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見證曆史,今天美國所發生的一切,將載入史冊,就像日本所發生過的那場世紀泡沫崩裂一樣,成為世界經濟的一部教科書。
1989 年底日經 225 平均指數達到 39000 多的曆史最高點,記得在 1990 年新春開盤前,東京證券交易所內喜氣洋洋,在新年伊始的“合掌”齊聲歡呼後,交易員各就各位,信心十足地迎接又一個豐收年。但是,幾周之後,股票開始崩盤,日經平均從 39000 點一路下跌, 3 月跌破 30000 點, 10 月跌破 20000 點, 92 年的 8 月跌破 18000 點, 2003 年跌到 7600 點。在這期間,許多人多次抄底,最終血本無歸。死也不賣,攥在手裏的,要麽成了廢紙一張,要麽都成了股東。 18 年過去了,今天日經平均才終於從 7600 點弱不經風的回到 11000 點。 二戰後,日本人從一片廢墟中堅強地站了起來,以後的 40 年,日本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經濟奇跡,日本政府和日本國民,有著堅定的自信心,日本的經濟是勇往直前的,經濟大蕭條是什麽,通縮是什麽,對日本人是生詞,聽不明白。當時人們隻知道 5 年一個經濟輪回,許多人扳著手指算著,盼望著 5 年後日本經濟會再次起飛。 從 1990 年到 1997 年,因為政府對經濟的錯誤判斷,沒有真正認識到問題的症結和嚴重性,日本政府隻采用了多種縮手縮腳的經濟刺激政策,比如擴大公共建設投資,等等,那些錢落地無聲,猶如石沉大海。我家裏也曾經領過 10 幾萬日元,政府白送的,人人有份,就像美國已經做過的一樣,但是,我們拿到了那筆錢,並沒有如政府所願,去購物,買房,振興經濟,我們背叛了政府,把錢存在了銀行,以防不測之需。不景氣時,人人都把錢袋捂緊了。看著美國政府又在做同樣的傻事,有點可笑。 直到 1997 年 11 月開始,真正的金融風暴開始表麵化,北海道的拓殖銀行倒閉,接著是山一證券,三洋證券,日本長期信用銀行,日本債券銀行接連倒閉,這時銀行的問題已經開始蔓延到一般企業,房價,地價,股價,已經不單是銀行的問題。 橋本竜太郎 政府看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企圖立法拯救銀行,但是,當時立刻遭到國民和相當一部分政客的反對,理由很簡單,銀行是私人銀行,市景好的時候,他們掙的人肥缽滿,現在虧錢了,讓我們掏腰包去救他?老百姓覺得這是打劫窮人救富人。老百姓大多隻看自己的腰包,因為他們不能人人都是經濟學家,國會裏的政客,大多數在經濟上都是白癡,為了拉選票他們會沒著良心說話。 政府的救市方案未能通過,接下來的事,有目共睹,日本全民進入 0 利率時代,金融公司一家接一家的倒閉,銀行自身難保,停止放貸,企業活動停滯,日本進入了大蕭條,通貨緊縮是什麽,日本人給全世界上了真正的一課。 1997 年, 橋本竜太郎 的自民黨政府下台。 直到 1998 年,日本政府才開始投入幾千億日元托市,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低息借貸給銀行,當時許多銀行堅持不借錢,因為拿了政府的錢就要受政府更多的監督管製,最終大部分銀行還是撐不下去,不得不伸手向央行借貸。至此,阻止了銀行繼續接連倒閉,使他們有喘息的機會,開始大整合。現在看我手裏的銀行股票,可以重現那段曆史:今天的 東 京三菱 UFJ = 三和銀行 + 東海 銀行 = UFJ 銀行 + 東 京三菱銀行 ( 東 京銀行 + 三菱銀行 ) 瑞穂 銀行 = 第一 勧業 銀行 + 富士銀行 + 勧業 銀行 今天,日本所有活下來的銀行都悉數還清了政府的貸款,重整旗鼓,回到銀行的本業,保守的銀行業務,使日本在這次美國的次貸危機中逃過了一劫,也讓他有錢到華爾街掃貨。 沒有及時挽救金融危機,給日本經濟帶來了致命的打擊,晚了幾步,讓政府和國民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日本讓“通縮”這個詞,在世界經濟詞典裏有了實質性的解說內容。不僅如此,多年的經濟停滯不前,送走了日本的經濟神話,並使他一去不複返。 今天,美國政府終於通過了救市方案,讓世界鬆了一口氣,美國政府的快速反應,世界各國央行的高度協調,也給了世界人民信心,經濟可能還要下滑一段時間,但是,不會像日本所發生的一樣,持續近 20 年的不景氣。當時的日本危機,沒有各國央行幫助救日本,日本也沒有印美元的能力,日本在那次危機中是孤軍奮戰,備受煎熬。今天的美國是世界的央行,華爾街也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如果他真的出了問題,放置不力,後果不堪設想,破產的不隻是美國人,而是世界性的災難。 希望我們能夠逃過這一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