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茉莉

像澆灌植物一樣澆灌自我,使之不易萎縮。
個人資料
瑞典茉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明鏡對美國之音斷播門公正嗎?——觀察者手記之五

(2018-01-22 05:06:59) 下一個

 

        明鏡對美國之音斷播門公正嗎?

 

                   ——觀察者手記之五

 

                                           (瑞典)茉莉

 

自去年419日美國之音(VOA)發生采訪郭文貴的“斷播門”後,我們看到形形色色的眾生相、熱鬧非凡的表演。“獵巫”是其中一個特別的節目,VOA台長阿曼達、東亞部主任助理張晶,這些兢兢業業為新聞事業做貢獻的人,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都被獵巫熱潮貼上了“通共”標簽。

 

各中文媒體對同行遭難的態度

 

如何對待同行所遭受的突如其來的災禍?各中文媒體的表現也成了一道有趣的風景。比較講新聞道德和規矩的是歐洲各國媒體,例如BBC,法廣和德國之聲。他們對新聞同行出現的轟動事件,隻做立場中立的客觀報道,在真相未明、塵埃未定的情況下,不發表偏袒某一方的評論。

 

但同在美國的自由亞洲電台表現得異常雀躍,簡直是歡喜若狂。當競爭對手遭難,自由亞洲電台不但發表批判VOA的文章,還召集一組評論員開批鬥會,異口同聲一邊倒地指控VOA高層,完全不顧平衡報道的新聞原則。

 

為此,筆者曾在《VOA斷播門,龔小夏台前台後的表演》一文中,點名指責自由亞洲電台台長利比劉。這之後,自由亞洲電台對VOA斷播門事件沉默多了。畢竟,他們也是美國納稅人供養的媒體,和美國之音同屬於美國廣播理事會管轄。“相煎何太急”,利比劉領導下的電台肆無忌憚地對同行落井下石之舉,為人不齒。

 

在長達九個月的時間裏,一直關注報道VOA斷播事件的中文媒體,是由何頻創辦的位於紐約的明鏡新聞網。但明鏡對這個事件的報道,並不如何頻一貫倡導的“包容”與“專業”,他們毫無保留地支持龔小夏團隊,毫不掩飾地偏袒一方。

 

 

DJn-R3-UQAAaSBf (1).jpg

 

偏袒龔團隊,任其信口開河

 

應該說,明鏡在十幾年的新聞生涯中,在很多方麵體現了多元包容的新聞原則。由於這是一家民間媒體,它比VOA等國家媒體更具靈活性,敢於發表一些其他媒體不便過問的消息。

 

像我這樣“絕不把團結群體置於批評之上”(薩伊德《知識分子論)》的人,就曾是明鏡方針的受益者之一。例如,在柴玲惡意訴訟卡瑪期間,何頻的月刊為我發表支持卡瑪的文章。在自由亞洲電台無理解雇阿沛晉美時,明鏡雜誌發表我對晉美事件來龍去脈的真實分析。這些支持都難能可貴,對此我一直心懷謝意。

 

然而,在去年VOA斷播門事件上,平時笑嘻嘻的何頻,出人意外地表現出其偏聽偏信、自負獨斷的一麵。他似乎失去了判斷力,百分之百地挺龔小夏團隊,不惜違背新聞客觀公正與平衡的原則。

 

一,明鏡多次給龔小夏提供發聲的平台,卻從未采訪站在VOA高層立場的人士,沒有給持不同看法者提供反駁的機會。由於美國之音嚴守政府規定,不能透露內情,明鏡找內部人士采訪很難,但他們還是可以找有批評龔小夏的外人做采訪。

 

二,即使不邀請高層方,專業的主持人在訪談龔小夏時,也還是可以做得一點中立平衡,例如,站在公眾的立場追問龔指控高層的證據。但陳小平的訪談沒有追問和質疑,大都是在附和龔小夏,甚至在采訪中高度讚揚龔小夏說:“你們正義在手!”

 

三,在自己的節目中,何頻多次談VOA事件,為龔小夏喊冤叫屈。有幾次他甚至激動地大叫:要“台長阿曼達下台”。這不但喪失了媒體人應有的客觀冷靜之態度,還顯得偏頗幼稚,因為何頻連阿曼達的工作情況等基本事實都沒有掌握,憑什麽要人家下台?

 

四,2017726日直播:“美國之音斷播事件追蹤 ,龔小夏再次發聲”(《明鏡編輯部》第146期)。在五十幾分鍾的時間裏,我發現龔小夏一直在信口開河,顛倒事實。

 

不用同一標準不能自稱“公正”

 

為此,我給陳小平與何頻寫信,指出他們的這些問題,提醒說:“VOA事件舉世關注,盡管現在幾乎沒有中文媒體為VOA高層說話,但人們最終會尋求出真相,得出公正的結論。因此,我很為你們兩位擔心。雖然你們明鏡現在因為爆料很紅火,但這種紅火使你們無法冷靜下來認真思考分析。”

 

陳小平在728日給我回信,態度非常友好。他請我選擇:1,請我上明鏡電視回應相關問題;2,寫一篇文章反駁龔小夏,讓明鏡新聞網發表。

 

我很高興,說自己習慣於是寫慢文章的人,不適應直播那種快速的口頭評論,因此願意撰文回應。辛苦了兩天,我寫好了《龔小夏是怎樣忽悠公眾的?——回應明鏡電視的采訪》,文中指出龔小夏在明鏡直播中有16個謊言。

 

陳小平回信說:“這篇文章離發表還有路要走。”他認為我的一些言辭不夠心平氣和。

 

我覺得陳小平這樣的單方麵要求是不公平的。雖然我的文章言辭不很平和,但相對於龔小夏視頻中對VOA高層的激烈而惡毒的攻擊,我還是很理性很講道理的。為了不損傷我們之間的友誼與信任,我願意妥協,建議小平刪節修改我的文章,給明鏡發表,然後我在自媒體發出我的原文。為港台媒體寫稿二十餘年,我的很多文章都是這樣做的。

 

但明鏡拒絕了這個通常使用的合理方式,小平回信說:“我希望這是一個唯一版本。也就是說,不會再有一個相對於明鏡版本的全本發表。我笑了,反問小平:“嗬嗬!以我的自由不羈、無欲則剛的性格,這是我可以考慮的建議嗎?”

 

我認為,明鏡對龔小夏和我的言論應使用同一原則,應該給予同等機會與待遇。但他們允許龔小夏以大量謊言攻擊美國之音台長毫不過濾,卻要求編輯我的稿子,這還是同一原則嗎?當然,私人媒體有權這樣做(如是國家媒體我就投訴了,例如我向美國之音告何清漣假新聞)。

 

毫無疑問,當明鏡不對我和龔小夏使用同一原則時,他們就不能自稱“公正”了。

 

失衡報道導致真相被掩蓋

 

我就這樣放棄了合作,自己將此文發博客、推特和微信等自媒體了。我不能理解明鏡這次的做法,猜想他們與龔小夏團隊的關係不同尋常。華人世界是一個人情社會,公義與公理並不是人們很在乎的。想想何頻與陳小平都是我的湖南老鄉,小平與我還同是八九入獄人,我當時就不打算計較此事了。

 

但在昨天,推友範強發文指責明鏡的一個采訪節目,說明鏡有“為麥卡錫主義翻案”的嫌疑。這就引得我吐出隱忍很久的看法。我說:“這是明鏡作為私人媒體的致命缺陷:他們不在乎政治正確與新聞平衡。結果是因言論刺激而有收視率,但對社會起什麽作用就不管了。……”

 

一位叫Max Xu的推友說:“茉莉女士這話說得中肯。何總總愛談論他的媒體客觀中立,……但在行動上又違背客觀中立的原則,並反複強調他是超越政治的。看上去,所有的便宜都讓他占到了。”Max Xu還說:“何總批判過主流媒體形式上的平衡,嘲笑過他們交叉證實的方法。”

 

何頻所嘲笑的“平衡報道”,在西方中被認為是新聞報道的基本要素之一。當然不是所有報道都需要平衡,但凡是問題性的報道,西方正規媒體一定要保證多元角度,讓不同觀點完整呈現,才能還原事實真相。

 

但何頻回應我說:“你對龔小夏等人的疑問,你有很多發言之處,不缺明鏡”這就意味著,在VOA斷播門事件上,明鏡隻許一家之見,不容許多元觀點與平衡報道。看來,這個行業的公信力、倫理和操守,何頻都是不太在乎的。

 

當然,何頻完全可以在他的華人媒體圈子裏,玩他的“失衡報道”之遊戲,雖然這與我們在西方接受的新聞道德標準相差太遠,但這也是一種活法,而且還可以活得精彩。但是,西方的平衡報道原則,是西方人在幾百年追求新聞公正的道路上摸索出來的,多少值得我們尊重一點。

 

當何頻的粉絲湧到我的推特上教訓我,並大罵VOA台長阿曼達時,我明白了,明鏡拒絕平衡的片麵性報道,隻給龔小夏單方麵提供撒謊平台的做法,已經在明鏡讀者中造成了掩蓋真相的後果了。

 

 

友誼,真相與博弈之妥協

 

我對何頻說,明鏡發不發原文,其實我不太在乎,因為我關於VOA斷播門的評論,絕對比何頻的觀點更接近真實,更經得起曆史檢驗。我是一個有點曆史感的人,不太在乎當下人們是否接受我的觀點,而隻在乎曆史會怎麽評價。我隻是對何頻說:“你們就可能不好意思誇獎自己的新聞是公正的了”。

 

何頻曾有過理想主義的時代。他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成為新聞工作者,“正義感總是充滿心間”。何頻談媒體也談得很好:“不能當打手也不能是附庸”,取舍新聞的標準要看“是不是事實”。很遺憾,明鏡在有關VOA斷播門的報道上,事實真相的成分太少了,有點類似“打手”。

 

之前,在何頻等人在拚命為龔團隊鼓與呼之時,我這個自任的“陪練對手”對他們還有幾分欣賞,覺得他們做龔小夏的朋友很仗義。待到龔團隊三人被VOA通知計劃解雇時,我才認識到,明鏡的鼓與呼實際上是幫了龔團隊的倒忙。

 

追蹤評論斷播門九個月的經曆,我感覺到:VOA高層讓龔團隊帶薪休假大半年,那麽簡單的事件,遲遲沒有做出處理,這就給雙方提供了談判博弈和妥協的機會。如果雙方冷靜下來,權衡利弊,也許能獲得一個處分較輕的結果,或者還能挽救美國之音的聲譽和龔團隊的飯碗。

 

 

1493896542765320.jpg

 

 

龔小夏當然有不理性的問題,她對自己違規抗命的行為毫無反省,堅信自己在美國政壇的折騰能力,一味對抗,一味喊冤,並誣陷台長阿曼達“親共”。

 

在當事人不能理性地正視自己的處境時,真誠的好朋友有義務給她指出問題所在。但明鏡的鼓與呼,讓龔團隊以為自己真的“正義在手”,他們越發氣衝雲宵,拒絕認錯,一心和昔日的老板纏鬥到底。

 

我相信明鏡的本意是要幫龔小夏一把,但這種不公正的偏袒,進一步把龔團隊推到無法回頭的深坑裏去了。當然,這裏麵可能還有其他隱秘的因素,是我這個外人所不了解的。總而言之,這次事件的最大輸家是美國之音與龔小夏團隊。那麽,何頻的明鏡是否漁翁得利呢?——這還需要時間才能做出回答。

 

作為昔日的陪練對手,我對龔團隊三人很可能掉飯碗的結局也感到遺憾。因為我在瑞典母語中心工作時,也和教育局鬧過勞資糾紛,知道在民主社會學會妥協是何等重要。作為龔小夏的同齡人,我也清楚,有一份VOA那樣可觀的福利和養老保險是何等珍貴。現在龔團隊三人的解雇還在上訴期,我不知道他們是否還有能力去妥協認錯,還有沒有機會挽回殘局。

 

2018-01-22

 

…………………………………………………………………………………………

 

附茉莉《觀察者手記》前四篇

 

1, VOA斷播門,龔小夏台前台後的表演

http://blog.creaders.net/user_blog_diary.php?did=Mjg5ODgy

 

2,知名主持人為何卷入龔式亂拳?

http://blog.creaders.net/u/4775/201705/290358.html

 

3, 美國之音能變成公園裏的肥皂箱嗎?

http://blog.creaders.net/u/4775/201705/290929.html

 

4,從明鏡訪談看龔小夏忽悠公眾

http://blog.creaders.net/u/4775/201708/298135.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瑞典茉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股聾' 的評論 : 是的,水太深,我隻能就事論事。
股聾 回複 悄悄話 作為一吃瓜群眾簡評如下:

1。明鏡作為民間小媒體,力圖為弱勢一方提供發聲平台,或如文貴,或如小夏,前後是一致的。雖其再三聲稱也歡迎當事人來澄清 反駁,以主要涉事人 73書記,Amanda 台長的身份地位,體製運作規則是不可能的。

2。中立媒體,主要是“對事不對人”的原則,不預設立場,但在每件事上都要擺“平衡”,太過虛偽,流於形式。

3。龔女士4.19采訪中多次打斷發言,有拖延時間的嫌疑,應該是心有顧忌。事後的一些辨解,又有美化自己的嫌疑。但這不過是文貴爆料中一個小插曲,重點不應該在這裏。窮追猛打,有點兒“對人不對事“。

4。此事水深,看不到底。這很正常。廣大吃瓜群眾沒有耐心,不求甚解,往往選擇忽略孰是疏非,“裝死”然後繼續歌舞升平。有識之士如樓主發言更應抓大放小,深挖背後的大背景,引導辨清大方向才好。

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