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48)
2020 (65)
2021 (33)
【七絕】又題路邊紅鬆果:
五月高原繞彩環
青橙紫綠盡斑斕
悠然一處桃紅果
疑是離枝長落山
注:(據百度)
(據維基)
中國的古籍中荔枝最初作“離枝”,《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隱夫薁棣,答遝離支。”李善注引晉灼曰:“離支,大如雞子,皮麄,剝去皮,肌如雞子中黃,味甘多酢少。”《扶南記》記:“荔枝之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劙其枝”,故名離枝。一般相信荔枝是源自中國南部的野生森林。《西京雜記》所載,公元前2世紀漢朝劉邦稱帝時,南海尉趙佗以荔枝進奉。公元1世紀的《異物誌》、3世紀的《廣誌》中,荔枝都是作為嶺南物產登錄。東漢楊孚《異物誌》:
荔支為異:多汁,味甘絕口,又小酸,所以成其味。可飽食,不可使厭。生時大如雞子,其膚光澤。皮中食,乾則焦小,則肌核不如生時奇。四月始熟也
公元3世紀時張勃著的《吳錄》有 "蒼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種之" 的記載。蒼梧便在今日的廣西境內。現在廣東、廣西及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可以找到野生的荔枝樹。
晉郭義恭《廣誌》:
荔枝樹,高五六尺,大如桂樹。綠葉蓬蓬,冬夏榮茂。青花朱實,大如雞子。核黃黑似熟蓮子。實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醋者。
由此可見,荔枝在中國南部的栽種和生產已有二千年的歷史。《華陽國誌》等史籍就記載宜賓一帶早在秦漢時就盛產荔枝,《新唐書·地理誌》也載宜賓土貢有荔枝煎。蔡襄的《荔枝譜》是中國最早的荔枝專著。據元代《王禎農書》記載,中國的荔枝在元代已經遠銷西夏,新羅,日本,琉球,大食等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