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想國

樂於樂、樂於想、樂於言、樂於思、樂於讀、樂於觀、樂於學、樂於知、樂於友、樂於深情!
正文

《Everest》與刷存在感

(2016-10-09 00:43:14) 下一個

        看完紀錄片般的《EVEREST》,帶著各種“不滿足”、“不過癮”離開影院,不過,好在第一它幫我惡補了19年前震驚世界的山難(需要了解該山難的可以自行Google),第二讓我對大自然更加敬畏、對挑戰者45度角仰視,同時第三也讓我對人生又又又……再再再……多了一些胡思亂想與胡言亂語。

        生命的意義何在?這是個多麽深遠浩大漫無邊際而又經常、時常、常常被我們惦記的主題呦!這部電影不文藝、也不煽情、不誇張也不細膩,但它楞是把這樣一個深遠浩大的問題赤裸裸、沉甸甸、硬生生的橫在我胃裏,感覺就像是吞了個人生果,東西是好,可也不得不多消耗些氣血咀嚼它、消化它、吸收它。

        生命的意義,過去隻會在教科書上看到這麽自帶光輝的詞語,現實生活中很少提及,似乎很玄妙,可意會不可言傳,因為一千個人可能會有幾千個解讀,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解讀:有人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有人認為“活著,就是意義”;有些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追求平等、自由,但也會追求“鍾鼓饌玉、聲色犬馬”;有些人認同“聖人無言”、“大音希聲”,但自己還是要“立德、立言、立行”;有些覺得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也會“忠肝義膽,兩肋插刀”……有人覺得生命的意義就是“光宗耀祖,福澤後世”,也有人認為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有愁明朝愁”,有人認為是要“贏得身前身後名”,也有人要“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

       不論如何何種解讀,套用時下最熱門的詞語,生命的意義無非就是“刷存在感”,隻是有些人通過“曬”來刷,有些人則是通過“品”來刷——“曬”者注重外在目標的實現,“品”者則看重內在目標的實現。外在目標是外表的延伸,它使人關注回報、讚美和得到,與之相關的現實之物就是財力、財務自由,美好的外表、合適的外觀,以及身份、地位的顯赫。內在目標則是人與生俱來的,它關注的是個人成長、努力實現自我,和朋友及愛人擁有親近的關係,以及盡力幫助改善世界為目標的社會存在感。總而言之,愛曬者渴望從人群中脫穎而出,通過別人的羨慕嫉妒恨來證明自己的優越,他們是孤獨求榮;愛品者則渴望融入人群,享受與親朋好友以及周圍世界的和諧共處,他們是會更多關注別人的幸福快樂。

       《Everest》裏,“曬”者的代表是德州土豪BeckWeathers,一幅眼睛長頭頂的樣子,遇到險橋一緊張便開始破口大罵,說自己花了多少錢怎麽怎麽,這就是明顯“錢多燒得慌”型,這類“土豪”我們聽多、見多不覺鮮了——迪拜養虎養豹幾天換輛車的白袍君,美國紙醉金迷的富豪,中國瘋狂購物高調炫富的一代二代……隻要我們想看,Google一下可以看到世界各地富人們的各種花式炫富。“品”者的代表以Rob為主,他拋妻棄女,為了幫助團隊完成任務而舍身取義,這類人也有很多,古有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今有各種慈善人士,我們常常被這些人感動與激勵著。

         我們可能會鄙視跋扈的德州佬,但是當他幸存下來時,我們會為生命的奇跡與恩賜而歡呼和祝福;我們可能會仰視偉大的、成人之美的Rob,但當他即將殞命與妻子話別時,我們卻為他痛心,為他妻女擔憂,甚至會暗自責罵他對家庭的一意孤行與不負責任……我們不喜歡一些人和事,但我們不希望看到它們毀滅;我們喜歡功德圓滿,但不希望是以生命為代價。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在刷存在感、找尋生命的意義、努力實現自我價值、企望圓滿和幸福;可往往很多時候,會在刷存在感、找尋生命意義、追求圓滿幸福的路上迷失了自己,因而所謂存在感、生命意義、圓滿幸福也就隨風而逝。我們總是“生活在別處”,卻為那遙不可及的別處而忽視了此處;我們總想追尋遠方,卻為不知禍福錯失了眼前的詩意——一如那句話說的,“人的最大遺憾不是求而不得,不是舍而不能,而是得而不惜”。我們想征服險峰,我們想走遍世界……可是,如果沒有一顆沉澱的心來感受當下,沒有一雙純淨的眼睛發現美好,就會像逐日的誇父,樂顛顛地隻知道追著太陽跑,卻不知道感受太陽的溫暖,傻兮兮地最後活活把自己累死。理想齊天,意義何在?

   感謝《Everest》和那天帶我去看電影的人,不僅讓我又多了個胡言亂語的話題,多了些自以為是的深刻,以及多了些對所愛之人更真切深情的愛與疼惜;更讓我多了個機會寫寫觀後感、發個博客、刷個存在感。美好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