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80年,趙惠文王命趙奢為將,進攻齊國的麥丘。在此之前,趙軍已經多次進攻麥丘。但由於麥丘糧草充足,軍民同仇敵愾,又得到善於守城的墨家弟子阿尤阿碧的鼎立相助,所以久攻不下,傷亡慘重。趙惠文王非常不嗨皮,於是給趙奢下了死命令:一個月內必須拿下麥丘!
趙奢果然不負眾望,不到一個月,就拿下了麥丘。不過,這次破城的頭功不是趙奢,而是他的長子趙括。對,您沒聽錯,就是那個紙上談兵,長平之戰兵敗身死,被太史公永遠釘在曆史恥辱柱上的趙括。
嗯,今天,咱們就來好好扒扒曆史,扒扒趙括,順便跟太史公杠一杠。
在中國古代,所謂男子16而冠。趙括這次跟老爸出征,年齡應該不小於16歲。否則,這種真刀真槍隨時都會死人的冷兵器時代的戰爭,趙奢是不會把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帶在身邊的。退一萬步講,即使趙奢想,家裏的河東吼獅也絕不會同意。OK,那就先假定趙括的年齡是minimum16歲。就是這個16歲的剛剛成年的孺子,給他爹獻了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的妙計,並直接參與實施,最後大獲成功。也就是說,年僅16歲的趙括,已經在戰爭中嶄露頭角。
十一年以後,也就是公元前269年,趙國與秦國之間爆發了著名的閼與之戰。趙奢在趙國名將廉頗,樂乘不願出征,拒絕掛帥的情況下,臨危受命,靠著坑蒙拐騙的負能量,更是憑借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正能量,大破秦軍,一戰名垂青史。不錯,狹路相逢勇者勝,就是馬服君趙奢的千古名言。
這時候的趙括,應該至少是27歲,真是英氣勃發鋒芒畢露的黃金年華。趙奢11年前攻打麥丘,都會把年僅16歲的趙括帶在身邊,出謀劃策。這次破釜沉舟與虎狼之師秦軍決戰,怎麽可能不把這個足智多謀的兒子帶在身邊呢?!而且趙奢大破秦軍所用的那些陰謀詭計,極有可能出自趙括的謀劃。不過,為了塑造白起這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神高大上的形象,太史公用春秋筆法把趙括貶成一個不學無術紙上談兵貪婪而又狂妄的紈絝子弟。所以,太史公不僅把趙括智取麥丘在史記中有意略過,又"不經意"地略過趙括參與閼與之戰的橋段。
八年之後,也就是公元前261年,趙國與秦國之間爆發了可謂曆史上最慘烈的長平之戰。這時候,趙奢已經去世。趙王以廉頗為將,與秦軍在長平決戰。廉頗屢戰不勝,損兵折將,於是高掛免戰牌,龜縮防守,與秦軍打消耗戰,這一耗,就是一年。但是,趙國與秦國這個龐然大物比消耗,哪裏耗得起呢?!幾十萬的青壯年士兵在前線,光每天吃飯,一年下來,就把趙國的戰備糧吃空。與此同時,田裏的糧食沒人種植,到了秋收季節,田裏的糧食更沒人收割,趙國去齊國買高價糧又未果,實在無法支撐前線龐大的軍隊啊。趙孝成王也是被逼無奈,於是命令廉頗與秦軍決戰。廉頗拒不從命,再加上秦國的反間計,於是趙王臨陣換將,廉頗下,趙括上!
這時候的趙括,應該至少36歲。雄姿英發,正當壯年,而不是被太史公深深印在所有後人腦海裏的,那個年少輕狂的少年郎。所以,趙王臨陣換將,並非愚蠢到聽信秦國奸細的謠言,而是基於三重考慮:
1. 趙括將門虎子,跟著父親南征北戰,屢立奇功,實戰經驗豐富。
2. 趙括年近40,正當壯年,也是當打之年,臨陣易帥,在軍中能夠鎮得住。
3. 廉頗雖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但那是柿子專找軟的捏。打韓魏齊燕楚很帶勁,但對秦軍的勝率,是一個不光彩的大鴨蛋。一看到秦軍,就有心理陰影。趙家父子則不同,閼與之戰大破秦軍。所以,趙括不僅有對秦作戰的經驗,還有廉頗不具備的戰必勝的心理優勢。
嘿嘿,這些非常合乎常理的情節與細節,太史公是不願意寫入史記的。
最後再談談長平之戰。趙括就像當年他父親趙奢一樣,臨危受命,勇挑重擔,在長平與秦軍決戰。不過,這次他遇到的是古往今來第一戰神白起。這麽說吧,無論誰遇到白起,都不會逃脫慘敗的命運。因為他們遇到的不是人,而是神。
在被圍48天,彈盡糧絕的情況下,趙括為了保命,完全可以選擇向秦軍投降,說不定還可以在秦國做個高官。但趙括沒有這麽做,而是多次組織突圍,在傷亡慘重的情況下,也給秦軍以重大殺傷。最後身先士卒衝鋒在前,戰死沙場,為國捐軀。
後來白起在秦王再度伐趙,圍困邯鄲時,拒絕掛帥。他的原話是: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傷亡過半,國內空……
瞧見沒有,當年秦國在長平前線,先後投入了將近50萬大軍,結果傷亡過半。趙括被圍後絕不變節,指揮趙軍一而再再而三地以自殺式的衝鋒,突擊秦軍的包圍圈,給秦軍帶來的損失,可見一斑。
所以長平之戰,秦軍雖是完勝,但也是慘勝。趙括這個為國為民視死如歸的戰國名將,被太史公一黑黑到姥姥家。趙括這叫一個冤,簡直比竇娥還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