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的官窯瓷
1970年代的三門峽, 很小的城市, 市中心的國營大菜市場旁邊, 橫平豎直隻有幾條小路,路兩邊長著成排的大槐樹,槐樹後麵是清真飯館,百貨公司, 水果店,肉店,點心店,新華書店,圖書館,電影院,糧店,等等,還有一個賣烤紅薯的小攤子。 我那個時候還在上小學,經常在這些槐樹掩映的商店中間經過,去買一個烤紅薯。路兩邊每天都有賣菜的小攤子,賣雞蛋的,賣蔬菜的,賣新鮮的玉米和小米的,賣西瓜的和賣茶水的。有一天,在這些小攤子中間,我看到一個賣瓷器的。地上鋪著一塊布,上麵擺放著一些酒壺,茶壺,碗碟,杯盤等等。
我很喜歡那些小茶壺,就像是一些小玩具,很可愛。現在想起來,那都是些製作比較粗燥的日用瓷,但在當時,這些描繪著花鳥,塑造成人物形狀的茶壺真是太美了,我想像著用它泡一杯茶喝下,多有意思。我買了一個很小的,塑造成李白醉臥酒缸旁的茶壺,茶壺的蓋子,就是那個酒缸的蓋子,茶壺的嘴從酒缸裏探出來。當我把這個小茶壺拿回家,媽媽看到了,高興地跟我說,這是“李白鬥酒詩百篇”的意思。那個茶壺太小了,應該是個酒壺,可是對我來說,這個做工並不十分精細的小茶壺使我第一次感覺到陶瓷能夠給人帶來的快樂。 我把它擺放在床邊的小櫃子上,時不時,把它拿在手裏仔細看一看。小朋友到家裏來玩的時候,我鄭重其事地拿這把小茶壺泡了一壺茶,倒出來,隻有一兩杯。
製作精美的陶瓷,在那個時候,是見不到的。 街上的商店裏能買到的, 大部分是搪瓷杯子,碗碟,水壺和一些粗笨的陶瓷碗碟而已。 我記得每年過年家裏吃年夜飯的時候, 爸爸媽媽都會想辦法使用配套的碗碟盛菜,裝飯,還會買新筷子,每個人的餐桌用品都很配套。 我們這些70後的人, 對那個時候的物質條件都應該記憶很深吧。當時一切都是計劃經濟的時代, 物資極為匱乏。 比如說,現在大家都當成洪水猛獸一般的白麵, 在當時, 可是極罕見。 平常每天能吃到的麵,隻有玉米麵,早上喝玉米麵糊糊,吃玉米麵發糕, 中午的主食也是玉米麵發糕,晚飯的主食還是玉米麵發糕。 每天如此,現在被奉為健康飲食的玉米麵,在當時,可真不覺得好吃。 玉米麵實在吃膩了, 換紅薯麵!
後來,大米,白麵慢慢多起來,玉米麵就不再吃了。 有一年媽媽的單位裏有同事托人從唐山買來一套很漂亮的茶具, 說是出口轉內銷的茶具。這一套茶具真是很好看, 寶藍色的, 一個茶壺配著六套茶杯和茶碟。媽媽很喜歡茉莉花茶,用這個茶壺泡好,冬天裏,在火爐邊, 一邊喝茶,一邊看書。 有了這套精美的茶具,喝茶,就完全是另外一種享受了。媽媽告訴我,景德鎮的陶瓷是最好的陶瓷。 隻是,在當時,我隻能在腦海裏想象一下而已。
剛到廣州的時候,我們從桂林帶去了一套陶瓷茶具,製作很拙樸,深褐色的,兩隻漂亮的小茶杯,很有藝術情調。 住在詩書路的單身宿舍裏,隻有又舊又小的一間房,我們時不時用這個小茶壺泡點茶喝,在那個擁擠的環境中,這一套漂亮的茶具,讓我能夠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 廣州的大排檔很多, 都是擠在街道兩邊的騎樓下。 我們經常吃大排檔,炒牛河,蛇火窩, 打邊爐,因為宿舍裏的地方太小, 烹調用具又不方便,要自己煮一頓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在街邊的日用品商店買來白色的陶瓷菜碟,每次自己做飯的時候, 就用這些配套的陶瓷碗碟, 吃飯, 就讓人感到像回事,自己做的菜, 也覺得味道不錯。 有的時候我從騎樓下經過,看到當地人用不鏽鋼的碗碟盛著飯菜,圍坐在騎樓下, 我很不可思議, 用這樣的東西,怎麽吃得下飯?對陶瓷的喜愛, 看來已經深深紮根在我的每一個細胞裏了。
十幾年前,經過列治文一家商場門口的時候,我注意到櫥窗裏擺放著很多製作非常精美的陶瓷, 當時,我雖然很趕時間,還是忍不住轉過身,走進商場找到這家專門出售精美陶瓷的商店。 店主告訴我,他們賣的陶瓷都是來自於景德鎮的, 是很高級的工藝大師手工製作的,每一件都具有收藏價值。 我在這間商店玲琅滿目的各種花瓶, 魚缸, 花盆中一件一件地觀賞, 每一件陳列品都精美絕倫。 店裏麵還出售“人民大會堂用瓷”,據說是當年給中央領導人們準備的, 確實是“薄如紙,聲如磬”。我買了一套茶具,很漂亮,準備等到朋友們來家裏的時候泡茶用。到現在, 還放在我的儲物櫃裏。
以後經過這間店的時候,我都會進去看一看,欣賞一下這些製作精美的景德鎮陶瓷精品。 店主告訴我, 景德鎮的陶瓷每年都會在北美洲巡回展銷。 幾個月前,在離家不遠的路邊一間商店門口,掛出一條橫幅,寫著“景德鎮陶瓷展銷”, 我實在太忙了, 開車經過很多次,都無法下車進去看看。 幾天前去理發, 我是騎單車去的, 正好經過這家店門口。 我就下來,走進去仔細看看。 一進去,我就被那一件件堪稱工藝精品的景德鎮陶瓷吸引了。雖然是完全的外行, 我也能看得出來, 那每一件花瓶,製作的功夫真是很不一般。 店主看到我在裏麵流連, 走上來和我聊天,仔細介紹了這是景德鎮的官窯製作的高仿瓷, 大部分都很有收藏價值。 仿明代,清代的官窯燒製而成。 從店主這裏,我學到了很多關於陶瓷的知識, 五彩瓷,琺琅彩瓷, 青花瓷在明代,清代的不同, 清代的青花瓷在乾隆,康熙時期又有不同, 柴窯的瓷是怎麽回事, 氣窯的瓷是怎麽回事。 高仿瓷是什麽意思, 現代的人可以怎麽把高仿瓷做成很古舊的樣子,看上去就像是真正的古董一樣。如何辨別, 還教我怎麽樣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瓷器裏的水泡, 以區分是高仿瓷還是真古董,等等等等。 短短的一點時間,我就學到了這麽多知識, 真是由衷的欽佩景德鎮人對陶瓷藝術的鑽研。 我買了三個花瓶,當我把它們運回家, 擺在餐廳裏, 太太和女兒們看到了, 都高興地說好漂亮呀!兩個小女兒圍著這三個花瓶看來看去。
我原來以為, 喜歡景德鎮的陶瓷,在現在,恐怕已經是老古董才會有的吧。 現在看來,對美的喜愛,每一個人都有。 景德鎮的官窯瓷, 做工這麽精美, 這本身,就是生活中的藝術。 這些花瓶並不很值錢, 但是,一個人,在一生的風風雨雨中, 難道不需要這些不值錢的東西嗎?難道,我們需要的東西,都一定要很值錢才行嗎?當我在一隻描繪著牡丹花和喜鵲的官窯瓷瓶前麵仔細觀賞的時候, 我的思想就從生活中的每一分鍾飄到了幾百年前的千裏之外,窯工師傅們在沒有任何現代科技的條件下,一筆一筆手工描繪著在他們腦海裏的最美的圖畫, 這些圖畫,並不是在他們每一個人現實生活中有的, 也不是他們能夠拿來果腹充饑的, 但是, 憑著對藝術的熱愛,對美的執著, 這完美的藝術, 就在燒柴燒木頭的瓷窯裏, 一點一點, 慢慢的成型, 更令人感歎的是, 要燒製一件完美的陶瓷,不是一氣嗬成就可以的, 往往,能夠最終圓滿完成的, 隻能是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這就是藝術,生活中的藝術, 它不受任何物質條件局限,長生在人們的腦海裏,長生在人們的心裏。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藝術, 生活在任何地方,任何境況,任何環境中的人們, 都會充實,會希望,會滿足, 會感恩。 藝術, 在景德鎮的官窯, 就這樣世世代代流傳下來,很感謝這些景德鎮人,不遠萬裏把這些精美的藝術品每年運到北美洲來,讓我們的生活中,更增加一點美好的藝術。
作者:高飛,拉法爾水療中心創始人,拉法爾水療低密度排毒專利持有人