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的西瓜

我喜歡交朋友,看到朋友的優點;也喜歡獨處,反思自己的短處。人生是一段不能回轉的旅途,我們,在路上。
正文

在新加坡做老師那些年

(2017-03-11 00:23:21) 下一個

從2009年進入新加坡教育學院到2016年,作為一名正式老師,我在這片領域摸爬滾打七年(2011年拿了一整年無薪假期),回望來路,我常常想停下腳步靜靜思考幾分鍾,不管是為了這些血氣方剛的學生,還是自己的孩子教育,都是值得記一記的。

 

先說我討厭的。

 

第一,被強迫坐著的小木偶。學生從早上750開始上第一節課,一直到10點多有30分鍾吃飯時間,到下午130或230放學,中間沒有任何其他休息或上廁所的時間,他們一直都是要求規規矩矩地在狹窄的座位上坐著,或者聽課或者做練習或者測驗。

 

這樣的課程時間安排對於十二三歲的青少年也太殘忍了,他們就是喜歡蹦啊跳啊,和同學說說笑笑,這都是人之常情?如果要上廁所,他們必須先請示老師,一個回來才能讓另外一個去,而且是要拿著通行證的,防止學生一去不回頭,如果離開學校鬧出什麽事情,老師可是擔負不了這個責任。於是你會發現一堂課中學生經常要上廁所,有些是身體需要,有些就很難說。我問一個女生,你不是剛才出去小便麽,現在又要小便?是有什麽問題麽?她看了我一眼,很無奈地說我隻是想去走廊透透氣,很累啊。我更無奈。

 

第二,甘蔗想要兩頭甜。華人向來崇尚學而優則仕,新加坡大部分是華人,學校也非常看重考試成績,畢竟要去好的高中甚至好的大學,考試成績是最原始的申請資格,孩子們都很害怕考試。為了迎合這種激烈的選拔,老師們不得不犧牲很多業餘時間給學生刷題或補習,毫無怨言。

 

這是上午的事情,下午一點多放學了做什麽?課外活動等著你呢。比如我的籃球隊,一周三個下午都要訓練,區內比賽國內賽事層出不窮,而比賽常常和上課時間衝撞,這些孩子不得不打起精神努力訓練贏得比賽,晚上或周末趕緊找補習老師或任課老師把遺漏的課補回來,因為去好學校還是先看考試分數的啊!所以學生累到苦不堪言,上課時經常打瞌睡,老師和家長都深深同情他們。我有時暗暗祈禱他們不要進前幾名,因為那樣就不用繼續比賽,不會落下太多功課,可是孩子們輸了也是非常難過的,整個隊都在哭得淒慘狀讓帶隊老師都倍覺淒涼。

 

而有些孩子比較幸運,如果特長很厲害,可以被好學校提前預訂,也就是所謂的DSA,問題是你是因為特長而進了好學校比如萊佛士,你的考試成績肯定處在劣勢,其它人都是個中好手,如果你不相信勤能補拙,那成績隻能是江河日下,信心磨滅了也就很難在名校混了。

 

第三,父母的責任和尊師觀念受到衝擊。從每年新生入學的數據來看,大概三分一的母親是在家做主婦,另外有三分二是雙職工家庭。因為生活節奏快速,人人追求效率,工作人士的壓力可想而知。很多孩子基本很少看到自己的父母,由菲傭打理孩子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父母“養”了子女卻忘記“育”,家庭應盡的責任就在壓力和忙碌中消失殆盡。

 

作為父母,如果你確實忙於事業,疲於奔命,就讓學校和老師好好規範孩子的行為,相信學校,維護規章製度,維護學校和教師的權威而不是詆毀老師,動不動就complain,在孩子出問題時首先對老師問責。我們常常會聽到學生的議論而張口結舌,你問他們將來要做什麽?他會說做什麽都不會做老師。因為老師是找不到其它工作才做的,而且連大學都沒有讀過。我爸爸是這樣說的。雖然這種是比較極端的例子,但是從學生平時對老師的態度及言語評價來看,家長對教師這個行業的輕視是很常見的。

 

第四,激情、活力、好奇心的磨滅。因為課程安排如此緊湊,學業和課外活動兩手都要抓,有各種補習要參加,學校也提供各種活動讓你選擇,可是學生的臉是一副疲倦、僵硬的表情。這些本該青春洋溢的臉時時流露出厭學,倦怠和偏見,丟失了年輕人最寶貴的好奇心。雖然老師們不再用華人傳統的考試英雄、考多一分幹掉千人的口號作為好學生的標準,但是分數依然是驢子眼前的蘿卜,大家不得不圍著轉。

 

絕大多數課程依然是建立在學生規規矩矩坐在四方的座位聽課寫筆記複習然後測評完成的。我記得有一個教師的特別培訓課程是讓老師變回學生,跟著上課一個星期,一起上所有課,一起用餐,一起參加所有的校內活動,最後,老師不得不承認學生一天下來實在辛苦,很難做到專注,而且她還根本不用回家完成功課或者練琴呢。從幼兒園2年,小學六年,再到中學4年或5年,學生已經在教育的柵欄裏呆了近12、13年,從一開始的雀躍、迫不及待趕著上學到現在的漠然,甚至厭學逃學,實在悲哀。

 

我們每年帶著中三學生跟中國一所中學交流,我們的學生會一直跟著本地學生坐在課室學習兩三天,盡量多了解不同的中學生活。每天結束做反思時,我們的學生對本地學生讚不絕口的是“老師,中國的同學真的超級熱情啊!太熱情了!”這是我們意料中的。其實我不覺得是中國孩子太熱情,而是新加坡孩子對很多事情都有些無動於衷,不讚成,不反對,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即使參加這類交流活動是自願報名,也很少見他們流露興奮感。

 

當然你也可以說新加坡孩子比較老成,見的世麵多,不那麽喜形於色,但過於老成,甚至是淡漠就不是什麽好事了。在中國孩子的熱情籠罩下,我們那些神情淡漠的孩子終於融化了,經過三天的陪伴,他們也會流眼淚泣不成聲,連夜趕著寫感謝卡,買禮物給夥伴,告別時相約彼此保持聯絡。之前我們如何動員他們準備禮物卡片都無動於衷的一群,終於在真實情感的感染下投降。經濟的富裕並非代表情感的富裕,我們希望用這些活動喚醒沉睡的心靈。

 

當然,我感受的這些不好的方麵其實並非新加坡中學所獨有,隨著英文的全球深入,會發現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問題,彼此也希望取長補短,盡量改善永遠無法完美的教育體係。新加坡也可以提供一些教育的亮點。

 

亮點中,我覺得最棒的是獎學金製度。當然,很多地方都有獎學金製度,我覺得新加坡這點非常棒是由於我有體會到其中一些細節,製度容易製定,如何一絲不苟地執行更關鍵。比如,我的同事就是在讀完中學後自己申請教育部的獎學金讀高中和大學,所以基本是完全工費,對於子女多的家庭無疑減輕了經濟壓力。而且這種獎學金獲得者往往就是政府在每個領域特別培育的人才,這些獎學金得主積極肯幹,對國家和民族有使命感,年紀輕輕就被提供各種海外遊學留學的經曆,在教育基層適應幾年後就可以升為主任,再升為校長等,作為教育精英為國家的未來出謀劃策。

 

據我同事說,他之所以獲得這份獎學金並非因為成績拔尖,比他分數高的大有人在,他的成績其實是中上,但是會經過一輪又一輪的麵試,確認你從十多歲開始就有思考,確定自己有誌於教育事業,這樣才能讓國家對你的栽培有信心。一旦你成為種子,你就會好好珍惜機會,盡早規劃自己的人生,爭取在有利的環境下持續發展,這對於國家也是非常有利的。類似的獎學金比比皆是,隻要孩子能保持端正的品行,成績也還不錯,都有很大機會獲得。

 

除了以上的職業規劃類獎學金,學校內部還會根據教育部的指示發放各種獎學金,數目從幾百到一千不等。作為老師,我曾經為學生爭取過800元的獎學金。這筆錢一定要發放出去給學生,到底給誰就是一個問題了。新加坡這點做得非常好的是透明、公開、民主。投票那天,所有老師濟濟一堂,從最開始的提名到最後的名額決定都是公開的,沒有任何秘密可言。學校的同事都會積極提供證據說明這個孩子是否確實值得或不值得獲得這筆錢。

 

難能可貴的是,每個老師會從客觀的角度來商討,學生的背景、父母的地位、社會關係等等完全忽視。我記得有一次,兩個學生都很優秀,成績好,品格佳,都堪稱楷模,可是隻有一個名額,最後,一致決定給甲,因為相比乙,他的家境比較一般,而甲家境富有,這筆錢對於甲來說會發揮更大的作用。雖然這樣決定也難免有失偏頗,但可以親身感受到教育同行盡量廉潔、公正不帶偏袒地評價每一個學生,讓我十分敬佩,這是教育的初心——實事求是地保護好每個孩子的優點,作為教師,你或許不是學科研究的推動者,但是作為人格的啟迪者,你應該是一個不偏不倚有強烈是非觀的楷模。

 

第二個不得不說的是前輩對後輩的提攜和激勵精神。為了傳達這種激勵精神,學校會舉辦各種活動,比如我的學校是小學和中學一體的,很多中學生是直接從小學過來,作為剛經曆第一場戰役的中學新人,他們會負責在小六會考期間給學弟學妹呐喊打氣,他們會做各種卡片,寫上祝福的話,或者和一批小禮物,小零食統一帶去給小六的學弟學妹。雖然彼此並非熟識,但是來自學長的鼓勵和慰問確實讓小六生感動,學生也更有歸屬感,似乎這就是一個大家庭。

 

每年中一生來報道之前一個禮拜,中四學生會帶著中三學生一起籌劃各種迎新活動,比如遊戲,破冰介紹儀式,篝火會,中一新生都會記得誰帶領他們從一個陌生人融入這個大家庭,他們往往會在公開場合高呼這些學長的名字,那份親密感十分難得。中四畢業生要離開時,中三就成為學長,聯絡下一屆中三,為學弟學妹進入大家庭做準備。就好像薪火一代傳至一代,每個經曆過的學生都難以忘懷這種彼此真誠合作的經曆。

 

除了這些傳統活動,學校每年都有感恩節,有節目表演,也有各種獎勵的頒發。孩子的成長總是伴隨著離別。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中四畢業班的感恩儀式,學生領導穿著整齊的套裝深切致辭,分享在校幾年的感受。因為他們就要畢業了,即將踏上新的旅途,而中三的學生突然就意識到學長即將離開,從此刻開始自己才是最老資格的學長,不管願意還是被推動著,他們已經明白現在是一腳踏上了畢業之路,雖然獎品並不一定和自己和班級相關,可是大家都靜默著,慢慢體味這個成長的瞬間。

 

這種精神也體現在製服團體的活動中,除了運動類,表演類,還有一種很重要的團體是童子軍,紅十字會,製服團體等。炎炎烈日下他們模仿士兵操練,喊號子,走方步,耍槍練習軍姿,也是很辛苦的。但讓我震驚的是絕大部分的製服團體成員都有很強的歸屬感和榮譽感,他們覺得自己是民族和國家的小種子,所以操練即使辛苦卻充滿自豪和霸氣,這個團體讓他們引以為豪。時隔多年,他們還會驕傲地自稱曾經是男子少年旅的前輩,然後擁抱。

 

還有其它一些我很欣賞的方麵,比如課外活動的種類十分豐富,管弦樂隊,合唱隊,舞蹈團,運動隊,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分享自己擅長的方麵,雖然學生時代這並未給他們帶來至高榮譽,但是這個活動可能會成為他學校生活印象深刻的一部分,最青春的回憶,尤其是那些一起參加活動的人,有共同特長愛好,一起參賽一起哭的同黨,多麽珍貴!而且學校也會舉辦出國學習、浸濡之旅,去日本表演,去香港考察,去新西蘭、澳洲了解當地文化,這些都是一扇打開新世界的窗戶,孩子們樂在其中。

 

在學校七年,每年重複同樣的章程,備課,改卷,負責活動,可是每一天卻是新的。很感激我曾經有這樣一個機會最近距離活躍在學校、學生之間,收獲良多,這一切時刻提醒我保持一顆童心,不管做什麽,就盡量做好,才會無愧於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南半球的西瓜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平安是福氣' 的評論 : 就是看怎麽比較吧,和國內的教育相比,還是可以看到一些不同的,可以拿來學習
南半球的西瓜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閑閑客' 的評論 : 是的,在我看來是很痛苦的,一直連續幾個小時都是直直坐著。畢竟都還是孩子啊
閑閑客 回複 悄悄話 學生的上課作息時間真是不合理,殘忍。
平安是福氣 回複 悄悄話 用了7年時間竟然沒有發現新加坡教育的獨特優勢之內涵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