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九頭聊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陪母親到利川避暑之二

(2024-03-24 18:54:53) 下一個

陪母親到利川避暑之二

(寫於湖北恩施利川 2023年8月)

到利川二十多天了,除了我自己外出到景點遊玩的三天,每天都和母親在一起。早晚出去走路,其它時間就是看電視,玩手機,看看書。還有就是陪我媽聊天,認識新人,也和別人搭搭話。

民宿最多能住六十多人,遊客來自全國各地,住的時間長短不一,多數是來這裏避暑,順帶著到周圍的景點逛逛。來這裏最多的是孝感人,因為熟悉了,每年都會來。還有武漢,大冶,重慶來的。很多人到這裏來過多次了,而周圍的景點也就那麽幾個,所以平時,大多數人都會待在家裏打麻將。

住在民宿,見麵聊天最多的就是房主,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家。她本是利川城裏人,年輕時下放到這裏,結婚生子,育兩兒四女。孩子們成年後,戶口都轉到了城裏,可為了在這裏建民宿,前幾年,又把戶口轉過來了。

民宿是2015年修建的,她的六個孩子都參予了投資,共三百多萬。現在每年的夏天接待遊客,從五月至十月,忙的時候能有六十多遊客住在這裏。不過,投資很大,據說至今還沒全收回來。

聊到孩子,沒說幾句,老人家就傷感流淚。她一生坎坷,中年喪夫,老年喪子,而失去的還是她最以為傲的小兒子,37歲就因癌症去世了。她說,小兒子是孩子中最有出息的一個,上了大學,還是重點大學,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的是法律,畢業後做律師,中年早逝,太可惜了。好在她子女多,幾個女兒都在身邊,每年的五至十月,女兒女婿們都會來幫忙打理民宿。大女婿在鄉鎮工作,周末會來幫忙。二女婿是重慶人,以前是做鞋生意的,在這裏落戶後,改行做餐飲。現在我們的一日三餐都是他在主做。現在孫子輩的都已長大,但大多數不在身邊,有時候會來幫忙。

在家裏的時候,母親能聊天的人很少,到了這裏,人多了,但能聊的人也不多。剛來的時候,聊得多的是買婆,一個姓買買提的老人家。說是老人家,其實比我媽要小十多歲。 她也是最近喪夫,和我媽能聊到一起。她是和女兒女婿一起來的,有時會和她們一起出去走走,但更多的時候,女兒女婿玩麻將,她就和我母親聊聊天。剛開始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會和我們一起出去走走,和母親相互攙扶著,邊走邊聊,我在後麵跟著。大多數時候都是我媽在說,在問,差不多把我們家的那些事兒都說了。

沿著屋前的公路,可以朝東西兩個方向走路,往西五百米,就是騰龍洞口了。每次走到騰龍洞的門口,我們都會在路邊的小亭子裏坐下,歇歇。遇到路過的人,也會和別人聊上幾句。那天看到有位老人騎自行車,八十多歲,居然還能從利川城裏騎行九公裏到這裏。老人說他原來是利川教育局的,退休多年,一直都堅持鍛煉,所以現在腿不能走路,騎車卻沒有問題。過了幾天,看到一個母親帶兒子來騰龍洞遊玩,不知道為什麽,兩人鬧僵了,孩子賭氣,當媽的也不讓著,就在那裏叫著勁。看到我們坐在旁邊,她便隨意和我們搭上了話。她說她們是重慶過來玩的,這裏雖說是屬湖北,但離重慶更近一點。典型的重慶妹子,開口便說年前新冠流行的時候,她們那裏死人多的去了,火葬場排隊都排不上。看到她們母子的對峙,我似乎看到了幾十年前的自己,我像她兒子這麽大的時候,也常有這樣的頑冥不化,不聽外婆,母親的話,鬧騰。

民宿對麵有好幾棟樓房,有的裝修好了,也有的沒裝修好。走路時,遇到一個房子的主人,也是七十多了,看起來十分健壯。他是本地人,可祖先是河南的,他兒孫滿堂,可現在就他自己在這裏守著老房子。他說他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小時候就常去門前的騰龍洞裏玩。那時候這裏還沒開發,隻覺得洞很深,走不到頭。旅遊景點的開發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

前幾天買婆和女兒女婿回了孝感,每天走路就隻有我和老媽了。路上遇到人遊人,尤其是年紀大一點的,母親都會和人家搭話。每次和別人聊天,他們都會驚歎老媽高壽,身體健康,還能走這麽遠的路。母親聽到這些,除了暗自的竊喜,自豪感,母親都會客氣地說,不行啊,畢竟年齡在那兒。一般能出來旅遊的, 八十多歲的人都很少,更不用說年近九十的了。唯一的例外是我們在吊橋上看到的一個老人,坐著輪椅去騰龍洞裏玩。推輪椅的應該是他孫女或保姆,她說老人家在家裏悶,想出來透透氣。問到高壽,老人家已經96歲了,這是我們在這裏見到的唯一一個比我媽年齡大的人。

有一天我們走得遠了一點,過了吊橋,沿著山下河邊的小路,一直走到了另一處的農家民宿。那裏有幾家農戶,都是小樓房,房子都很大。但接待遊客的隻有靠江岸的兩家,兄弟倆的房子,五層樓房,背靠青山,麵臨青江,環境也不錯,隻是出入不方便,出來要走一段山路,還要過鐵索吊橋,路窄橋小,隻能過摩托車和小三輪電動車。房主是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平時在外打工,夏季這幾個月回來,自己做老板,接待遊客。他說盡管不是很方便,多的時候也能住滿遊客。

今天走路又到了騰龍洞的門口,坐在長廊裏歇息,看到一群人擁著一老奶奶朝我們這邊走過來,稍後他們大部份進洞裏去了,隻有三個中年人在我們旁邊坐下來。一問,才知道她們是恩施來的,陪客人來玩,順便帶她們的老母親來散散心。問到她們的母親,88歲了,身體健康就是有一點老小孩,以前來過這裏,可這次還想進去看看。沒過多久,老人家自己出來了,她在裏麵爬不了階梯,隻好自己退出來。聊到她們家的人,父親是1949年參軍,解放戰爭扛過槍,抗美援朝過了江的老幹部。當初轉業到北京,後來響應國家號召,支援山區,才來這裏安家落戶。隻可惜英年早逝,三十多年前就去世了!

和母親一起到山裏小住,避的不僅僅是酷熱,於我而言,還有清新的空氣,寧靜的環境;於母親而言,能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多的人交流。隻可惜種種原因,不能住更久,期待來年還有機會再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