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媽媽拄拐棍的時候,我在心理上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因為在我的思想意識深處,媽媽是一個不老神話的存在,好像她根本就不能老,更不能倒下去。記得那年回國第一次看到媽媽拄著拐棍站在樓門口等著我的身影,我的心情很難形容,既傷感又拒絕,非常矛盾。但幾天之後當我看到媽媽因為有了拐棍的扶持,反而在心理上還保持了那股不服老的精神時,我意識到拐棍這東西其實也不賴,因為它能在你“站”不穩的時候給你最大的物理上的,心理上的,精神上的支撐,讓你有可以走下去的樂觀心態,哪怕這種心態有時是自欺欺人的假象。我人到中年,雖然還遠沒到要拄拐棍走路的年紀,但並不代表我就不需要拐棍,我的“拐棍”是我繪畫的網課老師。自從兩年前開始學繪畫,我就開始柱上了一根很好用的“拐棍”。不過不像拄拐棍走路的老年人,知道自己離不開它了,我是時時刻刻都想把這“拐棍”扔了。
在當今的這個電子時代,所有的一切都跟以前我們的生活經驗不一樣了。小學的時候我上過兩個月的素描課外班,那是學校的美術老師給愛畫畫的孩子們設置的興趣課。我還記得那是寒假過後不到一個月,北京的初春還冷得讓人感覺凍手凍腳。因為是興趣課,所以教室安排在了學校一角的那排平房裏,沒有樓房裏的暖氣,一幫孩子隻能圍在爐子邊取暖。第一節課是畫石膏正方體,老師隻是簡單的在黑板上講解了一下近大遠小的透視關係和黑白灰的明暗對比,就放手讓我們開始自己畫了。一節課畫下來,那真是奇形怪狀,畫的什麽樣的都有。之後不到一個月就開始畫大衛的石膏頭像了。我還很清楚的記得我當時坐在畫架前的崩潰心情,因為心裏隻知道人臉是橢圓形,五官是眼睛鼻子嘴,可從哪裏下手畫卻完全沒有概念。老師講的好像聽懂了,可好像又什麽也不明白,最後都畫到紙上之後別說立體感了,連個人都不像。就這樣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我的那點兒繪畫熱情就在一次次失敗的作品中消失殆盡了。
當我第二次重拾繪畫熱情的時候一切都變了,實體課變成了網課,老師根本就不露臉了。不過我卻一路堅持了將近兩年,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老師帶著畫的方法讓我能夠每節課都心情輕鬆的隻關注怎麽把畫畫好,而不用擔心不知道怎麽畫,不知道從哪裏下手的問題。畢竟繪畫過程是老師動腦子動手,而我們隻是簡單的動手而已。這就好似老師是我們的“拐棍”,一步一步的支撐著我們完成每一幅案例。
有老師這個“拐棍”是很好,但很快我就開始擔憂了,因為我發現我越來越依賴這個“拐棍”,也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才能扔掉它,我更害怕自己這樣畫下去會養成隻動手不動腦的習慣。可是擔心歸擔心,說實話當你沒有能力自己走路的時候,想扔掉“拐棍”那是異想天開。但當你“翅膀”硬了,要飛的願望誰也擋不住,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三個星期前我的油畫進階課因為春節要放假十天,我終於下決心要利用這個空擋自己畫一幅風景油畫。以前也自己嚐試著畫過油畫,但都是構圖簡單的小畫幅作品。這次我抱著“必死”的決心買了一塊長一米二,寬60厘米的畫板,心裏話說:“要挑戰自己,就必須下狠手。”
我的創作靈感來自我們這裏一道著名的風景線。聖地亞哥的海邊有不僅有海,藍天,山崖,golf球場,還有熱氣球和五顏六色的滑翔傘。而那天看到蔚藍天空下的孤零零的一支滑翔傘的時候,讓我突然思考起來孤獨和自由的關係。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自由到底是什麽?在仰望那個孤獨的滑傘人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了,人真正的自由來自於心靈的解放。而心靈真正的解放是當你再也不怕孤獨的時候,是你強大到能享受寂寞的時候,是你再也不用人雲亦雲的混跡在人群當中的時候,是你永遠不再需要別人的關注而增加自己價值感的時候,是你終於可以一個人幹一些事的時候。有了想法後,我要做的就是用畫筆把它表現出來。說幹就幹。
先按老師教的步驟,在畫布上整體起型。用熟褐色描畫出天,海,山體的位置。
然後從上往下推著畫,先從天空下手。天空的藍色並不是完全一樣的,必須注意層次。尤其要畫出低空接近海麵的空氣感,那種似雲似霧的灰藍白色。雲彩也要加強立體感,不能畫成白花花的一片,而是需要用雲底部的藍紫灰讓它鼓起來。
畫到海浪我開始焦慮了,因為如何體現層層跌跌衝上岸邊的海浪我沒有學過,隻能自己找類似的圖片現學現賣。畫了改,改了畫,漸漸的找到了感覺。
畫麵的近景是山崖,也是畫麵的主體,如何處理好這一片山崖的進深感,如何體現它的溝壑叢橫的質感讓我一度陷入了瓶頸。思來想去,我決定就用最簡單的方法,看到什麽畫什麽來試試。可畫著畫著我意識到這個辦法不可行,因為原圖裏山崖上的碎石雜草太多了,完全無法如實體現,我隻能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自行處理了。
畫到這裏我能畫的部分基本都完成了,但自己翻來覆去的看這幅作品總覺得有問題,可問題出在哪裏卻說不出來。就是感覺畫麵看著不舒服,怎麽辦?隻能是請教專家了。
把幾幅過程圖給我的一位畫油畫的朋友發過去,人家馬上就給出了建議。他說:“你的畫麵過於雜亂了,雲太多,海浪太多,山體的顏色缺少冷色係,近處的灌木背光,但顏色不夠重。你一定要明白繪畫的目的不是百分百的還原真實景色,能夠還原真實景色那隻是體現繪畫能力的第一步。而繪畫真正的目的是要通過自己的處理增加畫麵感,突出主體,體現畫家的思想。”老畫家的一番話讓我茅塞頓開,原來繪畫跟寫文章一樣,默寫原文不是本事,更不是目的。文字的目的是通過自己的筆寫出自己的感想和心聲。繪畫也是一樣,如果隻是抱著還原照片的目的,那就不需要畫家了,買個手機誰都可以做到。道理明白了馬上就改,先減少不必要的雲朵。
再減少海浪,加深近景灌木的重色,用冷色突出山體的層次,減弱遠處golf球場邊樹林的顏色,增加畫麵的進深感,盡可能的讓整個畫麵簡潔生動起來。
經過處理和調整細節的畫麵看著舒服多了,最後一步是畫龍點睛之筆:滑翔傘。整幅畫的重點就在這裏,比例大小都要仔細推敲,因為如果畫的不合適那就是敗筆無疑了。
終於扔掉了“拐棍”完成了第一幅自己還算滿意的作品,這樣的感覺真好。再一次感到有的時候就是要勇敢些,沒有“拐棍”雖然走路會磕磕絆絆,但即便是跌跌撞撞也一樣能衝到終點。隻要是達到了目的,誰又在乎過程裏那些難看的姿勢和崩潰的瞬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