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水成金者

問君何來獨枝秀,一澗春水細長流。
正文

左宗棠之墓

(2017-05-27 10:00:55) 下一個


 

1.JPG

左宗棠之墓


    左宗棠墓位於長沙市雨花區跳馬鎮白竹村從長沙縣黃興鎮過東山大橋,南行約2公裏, 即可見公路邊的"重修左宗棠墓碑記"。從碑後登數十級石階,"清太傅大學士屬靖侯左文襄公之墓"躍入眼簾。墓前有石砌平台,配以石桌、石鼓、石香爐、石獅子。兩側華表刻聯語:"漢業唐規西陲永固; 秦川隴道塞柳長青"。
    左公墓墓體為石構, 由花崗岩砌成, 墓的四周有鐵柵欄圍護。左公墓原來規模較大,占地有10畝,內有石碑、石人、石馬、石象、墓廬享堂等,後遭人為破壞。現在所見為1986年重修部分。立有《左文襄公傳略》和《重修左文襄公墓記》大理石碑,皆由長沙市人民政府建立,碑文由潘基躓撰文,趙家寰書寫,左墓1996年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JPG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清嘉慶十七年(1812)壬申十月初七生於湖南湘陰左家塅。號湘上農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一生經曆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鎮壓陝甘回變和收複新疆等重要曆史事件。1885年病逝於福州,次年歸葬於此。
    左宗棠自幼聰穎,14歲考童子試中第一名。曾寫下"身無半文,心憂天下; 手釋萬卷,神交古人"的對聯以銘心誌。左宗棠最偉大的貢獻是收複新疆,鞏固海防。清同治以來,中亞阿古柏入侵南疆,沙俄侵占伊犁。企圖霸占北疆。李鴻章之流主張放棄"塞防",拒不發兵,散布"出兵必敗"。左宗棠力排眾議,以古稀之年,"扶櫬(棺材)西征",大長士氣,用其卓越的軍士才能,督軍"勿淫掠,勿殘殺,王者之師如時雨",得到各族人民支持。清軍"一月驅驟三千餘裏",所向披靡,使新疆重新回到了祖國懷抱,接著又屯墾邊疆,"授民農法以盡地利"。不久,法國侵略者在南方挑起戰爭,左宗棠時任軍機大臣,恪靖侯。他自請赴前線督師,旋調兩江總督,"以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抱垂暮之病痛之軀,親臨福州布防,組織"恪靖援台軍"東渡台灣。可惜病逝於福州軍中,諡文襄。臨終前,他還自責"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遺恨平生,死不瞑目",愛國之憂,感人至深,不愧為傑。
    左宗棠為什麽會安葬在長沙而不是他的老家湘陰呢?網上資料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 柏竹塘的這塊墓地,據說是左宗棠在第一次率領楚軍東進時親自選定的。
    二. 有人說,左公深諳風水地理,年輕時在長沙城南書院、湘潭隱山書院、醴陵淥江書院研讀時,就尋得這一寶穴。
    三. 傳說左公東征西伐,感到心力交瘁,歎世事之滄桑,人生之短暫,也為自己尋一身後的安息之地。
    四. 傳說左公的靈柩是由福建福州運回,水陸路交替使用。在跳馬下船後由陸路人抬向長沙方向,走到跳馬附近時,抬靈柩的繩子斷裂,靈柩落地。按老話說靈柩在哪落地,就要葬在那裏。所以,過去抬靈柩中間休息時,靈柩下麵要放凳子墊著,不能落地。
    這些說法是否靠譜,不得而知,但左宗棠與長沙卻有著不解之緣。  
    左宗棠少年時代,他在城南書院學習,在嶽麓書院(全國四大書院之一)考試,一年裏得了七次第一,“七冠其曹”,當然包括城南書院和嶽麓書院的學生。這種考試應該是書院裏日常舉行的內部考試,並沒有明確的考試目標,和院試、鄉試有別。城南書院,顧名思義應該在長沙之南。他參加考試的地方,準確地說是“湘水校經堂”,這個單位在嶽麓書院裏,由當時的湖南巡撫吳榮光創辦並且擔任主講,因此規格較高是肯定的,網上有人說嶽麓書院是本科,湘水校經堂則相當於研究生院。由於這個原因,嶽麓書院裏,現在掛起了左宗棠的畫像。因為左宗棠家境貧寒,所以左宗棠在城南書院僅僅就讀了一年之後就轉到別的學校去了。
    在中年之後,左宗棠刻苦研讀兵法,博覽群書。凡是跟左宗棠交往過的人,無不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因此左宗棠的名氣就更盛了。所以在太平軍進攻長沙的時候,湖南巡撫張亮基才會邀請左宗棠出山輔佐自己。當時,太平軍從廣西一路打過來,長沙危在旦夕。湖南巡撫在眾人的力薦之下,邀請左宗棠出山左宗棠“縋城”進入了四門緊閉的長沙, 一起守住了長沙城,太平軍最終沒有攻下長沙城而退兵了。就是在這一次的長沙保衛戰中,左宗棠一戰成名。
    就此一役,左宗棠名揚天下。並且入了曾國藩帳下,得到了曾國藩的大力提攜。後來左宗棠自己組建了楚軍,在之後的戰鬥中,左宗棠指揮的楚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成就了一番偉業。正應著了:成也長沙, 歸也長沙。


 


文圖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