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關於複旦薑文華殺書記的文章討論,基本都是這些觀點:
1,同情薑文華的遭遇;
2,薑文華不該走極端殺人;
3,薑文華應該離開去別的學校或公司;
4,書記不該死。
大家如果靜下心來想想,就不難發現這個悲劇仍然有其正麵意義。
1,薑文華殺人有其合理性。為什麽?不是有句話常說嗎,存在即是合理的。一件事情的發生,必然有其發生的條件和背景。這件事發生的背景是,薑文華年複一年沒有被評上教授,而原因是他政審不合格。我們也許覺得可以忍受,憑什麽我們就認為薑文華也應該可以忍受?我們認為他還可以有選擇,去別的高校。其實這兩天的文章出來,大家應該認識到,他因為年齡和職稱的關係,他不可能再去別的學校做他喜歡的事情了。而去公司也許從來都不是他的選項,這和你喜歡吃麵食而不喜歡吃米飯一樣道理。
2,薑文華殺人有其積極的社會意義。大家想想,如果他沒有殺人,還會激起大家的反思嗎?大家怎麽知道還有那麽多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許就因為這件事,讓中國的所有書記們進行了反思,實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也許大學不再是書記一人說了算,甚至大學裏不再有書記,這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可以說這是用最小的社會代價,取得了巨大的社會進步。這總比古時的陳勝吳廣起義強吧?這總比國共內戰死人無數強吧?
3, 薑文華為什麽不殺別人,隻殺書記?現在全網封閉,無法查證書記的為人。但在薑文華的心裏,書記也許就是罪魁禍首,就是他一切不幸的根源。書記在別人眼中是一個好人,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好兒子,可薑文華眼中的書記,也許隻代表了壓迫他的黑暗勢力。
4,我們不是常說嗎,“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我們又說,“壓迫越深,反抗愈烈”。薑文華也許就是那種“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的人。 曆史上這樣的人不少吧?當年吳三桂就因為一個女人,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軍入關,把明朝滅掉了,後果是不是更嚴重呢?
5,很多人會說,書記死得很冤。也許是的,也許不是。就算書記是好人,死得冤,那也是因緣際會無可奈何之事。前麵說了,書記代表的是把薑文華逼到這一絕境的暗黑勢力,個人的魅力就是其次的了,況且書記還不一定有個人魅力。薑文華選擇快意恩仇,那是他的個人選擇。我們經常說,某人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在薑文華眼裏,書記是不是就是這樣的呢?
中國共產黨馬上建黨一百周年,在這百年曆史中,有沒有殺過無辜的人?解放前,紅軍到一個地方,把地主富農給殺了,打土豪分田地,就因為他們富一點,日子過得好一點。這些人死得冤不冤?三反五反時死的人冤不冤?文化大革命中死的人冤不冤?六四死的人冤不冤?
6,想像一下,如果薑文華選擇找二十多個相似遭遇的大學老師,像當年陳獨秀一樣在嘉興南湖的船裏建中國公平黨,趁著政府和美國戰爭時偏安一隅招軍買馬悄然壯大自己,二十八年後奪了政權,這樣的結局大家怎麽想?是不是有點悔不當初?
大家都同意,這是一個悲劇。但是,當所有人都反思後,大家定然會意識到薑文華殺書記的確有其積極和讓所有人警醒的一麵。若中國的高校甚至整個社會因此而變革,那這不幸的事件就有了曆史意義。我們這些懦弱的人至少應該記得那些用自己的生命進行抗爭的人。
因為我們都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