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母親的故事

(2017-05-03 20:00:06) 下一個

  母親身體健朗,隻是牙不好,經常犯毛病。後來聽了牙醫的介紹,做了滿口的烤瓷牙,又整齊又好看,可就是不中用。平時吃些稀飯、豆腐和肉糜,硬一點的食物隻能看看,跟她的牙一樣。

   很小的時候,我就發現母親與父親的關係並不融洽。母親經常跟我念叨,她十七歲結婚,父親對她很冷淡,奶奶非常尖酸刻薄,小姑媽當時年紀輕,對她刁難挑剔……

    因為他們的婚姻是老人包辦的,母親不是父親心儀的女人,所以,結婚後便參加了抗戰,為了抗婚,五年不回家。母親埋怨父親,後來接連生了四個孩子父親都說工作忙不回家。但父親有病在家休息的時候,母親對他照顧得卻是無微不至。


  母親常說起,她自己帶大了四個孩子,白天下地幹活,晚上織布做衣服做鞋子,不管多麽艱難,母親從未埋怨過,但是她心裏一直怨著父親。在我心目中,母親終日勞作,家裏的大事小情沒有難倒母親的,後來家裏起房子,也因父親忙,全交給母親負責。找承包商還是找工人,找了泥瓦匠還是找木匠,就連借個工具、鏟刀都要母親一個人出麵。

   母親在村子裏的人緣是一等一得好,村裏的人都樂意幫她,也都知道她一個人帶著孩子不容易。而母親一手縫紉絕活,在村裏是出了名了。村裏人嫁閨女的嫁妝裏總有母親親手幫他們縫製的枕套、繡的鴛鴦和蝴蝶。

  前兩年母親來我家住了半年,哪裏也不願意去,說是呆在家裏就挺好。每天還是忙忙碌碌,洗洗縫縫,把我家的舊衣服一件件收了起來,縫補一新。她很怕麻煩我們,一提出來到哪裏玩,她就直擺手。除了上班,我就盡早趕回家,陪陪母親。

    父親過世的早,每次說起父親,她對父親的埋怨就在言辭之中了。所以我悟出了,對誰都可以寬宏大量的母親,為何不諒解父親?因為母親深愛著父親,而她對父親的愛卻從來沒有得到過回報,母親常常發呆說,他就是不喜歡這個家,從一開始就不喜歡。我明白從心底裏,她對父親的怨恨也越來越深,總覺得父親虧欠她許多,是委屈經年累月成了怨恨。

   夫妻之間沒有愛了,也應該有責任和親情,那樣就不再會有怨恨。母親對父親的關懷,我小時候就有體會了。隻要到父親回家的那天,家裏餐桌上的菜就格外豐盛。比如包餃子,我們四個孩子隻看著餃子吃著玉米麵菜饃饃,餃子是最後留給父親的。平時,母親總是不苟言笑,隻要父親回家,母親就話特別多,對著悶不吭聲的父親說個沒完沒了。隻是父親隻是哼哈地敷衍她。

    父親在我們心中隻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很少帶我們出去玩,也很少陪我們做功課。他隻是周末回家待兩天的一個匆忙的常客。平時,家裏就我們五個人,吵吵鬧鬧。隻是父親回家時,我們四個就都不敢吭聲。吃完飯,丟下碗筷,趕快離開。

   父親過世了,母親還常常會自言自語道:這個是你爸以前愛吃的,那個也是他喜歡的。每到他的祭日,母親還會專門燒幾道菜擺在案前焚香祭告,然後坐在那裏呆呆地想很久。也許這個人走進了母親的心裏,而母親卻始終沒走進父親的心裏吧。他們就這樣湊合著也過了一輩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雨化蝶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偷來的菜譜' 的評論 : 剛開始五年不回家,我改一下
偷來的菜譜 回複 悄悄話 "結婚後便參加了抗戰,以此抗婚,五年不回家。"-- 那怎麽會有五個孩子呀,聽起來邏輯不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