民族因為陷入到少子化的陷阱之中最終亡國了。而從個人角度講,我覺得作為現代人,我們得珍視我們能夠生活在現代,因為畢竟在古代9成9的窮人都是沒法延續自己的基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