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77)
2022 (73)
2023 (94)
2024 (68)
2025 (3)
聊聊子女教育
文/幸福生
人和人差別很大,但在望子成龍上卻相差無幾,愛孩子是人的天性,也是人類生存發展,最根本的基石吧!
談子女教育,必須確定培養子女的目的,否則隻能是雞同鴨講。
(一)教育的目的
是為子女,還是為自己?或者說,是為孩子幸福,還是為自己的幸福? 這雖不矛盾,但絕不能混為一談。
我們常對孩子說,“都是為了你好”,捫心自問,有沒有一點點的虛榮心呢?
如果你真的是隻為自己,為自己的虛榮,為自己的光宗耀祖,或為自己的生活保障,而無視孩子的感受與幸福的話,我們是道不同,也就不相為謀了。
都是為了孩子!怎樣才是真正為孩子好呢?我想,歸根結底,還是孩子幸福吧。
如何能讓孩子幸福地健康成長,並且得到收益終身的教育,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麵聊聊。
(二)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
童年幸福是一個人記憶最底層的溫暖。太大壓力,將剝奪孩子童年的美好時光。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殊不知,搶跑的時候,孩子已經輸了,輸掉的是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或許,你會說,用童年換後麵大半生的幸福值得。姑且不說值不值,真能換來以後的幸福嗎?
誠然,一切努力都有回報,課外補習對成績,升學,肯定是有幫助的,能讓孩子上個好學校好專業。
好學校好專業,就幸福了嗎?也許會是更緊張的學習,更大的壓力。以後的工作也是同樣的道理,好的工作,往往是競爭激烈的工作,壓力更大的工作。
如果孩子不是那塊料,而通過過分的努力,苦苦地擠進了競爭激烈的圈子,就注定了無盡無休拚命地追趕。在滿足你自己的虛榮心的同時,想沒想過孩子們幸福嗎?
作為父母,孩子累不累,是不是幸福,比孩子的光纖和自己的虛榮,要重要得多。
幸福也許是用七八分的努力,並到達了目標,而不是用十二分的努力,
(三)孩子終究會成為父母的樣子
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孩子不知不覺地,把父母的一言一行,存入記憶的層,並作為將來一切的基礎,如,做人,做事,是非,榮辱。
身心健康是一生幸福的根本,身心健康包羅萬象,如心態,愛心,善良,人品,人格,正義感,責任感,價值觀,家庭觀,幸福觀,等等。這些主要來自父母,既有基因的貢獻,也有毫不在意的父母的影子 -- 言傳身教,且身教勝於言傳。
做自己想成為的樣子,是最完美的言傳身教。無論孩子多小,都會用最純淨的眼睛和耳朵,觀察和聆聽周邊的世界,毫無選擇地吸取,不經意地長成了父母的樣子。
看了電視劇,喬家的兒女,覺得有些費解,父親喬祖望,如此的粗暴與自私,兒女們雖“各人有各人的泥潭”,卻相互扶持,沒有長成喬父的樣子。或許是,喬父的過分自私,早已被孩子們鄙視,精神上已失去了父親的地位,反而去世多年的喬母,一直是孩子們心中的媽媽。
當人升格為為人父母的時候,她/他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並造就著另一個人,為了孩子最好的未來,自己首先要成為最好的自己。
(四)環境 – 昔孟母擇鄰處
環境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孟母的教育思想,深深地溶入了華夏民族的基因。好學區受到我們同胞的追捧,無可厚非。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要去最好的學區,太差的學區總是鮮有華人的。
除了學區,國家,地區,城市也在擇鄰處的範疇,當然往往不是選項,隻好稱之為幸運了。
其實,好學區,包括國家,地區,城市,並不是絕對的。以競爭和攀比著稱的,純粹亞洲化學區/城市,即使再好的排名,應該也不是最優之選吧。
(五)陪伴 – 天倫之樂。
陪伴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一環。大家都很忙,事業很重要,時間貴如金,但丟下孩子,即使功成名就,也算不上功德圓滿。
讓別人給養兒育女,即缺失了天倫之樂,又給幼小生命一個缺失的家,沒有陪伴在孩子身邊的父母,怎麽也算不上稱職的,這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
你可能會說,我如何如何的忙,孩子長大了會理解我的。其實,不僅孩子長大了,不會理解。到孩子長大的時候,你自己都會不理解你了。
孩子本來就不屬於你,或屬於你僅限於孩子很小的時候,然後慢慢地成長並離你遠去。如果你把本該屬於你的時光拱手相讓,寄希望孩子長大以後,注定要失望了。
父母都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做好自己吧!
沒有前三者隻有拚命。世界就是這樣冷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