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在維族朋友家裏作客,也是一番全新的體驗。
為了歡迎我們醫療隊,當地領導請我們到一戶維族朋友家做客。
一個周日,我們應邀去了維族朋友家。走進土牆圍繞的一個小院,到處打掃的幹幹淨淨,順著牆邊種滿了色彩斑斕的花花草草,一個大大的葡萄架下,是條桌和長木凳、幾大盆盛開的花。一位笑容可鞠,麵色紅潤的老爺爺,拿著一個擦的錚亮的銅壺侯在房門口。陪同的翻譯告訴我們為歡迎遠方的朋友來訪,將行“洗手禮”:象征性的倒些清水在手上,雙手合十輕輕搓洗,然後進屋。(學著翻譯的樣子做的,不可亂甩水。)
在客廳門外,我們脫鞋走進全部鋪著漂亮地毯的屋子。中央是一張大大的矮矮的長桌子,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水果,賓主十幾個人席地毯而坐。我不會盤腿,就跪著,慈祥的老奶奶笑著遞給我一個小墊子,讓我覺得溫暖又窘迫,紅了臉,隊長見狀說:“快接過來吧!” 謝過老奶奶,大家笑過。
說了會兒話,主人遞給每人一小碗麵。精巧的碗,清亮的湯,切的極細的麵條,上麵漂著一點點碧綠的蔥花。小小的一碗麵,湯鮮麵勁道,口感非常好,清淡而甘香。之後是幾大盤子的饢,學著主人的樣子,每人拿一塊在手裏,掰下一小塊送進嘴裏,(不是咬著吃的喲!)邊吃邊聊,知道了這是當地主要的一種吃食。由於當地天熱幹旱,出遠門或者在牧場放牧,食物不方便保存和攜帶,就有了饢這種美食,不僅便於攜帶而且不易變質、保存時間長,備受人們喜愛。饢是在特製的“饢坑”(特別的一種烤爐)中烤製的美食,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感覺有點兒象我們東北人烙的發麵餅,隻是更幹些,吃起來越嚼越香,還有一絲絲的甜。
原以為就是這些了,哪裏知道後麵才是高潮迭起!
一大盤子羊肉串,長長的鋼釺上串的是一大塊一大塊、烤的流油的羊肉,灑滿了孜然,而不是在北京吃過羊肉串的樣子:小小的一小塊肉。之後是烤包子,似乎也是發麵,外形似我們吃的糖三角,底部是烤的焦黃脆,內餡是羊肉丁和洋蔥丁,而且加了孜然!口味獨特。坐在我邊上的放射科同事悄悄對我說:“早知道有這麽多好吃的,就少吃點兒饢了”我亦有同感,會心一笑。
聊天時知道了早年這裏的主要蔬菜是洋蔥、西紅柿、土豆,後來隨著人口流動,亦有了各式各樣的蔬菜。
緊接著端上來的是很大很大的一盤羊肉抓飯!但見那米飯油汪汪、米粒亮晶晶、上麵是一塊塊羊排!主人還貼心的準備了小勺子、小碗,以方便客人盛了飯到碗裏。吃一口羊肉抓飯,果然是飯香肉香、還有一絲絲洋蔥的香,風味獨特,唇齒留香!真是絕配。
這一歺,熱情的維族朋友給我留下了美好而溫暖、又特別的記憶。
在年輕的維族同事家作客,則大致與我們內地相似。同事說:他們上學學習文化,也接受學習了漢文化及現代文化。她的小家是單位分配的房子,內部裝飾維族風格為主,牆上是漂亮的壁毯和現代風格的畫、家庭的照片,但吃飯巳是用正式的餐桌和椅子,客廳裏也是沙發和流行的家具。你可以感受到維、漢兩種文化的融合及現代的流行元素。她為歡迎我們,除了羊肉串,準備的飯菜也偏向於我們常吃的菜餚,而且呈現的方式也是靠近我們漢族的文化,驚異於她的細膩扣聰慧,感謝我熱情又美麗的同事,永遠不會忘記她予我的幫助和友誼。
哈哈,饞到子喬啦!我在寫的時候也是饞得不行了。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