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魯生:丁紹光的藝術自信
《天堂鳥:丁紹光藝術範式》 胡笳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7年07月
導語:10月28日,《丁紹光藝術範式》新書座談會暨中國文化研究會書畫藝術委員會揭牌儀式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就丁紹光藝術範式進行了精彩討論,本文是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精彩發言:
潘魯生院長出席研討會並發言
丁紹光先生是當代世界上最有影響的華人畫家之一,是二十世紀中國藝術走向世界的優秀代表。他堅定地繼承中國現代裝飾傳統,不斷探索中華民族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形成了鮮明的藝術風格,並在國際藝術交流中產生了廣泛深刻的影響和共鳴。我們這代人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臨摹敦煌壁畫、摹仿丁紹光先生的線描,前者集中國傳統民間繪畫之大成,後者是繼承傳統而創新的現代藝術之代表。評論家關於丁紹光先生屬未來主義哲學畫派的評價不無道理。我認為丁紹光先生開創了繼承“裝飾藝術”而創建的“新意象畫派”,是二十世紀的中國藝術大家。丁紹光先生的藝術創作體現了在寬廣博大的中華傳統基礎之上,以開放的視野和蓬勃的藝術生命力交流融會,從而實現傳承出新的過程,也是優秀傳統文化堅守與創新的代表。
潘魯生院長與丁紹光先生合影
丁紹光先生是新中國一代裝飾藝術大家的堅定傳承者。他受到中華文化精神的陶冶,深刻把握傳統藝術精神,繼承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學風和藝術精神。丁先生曾談到學生時代學習裝飾藝術基礎課裏的圖案訓練的重要性,談到張光宇先生“突破文人畫傳統的觀念,提倡研究古代雕塑、壁畫、青銅器、陶瓷器、木刻版年畫等的裝飾構圖、造型方法和表現技巧”的“大美術”觀對自己的教益,還有張仃先生倡導“民族、民間”,兼容並蓄、博采眾長的“大設計”理念的影響,以及龐薰琹先生深入生活本體、表現西南少數民族生活的創作,這些優秀的傳統、創造性的理念,在丁紹光先生身上得到了有力的傳承和發展。回想近兩年,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先後舉辦了紀念張光宇先生的“動畫片《大鬧天宮》文獻展”、“紀念張仃先生誕辰100周年學術研討會”,還有現在正在展出的“花開敦煌—常沙娜藝術研究與應用高校巡展”,回顧老一輩工藝美術教育開拓者的藝術成就、藝術思想和教育理念,在深入研討的同時,也讓師生們再一次感受他們的藝術風範,進一步理解和體會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前輩開創的具有民族風格、民族精神、民族氣派的藝術發展之路。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是一片藝術的沃土,是一支永續的教育文脈,能夠帶給藝術學子深厚的滋養,形成一種精神的紐帶。正如丁紹光先生在1979年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創作大型壁畫《美麗、神奇、富饒的西雙版納》,同年出版《丁紹光西雙版納白描寫生集》,更在海外數十年文化藝術的交流碰撞中堅守中華本元,使自己的裝飾風格在繼承中走向成熟,以鮮明的藝術語言和文化精神贏得了國際對中國現當代藝術新的認同和讚譽。這不僅是一位藝術家的卓越成就,也是中國現代裝飾風格開拓者們文化情懷、藝術理想、美學追求的發展,是一代人、一種堅守、一種藝術創造力的實現,就像一條磅礴奔流的大河,充盈的是內在的不懈動力。
丁紹光正在創作
丁紹光先生是一直倡導傳承與創新的藝術探索者。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受西方文化藝術影響,藝術創作和藝術理論存在不同程度的迷茫甚至“失語”;加之社會發展、生活變遷、語境變化,關於傳統藝術如何發展也存在一定的焦慮。丁紹光先生《海與風的對話》等一係列作品來自民間生活、運用傳統線條、蘊含了民族文化的詩情,是一股新風,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民族民間藝術的魅力。丁紹光先生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豐富燦爛,藝術道路十分寬廣,每種藝術皆可由人創新,走出一條新路”,提出“中國的彩陶、青銅器、玉雕、漆畫、木版畫、剪紙、皮影等不同的藝術造型,其中可啟發多樣靈感,以達到深一層的造詣,而不應隻局限於傳文人畫一條路”,並以自己的創作實踐開拓了一條傳承出新之路。所以,傳統不是束縛,異域的文化藝術也不隻是衝擊,重要的是以開放的視野作深度的把握,取用傳承、兼收並蓄,融入自己的情感、智慧和創造力。丁紹光先生一直鑽研民間藝術,探索重彩畫法創新,重視對線造型的發掘和表現,也不斷吸收不同文明、藝術的營養,形成了自己的藝術個性和藝術精神。藝術創作是鮮活的,是一種生命般的存在,墨守陳規或模仿複製都是淺層次的,“外師造化,中得心緣”,隻有深入到生活之中,尋得精神價值,才能獲得真感動,融入自己的生命力和創造力,藝術才會在一代一代藝術家中傳承,不斷有精彩的創新。丁紹光先生曾說:“藝術家有著一條民族文化之根,這條根將終生連著你,永遠抹不去的感情”。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藝術之路走得更遠更紮實。
《海與風的對話》 丁紹光
丁紹光先生是一位讓中國藝術走出去的文化使者。對於二十世紀中國美術來說,既有對舶來觀念和風格的接受與吸收,也有對本土傳統的尋根和發現,丁紹光先生則是讓中國藝術走出去的一位重要使者。丁紹光先生的作品《人權之光》、《母性》、《宗教與和平》、《美麗的夢》由聯合國向全球發行,不僅意味著“一切優秀的藝術,表現真、善、美,表現那些共同相通的美好事物的藝術,最終一定會被更多的人所理解”,也體現出藝術語言、風格的獨特感染力,反映了內在的文化精神以及中華傳統精髓所激發的共鳴和認同。丁紹光先生認為:“民族的精華才是世界的”,這是全球化語境中文化的自信,更是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以開放包容的胸懷麵對世界,擔承中國藝術家對全世界、全人類文化責任的體現。丁紹光先生作為推動中國藝術走出去的文化使者,在藝術創作中探索中華文化自信的實踐之道,帶給我們許多啟示。
潘魯生:丁紹光的藝術自信
《天堂鳥:丁紹光藝術範式》 胡笳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7年07月
導語:10月28日,《丁紹光藝術範式》新書座談會暨中國文化研究會書畫藝術委員會揭牌儀式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就丁紹光藝術範式進行了精彩討論,本文是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精彩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