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觀

綜述本人對於新聞時事的觀感。
正文

馬克思主義簡史

(2017-03-18 21:52:44) 下一個

1.批判
馬克思是一個思想家。他對於不受約束的資本主義的種種弊端有很深刻的認識。他的基本觀點就是這種社會自然要走向兩極分化:財富不均造成權力不均,而權力不均造成新財富分配更加不均。

隻要看看今天的中國就可以知道他的這個觀察有多正確了。狄更斯的小說描寫的情景是另一個例子。

2.理想

像許多其他思想家一樣,馬克思除了批判現實社會之外,還設想一個理想社會應該怎樣。雖然他是猶太人,但是他很厭惡為錢而生活(這點其實和愛因斯坦挺像)。既然財富不均是這個社會邪惡的主要載體,那麽一個沒有個人財產的社會應該是最好的吧? 這個社會人人無限自由。

在這裏他就有些粗心了。他既沒有看到私有製本身的巨大正麵作用,也沒有看到其它有可能限製兩極分化的辦法。(後麵還要說到)

3.實踐

和許多其他思想家不一樣,馬克思還設計了實現他的理想的途徑。他認為不光是他的理想國,而且他指出的具體途徑,都是曆史的必然。這種狂妄的想法,注定了他的追隨者會把他的缺點放大,而他的優點會變得無足輕重。

4.革命

列寧是一個思想家,但更是一個實幹家。他關心的既不是資本主義本身為什麽不好(它反正要滅亡),也不是共產主義為什麽好(它反正要實現)。他關心的隻是這個過程在他手裏實現。

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的實現隻能是資本主義高度發達時全世界工人暴動,一夜之間建立一個新的社會。列寧讚同暴力革命,但認為可以由少數精英在一國一地成功然後輸出革命。

5.手段取代目標

到了這一步,方法就比目的更重要了:為了建立人人自由的社會,他可以剝奪人民的自由。為了建立人人共享的社會,他可以剝奪人民的所有財富。

有了這種本末倒置的過渡過程,各種肮髒、卑鄙、殘忍的東西都可以找到借口,因為我們反正最後要把全人類帶到一個無限美好的社會。

6.暴政

斯大林是一個和薩達姆、卡紮菲性格類似的心狠手辣的亡命之徒。他正好趕上了俄國共產主義革命這班車。列寧的理論給了他無窮的借口。列寧死後,他把蘇共中央委員會幾乎全部處死,把紅軍將領幾乎全部處死,換上他自己的馬仔。對他來說,什麽資本主義共產主義都是騙騙老百姓的。他唯一關心的是在這個無窮長的“過渡時期”他是唯一的沙皇。

蘇共和紅軍的高級人物也不是吃幹飯的,怎麽就讓他得逞了呢?俗話說:膽小的怕膽大的,膽大的怕不要命的。大家都聳了。列寧種下的暴力解決問題的種子發芽了,長出的怪物壓倒一切。

7.偏差
前麵說了馬克思看準了哪些東西。這裏說說他沒有看準哪些東西。

他沒有看到,私有製是資本主義社會創造財富的基礎。社會是很複雜的。個人是自私的。商品經濟市場交換是人類的一個偉大發明,使得每個人自私的行為總是增加社會整體財富。他沒有合適的替代品。

他沒有看到,在私有製下也可以限製兩極分化。現代社會嚴厲約束錢權交易,嚴格監管壟斷,征收累進稅,遺產稅,實現全民義務教育,全民社會保險,醫療保險,鼓勵慈善等等,可以把兩極分化限製在一定範圍內。人權,民主,自由等等法律保障可以使得財產的差異不會造成人的社會地位的絕對差異。

他更沒有看到,他的暴力革命建立新社會的過程,被改變為一個無限長的”過渡期“,本身就成為一個暴力社會。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