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悅心情

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正文

探春,惜春。

(2017-02-26 23:03:27) 下一個

 

春風吹醒了萬物

一簇簇的嫩綠

探這春日時光

那樣的嬌

又那樣的混沌無涯

呼吸被卸除了一層隔膜

盡情自在,心燃歡雀

花草返春之際

和躍然畫上的大好河山

一起探春,惜春


院本《十二月令圖軸》之三月 踏青 飲酒

    探春又名踏春,也是今日的春遊,這個民間習俗由來已久,早在先秦時已有。《晉書》中記載著,每年春天,古人都要結伴春遊,唐宋已經普及到了宋代更是踏青之風盛行。                                               

                                陳牧《月曼清遊圖》描繪了出遊中的身姿輕盈的女子

 

1. 先秦是一個奔放的年代,就連孔子也很推崇“風乎舞雩,詠而歸”的郊遊生活。相傳先秦的人郊遊以浪漫聞名,春天對於當時的人來說可以算的上是一個解禁的季節,當時國家還為此特意設定了一個春遊節日巳日,對於封建禮教嚴苛的古代來說,唯有春遊期間可以暫時廢除禮教的禁錮,男女之前可以談情說愛,自由交往。《詩經》中記載的大量愛情詩篇都發生在春遊,兩情相悅,私定終生的故事時有發生。比如“出其東門,有女如雲”說的就是鄭國人喜春遊,出了城東門,滿眼都是花枝招展的郊遊女子,正是男子尋找真愛的好時機。


 

2. 一組西漢時期的的敦煌壁畫,更是向我們呈現了古人在清明時節春遊途中“設樂踏舞”、“頂杆娛樂”和“攀樹摘花”的內容,讓人不禁感歎還是古人的春遊豐富。

3. 魏晉時期人們開始把郊遊視為陶冶情操的一種方式,尤其是文人,開始把理想與情懷寄托在郊遊的山水中,遊曆四方,文人們返乎自然,在山河間品茶,飲酒,作詩。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就是在此時誕生的。

在郊遊方麵最講究的要算山水詩人,旅行家謝靈運了,相傳他每次出行時都會頭戴曲柄笠,腳蹬木屐。而這種木屐被當時的人稱之為“謝公屐”,它前後都有齒釘,“上山則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後齒”,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一款登山鞋。

4. 唐代白居易的《春遊》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癡人。可見在隋朝時期,已經形成了全民的郊遊熱。當時的女子春遊時候如果遇到好花就會鋪席藉草,圍坐一圈一起賞花,據說這種賞花方式至今在日本還很流行。

我國迄今存世最古的畫卷《遊春圖》,更是記錄了江南二月桃花爭豔,湖天一色,清江無際,人們徜徉在青山綠水間。唐朝除了郊遊愛吃喝外,仕女,婦女騎馬郊遊也開始盛行。著名的《夫人春遊圖》就記錄了幾個盛裝打扮的婦人騎馬遊春的場景。
 

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穿著華麗的女子騎馬春遊

5. 到了宋元時期,踏青活動大多集中在清明節,人們可以一邊祭祀一邊春遊。張佚名的《春遊晚歸圖》中一個老者策騎緩行,隨行侍從拿著自備的食物等就記錄了當時春遊自晝及幕的習俗,另傳,富家人帶著廚師隨行出遊的也大有人在。宋代春遊內容開始變得多元化,開展一些體育健身,比如蹴鞠也就是現在的踢足球。

                                  古人祭祀的場景

 

                                              《宋太祖蹴鞠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