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與人文素質,書與讀書
文/幸福生
我們這些從小相信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一代,與文人無緣。忙碌的生活,也使我們沒有讀書破萬卷的底氣。
慢慢地有了閑暇,得以思考一些文人的問題,如人文素質。
文人指文藝之人,而人文素質是文化素質,是德行,善良,正義,擔當,陽光和美好的素質。
文人涉獵文化領域,飽讀詩書,而人文素質卻未必了了。
幾年前,詩壇一個喜歡的ID,告別詩壇時留下了幾句話,大意是,原以為寫詩可以修心養性,看來是大錯特錯。有些人越寫越恃才傲物,剛愎自用。
看來舞文弄墨的才,是不會自然而然地轉化成德。
都說,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說的隻是好書。其實,有些書不僅沒有營養,甚至是精神毒藥,精神鴉片,精神病毒。讀書要讀好書,寧缺毋濫。
不要以為讀書,就一定能提高人文素質,古今中外書裏負麵的東西很多,如果要取其糟粕的話,越讀越黑暗。人文素質最差的,往往是滿腹經綸的文人。據說希特勒,墨索裏尼都是響當當的文人。
顧城詩很好,人文素質卻實實在在的低下。就是這樣的爛人,還有人崇拜,甚至紀念他的“殉情”,這些人應屬文人之列,足見這般文人之人文素質了。
這樣的文人,寫出的作品實在是令人擔憂。
文人有文采,但也不乏內心陰暗者,並以其作品傳遞給讀者憂鬱,悲觀,甚至頹廢的負麵情緒,使其低下的人文素質,像病毒一樣傳播。
人文素質是人類共有的素質,即使目不識丁,也有與生俱來的淳樸善良。
書海茫茫,讀書需謹慎。如果有厭世,變態,或者暴力傾向,這樣的書無論如何是不要讀的。有上述的傾向的人,有再多的才華,人文素質也都清零了。
即使是好書,比作精神食糧似乎也是過譽了,大抵是精神營養品而已。人類的精神食糧應該是生活,生活的柴米油鹽,生活的喜怒哀樂,生活的陽光燦爛,生活的悲歡離合。
顧城從小孤僻,最需要的是生活曆練,卻被他父親顧工關在家裏,給一個饑餓的人一味地補充營養品,培養了一個畸形發展的悲劇人物。
人是社會的動物,需要交流,環境造人。與什麽人在一起,決定其人文素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我們出國大多是追尋美好的生活,平和的環境,燦爛的陽光。喜歡並紮根的大多是也同一類人,崇尚科學主義,踏實務實,淡漠功名。是的,我們不是文人,我們隻想做個好人,有點人文素質的好人。
我們的下一代,受良好的教育,雖然文人也不多,但更陽光上進,愛憎分明。人文素質令人欣慰。
其實,我對文人並無偏見,而且對有人文素質的文人敬重有加,不隻是才華,更重要的是人格。做一個有人格的文人,其實是很難的。
寫作是文人的飯碗,文人是沒有寫作自由的,寫作不得不遊離於,人格和為五鬥米折腰之間。
書是文人寫的,不是金科玉律,盡信書不如不讀書。文人亦非聖賢,而人文素質應是每個人心底永恒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