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事件持續發酵,特別是在媽媽之間,各個恨得是牙癢癢。甚至有人開始高呼“疫苗有問題!不能給孩子接種疫苗!被狗咬了算什麽,沒在怕的。以前沒疫苗的時候日子不照過嘛。”等疫苗無用論。
伴隨著這波危險言論,一篇名為《疫苗之殤》的舊文也火了……這篇文章針對所有正常打疫苗的情況,采用個例和患者的淒慘照片,通篇渲染一種“打疫苗非死即殘”的氛圍,再一次引起一些圍觀群眾表示“拒絕打一切疫苗”了。
連帶著,兩年前批評指正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紛紛被挖墳,然後被“釘死在曆史的恥辱柱上”,比如某知名博主,昨天就“在曆史的恥辱柱上”發了一篇文章,以說明情況——
同樣因此被挖墳的還有知名打假博主方舟子——
事實上,兩年過去了,“疫苗之殤”這篇文章沒有變,它帶來的錯誤認知也沒有變化……
不良反應是什麽?
文章在開頭的摘要中提到了一個數據,即“百萬分之一的不良反應”,對受害家庭而言是“百分之百的災難”——
這段話看上去十分的有道理,但是卻在故意模糊“不良反應”的前提下,進行了概念的偷換。
事實上那“百萬分之一”幾率出現的“不良反應”,絕大多數是類似“注射處(針孔)紅腫”、“短時間頭暈”、“發熱”、“疲乏”等一段時間內能自行恢複的不適情況。這樣的情況要說它是“百分之百的災難”未免太誇張了吧?
的確,也有極小概率——比百萬分之一小得多——的情況下,會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這類不良反應一般與疫苗本身的有效成分有關,比如早期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存在的人痘免疫,反而導致接種者感染天花。
也就是說,疫苗造成的不良反應,尤其是極其嚴重的那類,一般與疫苗本身有非常顯而易見的關係。
偶合反應是什麽?
患者發生某種疾病的時候發生與該疾病無關的事件,這叫偶合反應。在一般的疫苗注射問題上,表現出來的就是,生了某種病甚至遭遇某種意外,同時一段時間內注射過疫苗,而事實上兩者毫無關係。
《疫苗之殤》一再被拿出來反芻,是因為疫苗事件中經常出現很多偶合事件,而普通人在疫苗問題上對偶合事件的認知較低,情緒較高。
這點倒不是中國獨有。現在被中國女性瘋狂追捧的HPV疫苗,在國外上市期間就連續遭遇偶合事件。不斷有人表示注射疫苗後出現重大疾病,比如導致殘疾,比如導致神經問題,甚至有打過HPV疫苗的“受害家庭”到媒體上哭訴說,打完疫苗洗澡的時候頭暈,在浴缸裏滑倒導致要坐輪椅……
對於這些問題,實際上國外的相關專家也很苦惱。日本大阪大學的婦科專家甚至在《柳葉刀》上發文怒斥日本政府麵對這種輿論風潮非但不正麵懟,反而又慫又縮,導致日本將會有整整一代女性失去免疫HPV的機會。
另有其他外國專家對疫苗專屬的偶合事件進行過這樣的解釋:“打完疫苗你遇到倒黴的事,你認為是疫苗的錯,打完疫苗你買彩票中了幾千萬,你怎麽不覺得是疫苗給你帶來的呢?”
對於國內的偶合事件,幾年前就有知名科普編輯解釋過:“因為小孩子幾乎都要接種疫苗,中國人對於疫苗又有一定的心理障礙(容易將疾病與之關聯),同時媒體人也更願意去發現它。反過來思考,人總要生各種疾病,中國這麽多人接種疫苗,沒有那麽多偶合事件反而不可想象。如果大家一視同仁去尋找,那麽偶合現象發生在‘吃飯’‘喝水’之類因素的案例將更多,隻是人們一般視這些因素為‘無風險’,不易將之與疾病相聯係而已。”
再也不打疫苗了嗎?
也許有人記得這篇文章兩年前被不少人批評過,一些聰明人已經掐頭去尾的換掉了標題將這篇文章進行再傳播。
這種“機智”的做法,也許並不能帶來什麽“機智”的結果。疫苗不僅保護個體,更重要的作用是群體免疫。你不打我不打,群體免疫效果一旦被破壞,很可能就像潘多拉魔盒被打開一樣,一些本來被關起來壓製住的傳染性疾病將卷土重來。
《疫苗之殤》指出每年有上千例不良反應,同時把大多數是輕度可自行恢複的不良反應替換成“百分百的災難”,但卻絕口不提沒有疫苗是怎樣的災難。
1998年,《柳葉刀》發表過一篇真被釘上曆史恥辱柱的文章——
這篇文章指出,在其采樣的12名兒童胃腸病患者中,9人可診斷為孤獨症,這9人中,8人的家長表示之前打過麻疹、風疹和腮腺炎疫苗。
然後作者研究認為,麻風腮三聯苗導致了自閉症——這是如今歐美“疫苗導致自閉症”的始作俑者。
這項研究在當時的英國引起了重大公共衛生安全恐慌,導致很多兒童根本沒有獲得接種,或者延遲接種,最終這三種傳染性疾病在英國兒童中發病率出現了顯著的上升。
這篇文章後來因為“證據不足”被柳葉刀撤稿,也有許多研究者證明了麻風腮三聯和自閉症沒有關係。然而“疫苗和自閉症”直到今天還被綁定著,而因此患病的人群也沒有後悔藥可以吃。
如今《柳葉刀》網站上還掛著這篇文章,它的臉上還刺著一個紅色大寫的“RETRACTED”。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一看,畢竟是專業論文,這篇文章的“證明過程”比《疫苗之殤》“嚴謹”“嚴密”到不知道哪去了,可最終還是沒經受住質疑和校驗。
當然,《疫苗之殤》被反複提起,最大的問題還在於中國疫苗的屢次出問題,解決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問題,才是止“殤”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