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嘯

以史為鑒、通達古今、活個明白
正文

國共三十年(6)---平叛--內鬥--刺殺頻發----刺廖案---蔣介石崛起

(2017-08-10 01:39:27) 下一個
廣州平叛
 
拿下梅州,汕頭之後,蔣介石帶的校軍何許崇智的粵軍在這一帶休整,編製上也做了調整,將兩個教導團合編為黨軍第一旅,何應欽旅長,新成立教導三團,錢大鈞任團長
 
四月初參加東征的楊希閔等滇軍,和桂軍劉震寰等部都陸續撤回廣州,發動反叛,到五月下旬反叛行動已經全麵展開街上的軍閥軍隊你來我往,抓人殺人,有的手裏舉著牌子拿獲共產黨員就地正法”。你要注意的是,牌子上寫的是共產黨員而不是國民黨員
 
這就是當時的社會情形.在這種局勢下,國民革命政府機關都退到黃埔島,依靠黃埔留校軍人保護
 
當四月下旬,,劉撤軍回廣州叛相已明的時候,蔣階石,廖仲愷,加侖就去了汕頭找許崇智商量對策當時來講許崇智的態度很關建.許在軍中資格老,手上兵力多.爭取他的支持很重要當時會上發生爭論,蔣一開始提出自己的意見.考慮到北有陳炯明殘部南有楊,劉叛軍,劉的後還有滇軍唐繼堯,借道廣西,進入粵境為後盾蔣提出先不急於回廣州.可先留在江東發展,待時機成熟時再回廣東.但加侖將軍不同意此論,認為廣州不可丟
一是稅收比江東大的多,有了錢才可以發展自己的軍隊,
二是廣州是聯接外界的窗口.
三是,對校軍戰鬥力有信心.
後來的會義連開三次,將介石大部分時間時在沉默思考,會義基本是以加侖的意見為主,進軍方案也是加侖製定的.你可以看到實際上這的國民黨軍隊相當於共產黨領導的軍隊
 
會議決定動員三萬兵力,分東路,南路,西路回師廣州討叛.蔣介石對兵力分配有異議但是未獲多數散會後當送走了廖仲愷和加侖,蔣又找粵軍總司領許崇智提出多留軍防守江東他隻需帶八千人槍回師就可掃平叛亂.許以會議已經作出決定不宜改變為由加以拒絕
 
這樣蔣就任東路軍總指揮,帶領黨軍何應欽第一旅兩個團,錢大鈞的教導三團,粵軍陳銘樞第一旅,粵軍許濟的第四師,警衛軍一個旅.等共計一萬五千多人,浩浩蕩蕩離開梅,汕地區師廣州.
 
平叛之戰六月九日開始到六月十三日結束,沒碰到甚麽硬戰,.隻有滇軍楊希閔的六個警衛團抵抗了黨軍一天時間,第二天黨軍調整部署再攻楊軍就無力抵抗了.戰線崩潰,後被譚延闓和朱培德部兜住屁股繳了械.
 
海軍站在國民黨一邊,當進攻開始時用艦炮支援第三期入校生軍對廣九線的進攻直接用艦炮炸死滇軍在前線指揮的師長趙成梁.結果廣九線上防守的滇軍立刻也潰不成軍.
 
蔣介石六月十三號,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廣州。
 
國共兩黨一幹政要及其嫡係軍隊進入廣州後,兩黨的政治要人開時籌劃組建政府的事.以前孫中山在時,曾經叫過護法軍政府” “大本營軍政府等都是階段性的政府.已不合時宜.眼下是胡漢民代行大元帥職,就由胡漢民召集一幹政要於六月十四日召開中央政治會議.會議決定成立國民政府.名字看上去正規多了.有了長遠打算.
 
七月一日,會議選出十六人的國府委員,蔣介石未進入國府委員行列,因為從職務上蔣還是 粵軍參謀長在許崇智之下.會議還選出胡漢民,汪兆銘,張人傑,譚延闓,林森,許崇智為常務委員.汪精衛被選為主席.國府委員會下設軍事委員會,共八人,蔣介石為八個委員之一,軍事委員長由汪精衛兼任.
 
從以上的選舉結果看,蔣介石在政治上並未受到重視.還未進入政策決策圈.而這種局麵並沒維持多久,就因為廖仲愷被刺案而打破了這種格局.蔣也就成為政治軍事上妁手可熱的人物.
 
首先看一下蔣這一段的做為.蔣非常懃奮,六月二十三日至七月一日寫成了奠定今後國民黨軍事政策基礎的<軍政意見書>涉及軍費,軍隊編製,軍備設施,軍事教育,及改良士兵的生活等等,內容全麵而詳細,對國民黨的軍隊建設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蔣介石勤思襌慮,積勞成疾,於七月出因鼻出血而暈倒,住院期間仍不忘工作,不斷上書中央政府及總司令許崇智,提出練軍,製軍,及軍費等問提.實在勤奮.住院期間做了手術才治好鼻病.
 
如前麵我們講到的,對聯合共產黨這件事在國民黨內部有很大的意見分歧,國民黨的元老大部分人都是堅決反共的,叫的出名子的就有:居正,林森,謝持,張靜江,戴季陶,鄒魯,吳稚暉,張繼等等,而握有實權的五個人胡漢民,汪精衛,廖仲愷,許崇智,蔣介石當中,胡漢民和許崇智也是反共的.
 
汪精衛,廖仲愷,蔣介石是積極讚成聯共政策的.他們明白國民黨隻有得到蘇俄共產黨的援助才能成功.雖然也許他們也明白將來某一天還是會和共產黨有分爭,但眼前沒有蘇共的幫助就活不下去.人的思想來自環境,物質決定精神.孫中山何嚐不是如此?
這一點我們前麵已經講過了.還有一點我在這要特別指出借以窺視孫中山的內心.孫中山幾次不在廣州大本營時都是指定反共的胡漢民代行大元帥職務.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次北京之行時依然是指定胡漢民代理大元帥職務.而不是讓親共的汪精衛來擔當此任,由此可見孫中山的內心傾向.孫中山聯共實為不得已而為之.
 
 
國民黨內鬥,刺殺盛行,刺蔣案,刺廖案發生。
 
而反共的國民黨人士也並沒有都閑著,文的有西山會議派,武的有一些反共俱樂部
聚攏了一幫痛很共產黨的人,有政客有失意軍人,酒酣耳熱時,咬牙切齒,咒罵不已,必欲除之而後快. 他們籌積資金收買敢死之士,以圖得呈.上了他們黑名單的有蘇聯顧問,還有汪精衛,廖仲愷,蔣介石.
 
蔣介石首先遇刺.關於蔣介石的遇刺,說法上比較混亂,大部分史料是跟據蔣的衛士長密熙的回憶發生過兩次.而且沒有具體時間.隻知到是廖仲愷遇刺之前發生的,大約是八月初.而實際上蔣的妻子陳潔如的回憶錄裏還記載過一次,時間應為廖仲愷遇刺之後,估計可能因為國內作者當時沒機會看到陳潔如的回憶錄,所以隻記了兩次.
 
資料上說,有一天下午衛隊長密熙帶著衛士及兩部汽車去北教場的黃埔軍校入伍生總隊部接蔣去城裏的黃埔軍校辦事處上班.蔣的車插有一麵青天白日小旗.衛士的車沒插旗.當蔣坐進去後不知何故,車發動不起來.司機隻好下車查毛病,蔣不耐煩等,就下來上了衛士的車.隊長密熙帶一個衛士隨蔣,而警衛排長張友文帶六個衛士等車修好後坐車後來.結果當衛士坐的車到了東坡樓附近時,東坡樓附近的駐軍對著汽車猛烈開火射擊.將車打翻,油箱打著火,死了兩個衛士.
 
經查駐軍是粵軍第四軍(就是後來北伐時的鐵軍)兩個連長接上級命令: 看到有插青天白日小旗的汽車過來就打,把車裏的人全部打死,有重賞.後查清是有軍官接受賄賂替別人辦事.事後扣押了一個旅長,兩個連長交軍法處審判.
 
另一次是在蔣介石住家附近,當時他和廖仲愷家住鄰居.在東城門外山腳下.廖建了兩棟小樓,一棟自住,一棟讓給蔣介石夫婦住.事件發生之前,就有衛士報告衛隊長密熙,說近兩天有兩個行跡可疑的人總在附近轉悠,一個穿長衫,一個穿短衫.密熙立刻命令衛隊提高警剔注意這兩個人.果然有一天下班回來,車走到城門附近,就看到這樣兩個人,
 
密熙立刻拔槍準備,並同時回頭報告蔣說:發現兩個形跡可疑之人,我已作警戒準備.密熙說著就搖下了前車窗.當車接近這兩個人時,隻見穿長衫的欲要抬手,密熙不等看清對方是否有槍,伸槍就打.啪啪,兩槍穿長衫者應生倒地,密熙喊司機不要停車,快開.
後麵車上的衛士把穿短衫的摁倒活捉.經審問是前商團團長陳伯廉派來的刺客.
 
陳潔如記錄的說,有一次蔣介石要她陪蔣去開會,午餐過後他們並肩走在財政大樓二樓的走廊上.後麵跟,一群政客,議員,衛士等,突然有一年輕人迎麵走來,雙手捧著一些疊著的報紙,當走到麵前時,青年對蔣說:你霸占我堂兄的軍隊,還把他手下最好的兩個將領槍決,現在就給你這個.說著就從報紙裏抽出一枝手槍就打,蔣的衛士從後麵跳上前去奪槍,槍打歪了,又上來幾名衛士打死了刺客.經查刺客是許崇智的堂弟.
 
陳潔如講的這件事可信度有多大,值得懷疑.其一蔣介石是革命軍人,又一向律己甚嚴,開會帶著老婆似乎不大可能.其二,按陳說的行走順序,衛士走在後麵,她和蔣並排走在前麵,當時的地點有是在二樓走廊.在刺客舉槍的瞬間衛士怎麽可能越過陳潔如和蔣介石撲住刺客的手呢?太不可思意.權且記之.
 
廖仲愷被刺案卻是有具體時間和人物的.1925820日早上九點左右乘車去中央黨部開會,車到門前,車裏的人先後下車.就聽一陣槍聲.何香凝說當時她以為是鞭炮聲,當她轉過臉來就看到廖仲愷已躺在地上了,衛士也在地上躺著,同車的陳秋霖也正在痛苦的慢慢倒下.這時她才意識到是行刺.趕緊上前抱住廖仲愷.在去醫院的路上廖就一經斷氣了.
 
凶手陳順開被打傷並抓獲.
 
得到廖仲愷被刺的消息,蔣介石極度的憤怒和痛苦,以致於臉部肌肉不聽的抖動,身體也在發抖.廖仲愷跟蔣的關係的確不一般.在辦黃埔軍校的事情上廖仲愷就是蔣的靠山,遇到棘手的事都是廖出麵解決.比如辦軍校的命根子,辦校經費.蔣一開始上任就被經費的事難倒了.蘇聯的經費還沒到.沒有錢怎麽辦校?撂挑子跑了.是廖仲愷四處跑著低聲下氣的跟軍閥要錢.使軍校能夠為持開張,又把蔣叫會來當校長.
 
後來雖說是有了蘇聯的經費,但是軍校要擴張,要打仗,要辦的事情不斷增加,經費還是不夠.廖遇刺的頭天晚上就是在為軍校籌措經費.很晚才回到家.另外蔣與同事之間的關係不好,平時少言寡語,不聯絡人,結果在25 年初的軍校國民黨特別黨部改選時,從執委的位置落選.後來還是廖出麵跟大家做工作,才讓蔣擔任了個監察委員.還有正如前麵已講到的,蔣這時住的房子正是廖讓出的自己的房子.他們的關係應該是屬於那種同誌加兄弟的關係.而決不是我們看到的共產黨宣傳的什麽蔣介石派人刺殺了廖仲愷.可見曆史被歪曲的有多曆害.
 
廖案的發生及後來產生的結果使蔣介石在的其人生道路上大大的前進了一步,這是大家始料不及的.蔣介石成了廖案的最大受益者.恐怕蔣本人也沒想到.
 
廖案發生當天國民黨執行委員會,國民政府委員會,軍事委員會召開聯席會議,決定成立廖案特別委員會,徹查廖案.特別委員會由汪精衛,許崇智,蔣介石三人組成.特別委員會被受於政治,軍事,警察全權.825號又成立檢察委員會,由朱培德,陳公博,周恩來吳鐵城等九人組成.負責檢察事宜.
 
調察展開之後很快發現,刺客來自由胡漢民堂弟胡毅生為頭目的反共俱樂部文華堂主使.這樣胡就受到牽連,開始有點失去說話權.再調察下去,粵軍多名將領涉案.
許崇智也脫不了幹係.到這時蔣和汪才看到聯手搞掉著這兩人既可了了廖案平了輿論又可搬掉政治上的拌腳石.為了蔣便宜行事,汪為首的軍是委員會又任命蔣為廣州衛戍司令.
 
825,黨軍和軍校學生隊開是拘捕一幹人犯.當即拘捕林直勉,胡瑞清,及粵軍將領梁鴻楷,楊錦龍,張國楨等人並將這些人所率領的粵軍繳械收編.蔣對許崇智還算客氣,派兵包圍許崇智在粵軍總司令部的家之後,派人給許送去一封信曆數許的罪行,.信的大意是,廖案發生,軍民共憤,而害黨叛國者均為吾兄所部.兄當負知人不明,用人不當之責.又霸占中央銀行,囊括全部稅收不給各軍,再又隻顧自己斂財,幾個月不給士兵發餉,惹起官兵憤怒.最後希望許能自動逃亡躲避風頭.許無奈隻得逃去香港.
 
拘捕胡漢民有一點戲劇性,去執行拘捕任務的是校軍一個軍士和兩個士兵,胡的女兒來應門,胡女問到:你們來幹什麽?軍士答到:我們是來逮捕反革命分子胡漢民的.胡女說:你們等一下,我看他在不在.說罷進內屋告訴了胡漢民,胡漢民從床上下了赤腳從後們跑到汪精為家躲避.要汪保護他.汪一麵招待他一麵悄悄打電話給蔣,蔣即派人來把他帶走,送到黃埔軍校軟禁起來.後給了個出使蘇俄的名義,迫他出洋.
 
而廖案主犯朱卓文,胡毅生則逃去香港.
 
周恩來也差點喪命,廖案發生後他即趕去醫院探視,後又和蔣介石等人商討工作,兩天沒回家.等把全城戒嚴抓捕凶手的工作安排好,要趕去司令部時,沒想到戒嚴提前了兩小時,口令也變了.當周的車到司令部門口時,衛兵喊口令.他們答不對.衛兵立刻開槍,命中司機頭部,司機當場斃命,鮮血濺了周一身,周趕緊爬在下麵,並俟機高聲報出自己的性名,衛兵才停止射擊.
 
就這樣該抓的抓了,該清除的清除了,該解散收編的部隊解散收編了.回眼望去國民黨的領導層上隻剩下汪精衛,譚延開,蔣介石,而位在蔣之上的,政治影響力在蔣之上的隻有汪精衛了.這不諦像是一次政變.而汪,蔣之所以能夠實現這次清洗,依靠的是共產黨的支持.由於共產黨的支持,才有戰鬥力極強的黨軍和校軍,而這隻部隊的戰鬥力來自蘇共的武器支援,來自蘇共的經費支援,來自中共黨員不怕死的精神.經過第一次東征,經過回師廣州驅逐軍閥的戰鬥洗禮,使這支軍隊變成人人敬畏的虎賁之師.
 
再者蔣在政治上占上風.國共合作是孫中山共開倡導的,是政治上的主流. 而胡,許都是反共派.政上不占主導.再有就是輿論,由於暗殺事件與他們有牽聯,所以反共派在輿論上趨下風.
 
事實上蘇聯顧問團在廣州的政治生活裏很有影響.據李宗仁回憶當時廣州的政治人物均以能去包羅廷家裏一坐為榮.
 
經過這次清洗,廣州就成了山河一片紅了.政權基本掌握在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人手裏.國民黨右派逃的逃,下台的下台.
 
廖案的處理從820號發生一直到925號算基本告一段落.這一時期陳炯明的粵軍又在廣州附近的活動加強.廣州國民政府又決定東征平定陳炯明.史稱第二次東征.
與第一次東征不同的是,這一次蔣介石任東征軍總司令,以黃埔軍校生為骨幹的第一軍,及重組後的第四軍為主力.共產黨員周恩來任總政治部主任和第一軍政治部主任
及第一軍第一師黨代表.此時蘇聯軍事顧問已換人.已經不能像加侖將軍那樣對蔣施加很大的影響.
 
第二次東征以會攻惠州為最重要最激烈之戰,連續猛攻兩天,多次組織敢死隊,國民黨員,共產黨員都有參加.共產黨是由蔣先雲負責組織.陳庚,陳明仁都是以連長的職務參加了攻擊惠州的戰鬥到後來炮彈幾為不繼,蔣介石幾乎動搖了攻擊決心好在炮彈及時運到蔣介石,蘇聯顧問羅克覺夫,周恩來等人重新調整了布署.又在大炮支援下開始攻擊,這一次陳明仁連的士兵攻擊得手,登上了城牆.一但有了突破口,後續大隊源源而如入,守城軍不能敵擋出東門而逃
 
實際守城軍的人數並不多,隻有三千人左右..而蔣的攻城人數有七,八千左右.死傷近六百人二次東征的死傷主要發生在此.當時認為這個戰鬥已經是很慘烈的了. 哪知道以後發生的戰鬥要比這次慘烈的多.比起後來的戰鬥這次戰鬥不算什麽.中華民族注定要經過火與血的洗禮,才能浴火重生.才能脫台換骨.當時的軍中畫家梁鼎銘據此於數年後畫了幅<<惠州之戰>>,此畫我在台北蔣中正紀念堂裏見過.總之攻下惠州很有成就感. 要知道,當年孫中山用三萬人圍攻惠州一兩個月也沒打下來
 
隨後發生的戰鬥卻差點讓蔣介石把命丟了.打下惠州順手得了惠陽,蔣的軍隊一路追擊而去.前鋒已達五華,而在華陽集結的林虎部趁機反撲過來.林虎部是粵軍勁旅,且有一萬多人,一下就把在此地布防的譚曙卿第三師給打垮了.蔣得訊後,剛開始不信粵軍後衛部隊有這麽強,親自趕來指揮,結果遇到了大敗潰,指揮頓時不靈,蔣先雲為黨代表的四團也潰退下來.蔣先雲站在路口阻擋潰兵.高喊不許跑,誰跑槍斃誰.結果潰兵把蔣先雲抬起來一塊跑.在此情況下蔣的表現還是挺勇敢的.當負責警衛的陳賡請他撤走時.蔣說:現在不能撤,打到一兵一卒也不能撤.眼看敵軍逼近,陳賡和衛士們又架又背,把蔣帶出去十於裏.坐在田裏歇氣時,蔣突然對身邊的人說:我不走了,我要在此殺身成仁.誓師時我曾訓戒你們,戰死則罷,戰敗則殺身成仁,決不逃跑,回去我無顏見江東父老.說罷拔出隨身短劍,陳賡等人趕緊奪下短劍,並勸導說:你是總指揮,你死了部隊怎麽辦?何況潰敗的又不是咱們黃埔軍.撤出後你還可以領著我們反擊啊.就這樣又說又勸,蔣的情緒穩定一些.蔣說自己走不動了.陳賡等人又背著他走.蔣因此向陳賡許願,:你是我的好學生,我將來一定重用你.
 
蔣後來調來三個師,打垮了林虎部.此役之後粵軍徹底潰散,陳炯明去香港做了寓公.粵軍不複存在.國民政府徹底解決了東江之患,廣東由此統一在國民政府之下.蔣也由於東征的徹底勝利其聲望也如日中天.回想當時如果真的戰敗回來 必然成過街老鼠,破帽遮顏.有可能從此失掉兵權,廣州恨他的人多哩.所以他當時想自殺的心情也是頗真切的.
 
平定東江陳炯明粵軍的勝利使得蔣介石在國民政府內的聲望達到空前的高度,各政府要員均依為幹城.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攜一幹政府要員聯名發賀電給蔣頌揚他的戰功.稱蔣:”成總理未竟之誌,立廣東統一之局,樹國民革命之威聲,凡屬同誌,莫不欽.”有了這樣的戰功,有了這樣的軍中地位,再加上左傾的言論,聯共的主張,及秉孫中山遺誌的宣揚.他無疑就是當時的政治明星
 
蔣被當時的國民黨右派呼為蔣介石就是共產黨可見蔣當時之左傾.回顧一下蔣當年的左傾言論來看他當時的公開的政治麵貌.蔣說:”總理麵諭,鮑羅廷的主張就是我的主張,凡是政治上的事,-----你聽他的主張,要像聽我的主張一樣子才好”.:”一定要照俄國革命的方法去做,才是總理的信徒”.又說:”蘇俄同誌不來指導我們革命的方法,恐怕國民革命軍至今還不能發生”.這句話簡直就和沒有共產就沒有新中國”.有異曲同功之妙了.他還說:”我敢率國民黨內共產與非共產諸同誌集合於國民黨青天白日之旗下,為實行我總理革命主義而死.------ 吾為三民主義而死,亦為共產主義而死.”251225日的演講中又說:”總理深知必能包括共產主義始為真正之三民主義.同時亦必能容納共產黨,始為真正之國民黨.”
 
蔣對帝國主義的態度.以沙基慘案為例.1925623號廣州工,,學各屆約七萬餘人,其中有黃埔軍校生幾百人,舉行紀念五卅慘案大遊行,當遊行隊伍到達西堤沙基西橋口時,遭到珠江對岸沙麵英租界裏步槍和機槍的射擊.遊行的人被打死23人傷170多人,前邊提到的學兵連長曹石泉(現已是學兵營長)就是在這裏被打死的.當蔣接到電話通報沙麵慘案,流著淚對身邊的人說:”帝國主義者,不以華人為生命,屠之如犬豕,國恥至此,我何已為生?”蔣由此終生恨英帝國主義.前麵我們講到蔣因鼻病住院,住院其間仍勤奮工作,寫出軍政意見書.在軍政意見書中就專門提到,要在西南地區發展革命力量,積三年之準備,然後與英國決戰.致於為什麽要在西南發展革命力量則是因為西南地區的帝國主義勢力薄弱,炮艦到不了.他認為中國革命的直接對象是帝國主義,軍閥不過是枝葉問題. 中國革命應該放到世界革命之一的高度來看,而不僅僅把他看成是中國國內的革命.蔣說:帝國主義最凶狠的毒計就是挑撥中國國內的戰爭.又說:最痛恨他買中國人來打中國人.由此可知,帝國主義者實為吾人之死敵,其間絕無妥協調和的餘地.我今天可以說,帝國主義不倒,中國必亡,中國不倒,帝國主義必倒
 
蔣介石非常主意讀書學習,在東征的戰火分飛之中總是手不釋卷.蔣在二次東征打敗林虎軍後,有空讀<<泰戈爾轉>>,這時前麵的戰事還沒停止.東征之後又讀<<社會進化史>>,<<大學>> <<史紀>>等等,蔣是一個勤奮自勉,發奮讀書,而又生活簡約,生活有規律的人.比較注意自己的形像.
 
由於蔣介石左傾的政治麵貌,加上平定陳炯明,平定滇軍叛亂,以及廖案發生後的整肅行動.使得蔣的威望大增,軍中政界不乏崇拜者.蔣在1926 1 1日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順理成章的進入國民黨中央領導層.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裏的常委.中常委共九名他們是:汪兆明,譚延闓,譚平山,蔣中正,林祖涵,胡漢民,陳公博,甘乃光,楊匏安. 毛澤東當時被選為後補中執委委員.蔣在黨中的地位開始超過毛蔣進入核心領導層.形成了黨政汪精衛,軍事蔣介石的領導體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