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水成金者

問君何來獨枝秀,一澗春水細長流。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西北回民起義真相

(2018-02-20 16:44:08) 下一個
西北回民起義真相 
粱霄  
     現在政府把這次戰爭稱為"回民起義".但又不敢深講,往往是一筆而過.對左也進行譴責.對戰爭的起因,進程.結果在曆史教科書中完全避而不談.就是照顧到了雙方的感情.因為這次戰爭究其實質是民族仇殺.這次民族仇殺跟印度與巴基斯坦分離時的印度教徒**之間的仇殺可以完全一樣.回民對清政府的鬥爭並不十分堅決.有部分回民還投降了左軍.馬化龍也是時降時叛.跟清政府玩貓與老鼠的遊戲.但他屠殺起漢人可絕不含糊的.在他初起時.攻占靖遠縣.該縣23萬漢人不分男女老幼被殺得隻剩下五千人.張承誌在<<心靈史>>也曾提到過.當回民攻占陝西某縣城後.殺光包括出生沒幾天的嬰兒在內所有漢族男子.輪奸所有漢族女子.稱之為給漢人換換種.最後馬化龍被擒後.淩遲處死.全家被滅族.實在也談不上什麽冤枉.而且有一點必須要說明的是回民對漢人的屠殺主要是集中在回民初起之時.占有很大優勢.幾乎控製了陝西大部與甘肅除蘭州之外的全部.在這個區域內對漢人進行大屠殺.而漢人對回民的大屠殺主要後期回民失敗後的報複性大屠殺.這有一個因果的關係.
     這次戰爭已經有一百多年了.現在無論是政府與漢人都在刻意淡化這些仇恨.去保持這種民族團結的局麵.因為現在中國絕大多數漢人不知道一百年前的西北有這樣一次與殘酷的民族仇殺.這是與政府刻意淡化是分不開的.但是一部分回網上的成員一定要把有些事情搞得水落石出的話.我想真到那一天,"回民起義".這四個字中的"起義"兩字就要去掉了.真正了解一些西北回民戰爭的史實後.覺得這次戰爭稱為"起義".實在對不起死於這次戰爭中的那些無辜百姓.總覺得這些死者的靈魂還不能安息.
    當年回軍在西北大規模屠殺漢人,不分男女老少.其目的是為了改變中國西北的民族構成.使回民能夠成為西北的主體民族.這樣就可以在當地搞一個伊斯蘭國家.就算最後搞不成.也能成立一個準獨立王國.因此也可以理解為什麽回軍有些首領對清軍是時降時叛.而另一方麵對漢人則是痛下殺手.隻不過回民在漢人的血沒有流光之前.自己幾乎流光了血.
    另外左宗棠對待回民也是十分殘酷的.但他在當時把回民還是看成是同族.並非他族.隻不過是一些信仰外國教的族人.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麽他會接受一些回民的投降.如果是異族的話.就很難說了.
    清朝末年,政府固然腐朽不堪,官員貪汙之風盛行,然西北各省經濟並未崩潰,人民更不是民不聊生,相反,在戰爭前西北各省人口增長很是迅速,回民戰爭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說有必然因素,那就是民族主義。之所以爆發,與漢族和回族中激進的民族主義者有莫大的關係。
    回民造反的確是被動的,是被團練鄉勇所逼迫的。可在大規模的種族滅絕式的屠殺中,回民又是主動的。起事後他們憤怒的,盲目的把報複目標轉向了所有的漢族,於是大批漢族平民被屠殺。這使得生還的漢族平民對回民的極端仇視,於是紛紛加入左軍,參加對回民的報複性大屠殺。連一向與政府作對的西北刀客也參與剿回,可見當時普通漢民對回民的仇恨之深。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回軍攻占河西走廊的肅州,把城內所有漢人都殺光,一個不留。該年初,肅州鎮標官兵,大部被調赴新疆平亂,肅州城防空虛,而回民準備造反的情緒日盛,氣氛十分緊張。鎮台(總兵官)成桂(旗人),采取恐嚇手段企圖壓服;知州陳墉(錢塘人),采取和議政策,以圖緩和尖銳的民族矛盾。二月二十三日,在惠回堡哨口防守之回民獵勇200餘人,騎馬前來肅州鎮台府,索取前任肅州鎮總兵德祥扣發之口糧和鹽茶銀餉未果,邀起獵勇不滿,立即西奔,攻占嘉峪關,殺死關上巡檢張開禧及居民無數,奪得關城,遂密通南山各路客回,於次日分頭向肅州集結,暗自準備起事。二月二十四日,得悉嘉峪關失守,鎮台成桂始覺問題嚴重,方增兵守城,封閉城門,並在東城門樓架設將軍炮一門,炮口向著東關。東關回民一再請求州府保護,州主陳墉為探虛實,於當天中午,私自乘轎赴東關禮拜寺,被回紳款留。天晚,東關回民將東、南、北三個哨門的鐵鎖砸掉,為城外潛伏的獵勇和各路客回開門。至夜深,馬文祿等與本城回民標兵蘭積禎、馬天才等人,利用州官轎子,裝扮知州回城,回軍旗、鼓喝道:“快開門!陳大人要回府了。”城樓士兵下城開門。城門剛開,潛藏於東關兩側廊廡下的回眾一擁而入,喊聲連天,四麵暗哨放火接應。道台桓齡聞變,率數十人迎擊,回軍像潮水般湧來,恒齡率兵力敵,不料,肅州鎮標軍中的回弁忽然反戈,致使官軍潰散。恒齡中槍倒地,隨從人員均戰死。城內各街員弁及眾武生出來與回軍搏鬥,勢弱不支,大都戰死。鎮台成桂大驚,縋城逃遁張掖。天明後,城遂為回軍占領.左軍後來攻克肅州後,也一樣,把肅州的回民殺的雞犬不留。還請一提起左宗棠就咬牙切齒的朋友仔細想一想。
    回民起義對漢族的大屠殺,開始於同治元年(1862年)的陝西,在陝西殺了約500萬人。1863年,陝西回民在被清軍退到甘肅後,對甘肅漢人進行瘋狂大屠殺。雖然也有甘肅回民參加,但最殘暴的是陝西回民,殺人最狠。據《中國人口史》一書的統計,回民起義前鹹豐十一年(1861年)甘肅人口1945.9萬人,戰後光緒六年(1880年)人口僅存495.5萬人,人口損失1455.5萬人,損失比例為74.5%。在甘肅,回民一次殺10萬以上漢人的大屠殺有很多次,許多縣的漢人被殺光。回民起義殺掉陝甘兩省的總人口大約2000萬人.這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殘暴的種族滅絕大屠殺。這次大屠殺比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手段更殘酷。不分男女老幼,全部用刀砍死,用火燒死,進行種族滅絕大屠殺。
    以下是甘肅部分縣大屠殺的情況。
    據鎮原縣誌:”四鄉堡寨攻陷無遺,而縣城獨全,蓋四鄉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後入城避難。是月初九日……(回民軍入城)……,全城糜爛,死者不知其數。”據《中國人口史》,回民屠城前全縣人口26.9萬,戰爭損失23.4萬,損失比例為87%.
    據《中國人口史》,涇州四縣鹹豐十一年(1861年)有人口92.8萬,戰爭中人口死亡82.2萬,損失88.6%.
    平涼。據宣統《甘肅新通誌》卷47,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回民軍隊”陷平涼城府官……員死節者百餘,士民死者十數萬。”據《中國人口史》一書推算,同治年間平涼府(包括華亭,隆德,平遠,海城,固原)人口損失249.1萬,占戰前人口的88.6%。一次被殺十萬人以上的例子很多.
    在華亭縣,據記載,“同治二年十一月,陝回入境,焚殺極慘。初土回叛變,尚愛鄉土,不甚殘毒。及陝回入境,無所顧惜,焚殺慘於土回十倍。華亭從此丘墟。“”鄉鎮民屋焚殺殆盡,遺民數百悉逃蓮花台。“平回後招安遺民,歸城者僅七十餘人,男女老幼死亡數萬。據《中國人口史》,華亭縣鹹豐十一年(1861年)人口約17.1萬,戰爭中人口損失約達94%.也即基本上被殺完了.
    隆德縣。據載:”同治四年縣破城,從此官逃莊浪,城空無主者五年.人民殺斃餓死十有八九,老弱逃盡,全縣無二三十人家。全縣村村焦土,十室九空.”人口死亡比例高達90%.而今這個縣的人口,基本上均是戰後移民.
    固原縣。回民軍隊與清軍爭奪的重點。同治二年一份奏報稱,固原突被回軍攻破,”民殆盡”宣統《甘肅新通誌》卷47稱:”固原回叛……城內官民男婦共死者二十餘萬人。”
    據中國人口史,慶陽府戰爭中損失128.7萬,占戰前人口的91.3%.漢民基本被殺光.寧夏府。據宣統《甘肅新通誌》卷47,同治二年,回民軍隊”陷寧夏府城,漢民十餘萬被屠殆盡”。同年馬化隆又陷靈州,”城中民人死者二萬餘”。整個寧夏府人口損失多達150萬,戰後僅存10多萬.當時有一篇祭文有如下描述:“……同時赴義,數十萬人,盡罹鋒鏑,天降鞠凶……“
    花馬池(現為寧夏鹽池),原有10萬人,戰後隻留下5947人.人口損失94.1%.漢人基本上被殺完。
    陝回入甘經渭源、狄道至河州,屠殺甚慘。由於當時農村殺得很慘,能逃的則湧入縣城,借城牆保命。然而城破之後,則被血洗。如渭源城破後,“屠毒生靈以數萬計,滿城官員皆死之。“另一記載:“殘殺一日,輒死人民數萬,血流成渠,屍積如山,傷心慘目。”渭源人口損失90%,人民基本被殺光。十年後才設官府,招民種田,原有住戶隻餘十餘家。
    狄道。宣統甘肅新通誌卷47記載,同治二年八月,回民陷狄道州城,居民十餘萬被屠。
靖遠。同治五年,“陝回陷靖遠縣城,陝回結靖遠回為內應,攻陷其城,靖民逃出者十之一二。《甘寧青史略》正編卷21則稱,靖遠破,“漢人死者男婦約十餘萬”。
    損失最慘的是臨潼縣,人基本被殺完。
    臨潼縣。據複旦大學史地所路偉東研究,臨潼縣1861年人口是26萬。臨潼縣誌載, “1862--1869七年,臨潼縣死亡人口30餘萬.。渭河南北燒殺之災無一村一人而幸免.。”也就是說,不僅殺光了原來的人口,也殺光了這七年新生的孩子。《中國人口史》一書,列出了很多縣的死亡情況,唯獨對死亡最慘的臨潼縣沒有提說。
    涇陽縣。據《中國人口史》一書,戰前一年的1861年人口17,7萬,戰後6。7萬,戰爭中損失11萬。
    興平縣。戰前1861年18。4萬,戰爭三年人口損失7。9萬。
    戶縣。戰前16。2萬,戰爭中人口損失比例超過三分之二。高陵縣戰前8萬,損失4。8萬。
    富平縣,戰前31。8萬,損失20。3萬。
    三原縣,鹹豐十一年(1861)三原縣人口21。6萬人,損失12。3萬。據三原縣誌記載,回民起義兩年間(1862─1863),“縣舊隸五百餘村俱殘破,僅存東裏、蔡王二堡”。
    高陵縣。回民起義前的1861年高陵縣人口8萬人。高陵縣誌記載,“同治三年(1864),縣內人口銳減至32192人。”損失4。8萬。
    大荔縣(舊製),戰前22。4萬,三年後僅餘72679人。損失67%。
    合陽縣,戰前29。9萬,戰後餘14。6萬,損失57%。
    澄城縣,戰前20。6萬,損失60%。
    蒲城縣,戰前32萬,損失64%。
    華州(現華縣),戰前17。8萬,戰後不到9萬。
    以上回民起義死亡人數的資料均有據可查,主要是《中國人口史》(第五卷,清史部分)。另外,《同治年間陝西回民起義調查》一書,記錄了很多大屠殺的過程。
  《甘肅新通誌》也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書。
    這場回漢**本質上不算是什麽“回民起義”——它沒有像太平天國提出“天朝田畝製度”那樣提出任何先進革命綱領,它實際上倒是符合現在伊斯蘭世界普遍盛行的“聖戰”標準——隻不過實行聖戰對象是一切非**而已,尤其是普通漢族百姓,回民領袖以為隻有殺光所有漢人,實行完全的伊斯蘭化才是真正的真主旨意,是真正的“聖戰”,因此這場鬥爭從一開始就透露出典型的民族戰爭色彩——而且是典型的種族滅絕,在陝西、甘肅有近千萬漢族無辜百姓被屠殺。
    當朝廷了太平軍和撚軍之後,轉身來對付西北和西南的“回亂”,在西北左宗棠的大軍所向披靡。由於回民錯誤的政治指導思想,使得他們的鬥爭被很容易孤立為弱小的回回群體對抗全中國以漢人為主加上滿洲貴族的實力強大的“滿漢聯盟”。滿清政府對抗太平軍和撚軍時最為頭痛的缺少漢人百姓支持的問題,由於回回民族極其狹隘的宗教主義戰爭指導思想下,輕易地獲得了解決。
     所以,我們看到清軍所到之處完全不見對付太平軍時期的尷尬(沒有群眾基礎),相反陝甘各地漢族百姓競相支援,並且配合朝廷組成地方民團一起投入到對回回的瘋狂報複之中去。
    “秦不留回”——就是在遭到回民瘋狂屠殺後,漢人幸存百姓在朝廷大軍的支援下對回回民族的瘋狂報複之舉。隨著回回形勢的不利,他們在陝西、甘肅遭到了瘋狂滅族的報應!
    前麵我說過了,這場回變很大程度上是回族上層宗教分子利用長期以來回漢民族的積怨,在判斷大清將覆亡的錯誤認識下的一次典型的機會主義的“政治投機”而已——成功了,就可以在西北、西南一個完全回回的伊斯蘭國。
    既然是“政治投機”,就少不了鬥爭的不堅定和動搖,後來杜文秀、馬化龍、馬占鼇、馬文祿都選擇了“就撫”,“反正”就是這種“投機分子”的真實嘴臉——他們造反哪裏是什麽去為人民謀福祉啊,完全是一次標準的“政治投機”,成功了就伊斯蘭化中國,失敗了就與朝廷談招安的條件。
    隻不過,由於罪孽深重,杜文秀與馬化龍依然沒有得到朝廷赦免,隻有馬占鼇由於積極表現,屠殺自己的**兄弟有功才得到了朝廷的“寬大”。而另一個殺人如麻的惡魔白彥虎罪大惡極,知道清廷不會放過他,因此頑抗到底逃竄往沙皇俄國。途中,為了穩定軍心他竟然變態地以殺戮自己的親嫂子來震懾意誌動搖的人,綁架眾教民與自己一起奔赴黃泉。
    總之,最早起自鹹豐(1855年),曆經同治、光緒的“回變”(或叫“回亂”)其經過大體如此。究其原因實為“回回”想趁中國內亂之際造反建立一個大伊斯蘭國(比如杜文秀於1856年在雲南西部的大理建立了平南國自稱“蘇丹蘇萊曼”)。
    所以說道這場回漢血仇的悲劇,肯定有哪一個錯誤在先和錯誤嚴重的問題。通過分析上段曆史,我們已經不難知道曆史的真相,如果一個民族不反省自己曾經的過錯,反而謳歌在那場戰爭中的劊子手(比如白彥虎和馬化龍等),這隻能說明這個民族沒有認真反省自己的錯誤,難保曆史悲劇不再重現。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漢族的“秦不留回”的口號下也殺死了許多無辜的回回。不過那是在民族大仇殺的背景下,在回回先挑起民族仇殺的情況下的報複性舉動——畢竟任何民族都有血性,難免不在仇恨下失去理智,我們不能對一個受傷的民族過多要求她去理智,因為這本身就很“殘忍”。
    這點,使我想起了蘇聯人。當1945年俄國人殺進了德國後許多報複性行為甚至超過了德國法西斯,現在你用理智很難理解一個受共產主義教育的國家為什麽要比法西斯還法西斯呢?——其實這不難解釋,任何民族仇恨一旦被啟動,什麽主義都很難製約得住。既然蘇聯共產黨都做不到,那同治年間的左宗棠當然更是無法阻止憤怒的漢族百姓和湘軍對“回回”進行報複了。
    重新提起這段曆史,隻是想客觀評述一下,任何美化那段曆史中的某些惡徒的人(比如張承誌)必將被曆史和正義所唾棄。
    回民軍的某些做法, 如強迫漢民隨教, 也影響了回漢民族關係。在民族矛盾緊張而又長期化的情況下, 改隨伊斯蘭教確實使相當的漢族群眾免遭殺害。在寧夏、靈州、河州等地, 許多材料說明了這種現象的普遍性, 但這畢竟不是出於自願, 因而嚴重地傷害了漢族群眾的民族感情。而且, 對於隨教的漢族群眾而言, 有時也會飛來橫禍。同治六年(1867) , 陝回楊文治、馬士彥等從董誌原敗退河州。馬占鼇令分駐四鄉, 叫隨教漢人供給糧食。陝回因無家可歸,起了奪取隨教漢人產業的思想。那年冬天, 馬悟真的弟弟人稱三師父的, 到北原上開會, 表麵上說要陝回和隨教漢人和平共處, 卻暗令陝回殺死了數十名漢人, 奪取了財產。四鄉隨教的漢人聽到消息, 相率逃亡, 結集到煙囪山, 準備逃向藏區。馬占鼇得悉這種情形, 糾集回軍四萬多人, 圍困煙囪山, 把數萬隨教漢人完全殺盡。隨教漢人承受更多的是來自於回民軍的戒備、歧視和經濟上的沉重負擔。
   看到許多人在評論同治光緒年間左宗棠對那些造反回民的懲戒太嚴厲了,我想說一下,我們不要過於抱怨左宗棠對回逆的殺戮,在那個種族仇殺的年代,當你看見你的同胞姐妹遭到異族人的殺戮,任何一個有血性的男兒怎能會冷靜?怎能還講究“文明準則”?
    左宗棠是殺戮一些無辜回民,但是這點要明確一下,是回民全族高度參與屠殺無辜漢民千萬在先。左宗棠隻是在激憤之下沒有去約束屬下和百姓的報複而已。試想,當異族對你們沒有手下留情濫殺無辜的時候,任何一個熱愛自己民族的血性之人怎能還去迂腐地講究什麽禮儀?文明?
    我不認為左宗棠是一個極端民族主義者,他所做的不過是適當懲戒**的回回暴民而已。畢竟,他不是希特勒,他還算安置了大批“反正”、“就撫”的回回而不是滅絕他們。給今天的回民留了種。
    回顧曆史我們可以看一下,那些西方民主國家怎麽樣?——進入了20世紀,這些所謂文明人依然有的殺戮。二次世界大戰中,邱吉爾先生針對納粹德國的大轟炸,對德國人實行了瘋狂地報複——實行大規模的“無差別轟炸”。整個二戰期間,英國隻有5萬人被德國炸死,而德國卻在英美聯軍的瘋狂報複下被炸死了100萬無辜的和平居民。再說另一個受到共產主義熏陶的國家——蘇聯,這個二戰時期死亡近3000萬人的國家,當他們殺進德國的時候實行了同樣的“納粹行為”——大批德國居民被殺害,婦女被強奸……
    來看看吧,20世紀的民主國家英美和思想覺悟很高的共產主義國家俄國,他們何嚐寬恕過納粹德國的罪過?他們屠殺了不下幾百萬無辜的德國居民,這些國家似乎也並沒有貫徹他們所說的“德國人民與希特勒納粹是不同的”、“不能將少數人的罪過強加給所有無辜的德國人民”……
    是的,這些工業時代的文明國家當自己掌管戰敗國的命運時候,他們依然無法做到用文明的方式去對待“犯過錯誤”的國家。在這些戰勝國看來,納粹德國的人民既然當初支持了希特勒就應該為他們的錯誤付出必要的代價——隻不過,這些“戰勝國”不會公開他們的想法而是用實際行動去懲罰“錯誤的德國”而已(確實很虛偽)。
   相比於以上的文明的工業國家,我們憑什麽去指責左宗棠大人的憤怒呢?難道一個人不該有憤怒嗎?不應該有血性嗎?要在被屠殺的同胞屍體麵前做出一幅寬容大度的樣子嗎?難道那些犯罪的暴民不該受到懲罰嗎?這自然又涉及到一個“原罪”的問題,如果不懲戒暴民,隻追究極少數領頭者的話,那麽會出現一個這樣的情況:即同治回亂的暴民會因屠殺而獲益的局麵。在朝廷大軍來到之前,陝甘的漢民已經被殺戮殆盡,他們的土地已經被高度參與“聖戰”的回回暴民瓜分完了。
    麵對這樣的局麵,左宗棠也很難辦,不屠殺那些暴民既對不起死者,也無法奪回被暴民霸占的漢族土地。那些回回暴民是不會甘心情願把自己辛苦殺戮無辜漢族群眾的地盤再良心發現地退還給漢族的——我不認為手宗教意識熏陶的回回有這個反省意識。
    因此,我們不難解釋左宗棠對回回的屠殺,原因有幾個:1,既然當初你們全民參與屠殺無辜群眾的暴行,那麽你們就應該為自己當初的選擇付出代價(就如同德國選民也必須為當年支持希特勒付出代價一樣);2,不殺戮暴民就無法奪回漢族被強去的土地,否則回回會在這片新“征服”的肥沃土地上繁衍出更多的回回,整個西北——漢人祖先的龍興之地就會完全被伊斯蘭化,而這對這片土地原來的主人漢人公平嗎?顯然,我們無法否認追求公平有時難免也少不了必要的殺戮。
    最後,我想說一下左宗棠在“同治回亂”的行為是正義的,這是無可厚非的——他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完整,懲戒了暴民,使他們在將來造反時不得不顧忌一下那段的曆史,這也為西北後來總體安寧奠定了基礎(所以曆史要連貫地而不是割裂地看)。
    總之,雖然我們也正視在懲戒暴民的行動中確實有殺戮無辜回民的情況。但是這場平亂的意義仿如整個二戰的性質一樣,作為勝利一方的美國、英國和蘇聯在對待戰敗者德國和日本時盡管也有一係列顯然是有組織有目的地屠殺無辜良民的行為,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這場戰爭的正義性。
    對於戰爭,隻要把握其總體正義性就可以了,至於具體環節上難免會出現報複和種族滅絕。作為勝利和失敗的雙方都應該反思而不是一味地去抱怨和指責。如此,則世界才太平許多。
    對於野蠻,有時隻有更野蠻才能使你的對手複歸於冷靜——這是我們這個社會無奈的生存法則,我們必須麵對而已。
    曆史也有相似答案:
     漢武帝時,博士狄山認為在和匈奴的關係以“和親”最為有利,主張對匈奴人施“仁義”,應該去教化匈奴人。他以為:匈奴的殘暴源於不識禮儀。因此,應該用儒家的一套去感化匈奴人。漢武帝問張湯,張湯說:“這是儒生的愚蠢無知。”狄山卻強辯:“我雖然愚蠢,但去愚忠,像張燙那樣是詐忠。”漢武帝不悅,對狄山:“讓你管理一個郡,能否保證無盜賊?”狄山對曰:“不能。”漢武帝再問:“管理一個縣呢?”狄山回答:“不能。”漢武帝追問:“管理一個山頭若何?”狄山思襯,在回答不可以就要被治罪了,於是勉強回答:“可以。”於是漢武帝派狄山去山上防禦匈奴。結果不出一個月,狄山就被匈奴殺了。這個主張以禮儀教化匈奴的腐儒最終死於野蠻人的手下。
http://blog.renren.com/share/230096621/1321486099/0


**************************************
讀者評論:                                                                               

這個帖子曾經在網上流傳了很久,作者是讀過很多書的人,帖子內容也與時俱進,有改動。
 
但是,強調左宗棠很殘酷,這是目前某些人當下希望製造的輿論,以維護之前批判左宗棠的合理性,當然,這篇文章不在此列,隻是他把官府力量統稱為“左軍”,非常模糊。事實上這是要分幾個階段的,之前的多隆阿的確非常殘酷,基本上格殺勿論。左宗棠還沒有入陝就對此表示不認可。陝西回民剩下20萬,等到戰爭結束,還有十萬幸存,而喪亡的十萬,除了兵戈,更有饑餓、疲勞、疾病、嚴寒等等原因,後麵這些甚至是主要原因。如果左宗棠真的殘酷,不可能是這樣的結果,許多情況下,這些人處於絕境時,左宗棠都及時伸手救援,才使他們得以生存。正因為如此,馬長壽55年進行調查時,受訪者才會一致對左宗棠保留了敬意。
 
就拿肅州來說,清軍夜晚進城殺人,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左宗棠當時在肅州,更應該承擔責任。但是,這次事件被稱為“屠城”,總共隻涉及數千人,回軍的一次屠村,往往上萬,更有大量“十餘萬人一朝盡”的慘劇,相比之下,左宗棠隻是被片麵強調了,更有人在討論中說,如果不連夜進城,城內剩下的一千多漢民也將蕩然無存。這個情況隻是可能,無法確定,也不想過分為左宗棠辯護,錯了就是錯了。
 
但即便如此,肅州城內依然有九百多回民幸存,跟城外的數千回民一道被遷往蘭州安置。這個舉措曾經遭到彈劾,左宗棠答複說,自古的安置都是由繁華地區往邊遠地區,沒有由邊遠地區往省城周邊安置的,這種指責要看具體情況,不能一一概而論。肅州是進軍新疆的樞紐,為了確保安全,河西走廊安置大量回民不合適,肅州以西又太荒涼,因此隻能把這些人安置在蘭州附近。
 
這些事實說明,上麵的帖子裏關於左宗棠殺光了肅州的回民依然是不符合事實的。這樣的文章尚且如此,那些批判家們的筆下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馬長壽調查報告,曾經封禁了半個多世紀,去找一本看看很有必要。
 
裏麵陝甘寧的大量受訪者,提到左宗棠,都不稱名字,更沒有什麽左屠夫,而是保留了清代以來的敬稱左宮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