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你在哪裏?
從那時到現在,家鄉經受了多波次的政治運動的洗禮和經濟浪潮的衝擊。五十年代合作化改變了世代沿襲的個體生產方式,六十年代用上了電,告別了煤油燈;七十年代 人民公社解體,人們住上了磚瓦房;八十、九十年代改革開放駛入快車道,農業生產煥發出活力,短缺經濟成為曆史,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鄉鎮工業和服務業轉移;進入二十一世紀民居普遍升級為兩層的樓房。家鄉的麵貌早已今非昔比,但隻要村莊還在,家庭、鄰裏間世代所形成的關係就仍然維係著。村莊就是這種曆史和文化的紐帶,成為根植在我們心中那個逐漸抽象化的“家鄉”的實體符號。
的碑記。目下,這座寺廟的命運未定,我真地擔心有一天一紙文件或一條指令它也被拆掉。但願它作為本地曆史文化的見證能夠立此長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