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1977年初的照片令我感觸良多,圖中是我瑞士的姨媽和德國的表哥夫婦與我姐弟三人。表哥表嫂新婚回廣州探我們,這是他們第一次回廣州到現在也是唯一的一次,那是難忙的時刻,七十年代大陸赤貧、封閉,海外華僑大都不願或不敢回來。這次姨丈姨媽和表哥夫婦回來給我們帶來了十分豐盛的東西,有瑞士手表、鳳凰單車、衣車、風扇,大量的衣服、布匹等等生活用品,還有瑞士糖果和曲奇餅,很多東西國內都沒見過,我們家裏那些天就象中彩票一樣興奮,比周邊的鄰居和同學幸福太多了。通過那次短暫幾天的表哥表嫂接觸交流,我震撼於我們和當時先進國家的差距,記得當時問表嫂在西德月工資多少?她說她們是按小時算的,那時我媽月工資是68元,當時在廣州應屬中上收入了,表嫂的時薪按當時西德馬克匯率換算人民幣她5天半的收入就等於我媽的年收入,因為數字差距實在太大都驚呆了,5天半等於一年印象特別深刻,難怪在華僑大夏一頓30元滿桌好菜我們喊貴,他們說便宜。表嫂說在德國常被洋人問她是日本人還是韓國人,她說是中國人時他們都感到驚訝,那年代在德國的中國人希奇吧。表哥則很豪爽大方,逐一問我們兄弟姐妹喜歡什麽東西下次回來一定帶到。得人因果千年記,四十年一直感激他們對我們窮親戚困難時期的關照。2014年我去了德國懷感恩之情專門拜訪表哥表嫂,幾十年無聯係,我把照片拿給他們看,表哥看著照片良久,對表嫂說原來我年輕時是這麽英俊。令人感慨,世事變幻無常。曾經輝煌過的表哥表嫂,從八十年代末期傭有十間餐館,住大別墅開跑車到早幾年破產邊緣,由於擴張過度理財不當現在回歸租房打工。我們聊到理財時,我問八十年代中期賺大錢時為何不在香港買層樓,你們是香港來的啊,他們說讀書少不懂理財,都沒想過,對啊,要是香港有套房也不致於現在這樣。好在他們倆心態都好,本來就一無所有,他倆十幾歲從香港到德國闖天涯,現在起碼有一個令他們非常驕傲的女兒——出色的神經外科醫生兼考核滑雪教練牌照的考官。他們的故事足夠寫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