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國人流行玩跨界。演員們都跨界唱歌去了,說相聲的都演電影去了,大媽們都成了廣場舞演員,大爺們都成了名嘴(點評除中國之外的一切時政)。
說起跨界,海外華人們最有心得了,特別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來的移民,個個都是跨界高手。本囧見過上海電影製片廠的女編劇,跨界成了C++編程大拿;見過北京市某機關處長,跨界成了中餐館幫廚;見過國內洋買辦,跨界成了加國空軍地勤;還見過國內土豪大V,跨界成了北美山林隱士(隻是常抱怨生活太素,寂寞難擋,隔三差五回國開葷)。那界跨得叫一個嗨,都心驚肉跳、痛不欲生、酣暢淋漓的!
本囧出國前幹碼數工,出來都二十年了,現在還是碼數工。看著周圍人們蹦極般的跨界,本囧甚是眼饞,並深感羞愧。眼看就要退休了,再不跨界就真沒機會了。既然要跨界,咱就得玩把邪乎的,能拿的出手的!思前想後,本囧決定要跨界當“導演”(順便把編劇、製片、舞美、道具、攝像、導播、特效也一肩挑了)。
此消息剛一傳出,就有好心江湖人士提醒說:想當導演也不挑個時候!沒看見好萊塢的名導們都身陷官司不能自拔嗎?前幾天又有南韓的資深導演也出麻煩了,現在導演可是弱勢群體!乍聽此話,還真是那麽回事,可轉念一琢磨,覺得事情有些蹊蹺。怎麽出事的都是外國導演,咱國內的一個也沒有?
This is what keeps me awake at night (特朗普總統口頭語)。於是,本囧對此事的前因後果做了一番brainstorming,還真發現了一些端倪。首先,外國的導演提上褲子就不認賬,忒不講究,嚴重違背江湖法則,出事是必然的。其次,咱國內的導演做事都比較靠譜,完事之後先砸錢,能拿錢解決的問題咱都不叫問題。砸錢不行?就在戲裏給安排個角兒。還不行?那就先買套房子,包養起來再說。幾年下來,孩子都生三了,怎麽辦?再扶正也不遲。有這般係統、縝密的應對策略,出事是小概率事件。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咱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走後門了的事兒,絕不走前門;能在台麵下談的交易,絕不拿到台麵上來;能暗箱操作的買賣,絕不在陽光底下辦。有此文化底蘊,再加上當事雙方的審時度勢(知道撕破臉皮,對薄公堂,對誰都沒好,隻能讓旁人看樂吃瓜),這就確保了咱國內導演們相安無事,盡情往下“導”,可勁往下“演”,而無憂矣!
搞清了這些厲害關係,本囧的心踏實了許多,更堅定了跨界做“導演”的信念(當然是做國內的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